鲜为人知的京随争水案

陈强

铁笼沉湖案纪实(鲜为人知的京山)(1)

大洪山白龙池

笔者查阅了湖北省档案馆,初步还原了事情的原委。1947年春,随县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通过了建设部门的一项决议案,该案由周容生所提,案由为:拟请导引大洪山白龙池之泉水注入涢水以利灌溉而加强运输案,该案称:大洪山白龙池之泉水来源甚大,水位甚高,颇堪利用,若将其导引经灵官垭注入长岗店上七里冲与涢水会合,则涢水来源增大,既可用以灌溉沿流域之田亩,复可加强运输,一举数得,利莫大焉。

该决议案提交很快提交给了随县政府,随县县长刘楚材于1947年8月向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发去公函,垦请省政府批准随县导引大洪山白龙池之泉水注入涢水的请求。

在向上级机关提交公函的同时,随县第三区区长褚建儒已经组织人工力量到灵官垭开渠,欲引白龙池泉水入涢,这引起了京山方面的强烈反弹,1947年8月29日,湖北省参议会参议长何成濬向省政府主席万耀煌发去一份公函,该函称:

接京山县参议会八月十日代电称:经查富水河流由京山直贯应城入黄金口于涢水汇合,长达三百余里,不仅舟楫交通是赖,抑且所灌水田达百万亩。近随县洪山长岗等乡派武装部队二百余人,督率民夫千余人在大洪山灵官垭挖掘天然山脉,截断白龙池富水来源,企图使水改向长岗方向逆流,似此只顾少数乡份之小我私利,抹煞沿岸数县公益,且枯绝赋命损人利己因私害公,莫此为甚,亟请钧会查核垦祈主持正义,抑制强梁,保障水源挽救赋命是祷。正审议间,复接该县县长曹勖来文电称:顷据报本县县北沿富水受益乡份宋河、复兴、三阳等九乡镇鉴于随县长岗等乡封锁京随交通,日夜进行阻绝富水水源工程,所有民众感受生存严重威胁,自动筹款集械,登记壮丁,组织获源委员会,宣称不惜以生命争取合法权益,乱机危急变且不测,除接力制止并分电外,谨再电垦迅饬随县政府对上项阻绝富源工程速采有效制止为祷。此公函已提本会第一届三次驻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函省府先行制止,并令京随两县县长议长等协商办理。

1947年9月3日,湖北省政府令饬驻随县的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管辖随县、京山等10县政务)制止了随县导引白龙池的行为。

铁笼沉湖案纪实(鲜为人知的京山)(2)

随县旅武昌同乡会理事长何懋周向

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致电

1947年11月12日,随县旅武昌同乡会理事长何懋周以随县旅武昌同乡会的名义向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发去特电,他在电文中呼吁:导引此水(白龙池)并无损京山人民,自不得任其阻挠,用特电垦钧长俯察事实,迅赐准予本县白龙池引水工程复工,以谋水利而平公愤。此电最终没有改变省府叫停的决定。值得一提的是,何懋周正是随县籍高官何成濬(籍贯随县厉山)之子,甚至可以揣测,何懋周的呼声也代表了何成濬护佑桑梓的内心倾向。

是不是真的将白龙池水导引至随县,富水水源就会断流,影响富水沿岸人民的生存呢?历史允许假设,但恐怕不会提供答案。

铁笼沉湖案纪实(鲜为人知的京山)(3)

京山县参议会致电省政府反对随县方面截断白龙池

纷繁的烟云已经远去,当年京随争水中随县掘水之地灵官垭地势奇特,环境优美,如今是随州大洪山风景区一处知名的景点,灵官垭因灵官庙得名,此地古时建有灵官庙,庙门曾有对联“苍松翠柏长生地,绿水青山古洞天”,横批“庇护一方”。据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随县地名志》记载,灵官庙在京随争水中被毁。空空如也的遗址,不正是京随争水案留给当代的遗响和反思么?

位于大洪山宝珠峰、斋公岩、唤狗山三峰之间的白龙池水质优良,终年不涸,在京随争水案中,这泓碧水之于随县,是“近水楼台难得月”的不甘,之于京山,则是“太岁动土岂能容”的不平,京随争水案过去了60多年,今天的随县和京山人读到这段历史,不知该做如何感想呢?

京随争水案折射出大洪山两侧的随京地区缺水的无奈,随县境内虽有五大水系,但均为客水过境,汛期河水横溢成灾,水去成旱。京山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承雨径流和地下水,富水是京山四大水系中唯一的一条客水,水量也最大,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京随争水案发生的十余年后,在湖北历史上著名的“布衣省长”张体学的先后主持下,1965年涢水流域第一个大型水库琵琶咀水库(大洪山水库)动工,将源自灵官垭的汩汩清泉汇成一潭;1970年富水流域第一个大型水库高关水库开建,承接来自大洪山白龙池大富水的源头活水。

铁笼沉湖案纪实(鲜为人知的京山)(4)

富水环绕的京山绿林镇

摘自《地名古今》“涢水悠悠,富水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