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洛阳召开了第35届牡丹花会开幕式。根据历年的经验来看,花会开幕式一定得找一波人,扮上武则天、牡丹仙子,还有一众唐朝官员,演一出《武皇怒贬牡丹仙》。在我们心里,国色天香的牡丹和巍巍盛世的唐朝,它们就应该搭在一起。但是,唐朝时期,洛阳有牡丹花吗?有花会吗?洛阳牡丹啥时候开始甲天下的?
刘野平丨文
牡丹对洛阳多重要?
▼
长久以来,洛阳的定位都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前半句,总会被摽着劲儿的陕西人说名不副实;唯独言及牡丹,洛阳说自己排第二,没人敢当老一。洛阳牡丹甲天下嘛!
这种以花为媒宣传洛阳的手法很是成功,短短10天时间,接待了国内外游客250万人次。35年后的今天,洛阳牡丹花会已经升级为为“国”字头的牡丹文化节,且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会拉动的经贸和旅游收入,保守估计破万亿。
每年4月,洛阳主干道上各色外地牌照,公交车都是双语报站。总会有那么一刻,恍若看到了一千年前万国来朝的神都洛阳。
花会特别爱把牡丹和武则天联系在一起,每年的新闻都会爆出《武则天率群臣赏花,游客争相围观》的新闻。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巍巍大唐的繁盛气象确实很搭,武则天怒贬牡丹于洛阳的故事也是脍炙人口。
既傍了大IP的名气,又写出了不畏强权的民族气节——牡丹死活也不愿意在冬天开放,是居家旅行、教育小朋友之必备故事。但你可能并不知道,编故事的人是一个段子手,明代文人冯梦龙,牡丹仙子出于作者自嗨。
牡丹仙子是杜撰的
但牡丹和武则天确实有纠葛
▼
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哄哄小孩也就算了,毕竟武则天的首都在洛阳。若说牡丹由长安移至洛阳,只能看作是承恩提拔,怎么能是失宠被贬?况且,最最重要的是,武则天称帝之后再也没回过长安,怎么可能在长安宫殿里赏花?
而且,洛阳种牡丹的时间,可能早于长安。
据史料记载,牡丹的原产地在山西汾州(今山西汾阳),长安和洛阳都是没有的。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高宗陪着武则天回了一趟并州(今山西文水)老家,阴历二月到达,四月离开之时,恰巧牡丹盛开。
这是她仅有的一次衣锦还乡,并州和汾州相邻,她极有可能在宴请亲族、乡党时知道了牡丹,然后带回了两京。
省亲之后,唐高宗和武则天直接去了洛阳,压根没回长安。所以,牡丹极有可能是先移植于洛阳禁苑,后植于长安的,或者说二者同时移植。至少,洛阳种牡丹的时间不会比长安晚。
武则天是真心爱牡丹的,她77岁那年,孙女永泰公主在洛阳仙逝。给永泰准备的石棺,上面还画着牡丹。
但是,赏牡丹却没有在唐朝的文人圈里流行起来。《全唐诗》中吟咏牡丹的诗作有185首,没有一首明确提到洛阳,有些诗句隐隐约约传达了信息——吐槽洛阳牡丹不如京师。
比如令狐楚的《赴东都别牡丹》:马上要去东都洛阳了,好舍不得家里的牡丹花啊~~(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又如白居易《西明寺牡丹花开时忆元九》,充分表达了对好基友元稹看不到好牡丹的惋惜。那时的元稹在洛阳。
武则天那么热爱洛阳河牡丹。为啥到了中晚唐,洛阳牡丹反而不中了呢?原因大概有二。其一是政治因素。武则天去世后,她的儿子李显对过去那段历史心存芥蒂,有意限制洛阳发展。
此外,战争也给了洛阳沉重一击。安史之乱后,河南府的人口由12万户直线下降到1.8万。劳动力不足直接导致经济萧条,肚子都吃不饱,哪来的闲情逸致赏花?所以,赏牡丹、玩牡丹这种奢侈的行为就很难形成一种时尚了。
唐长安、宋汴京都那么xing
为啥没整出“牡丹甲天下”?
▼
唐代长安凭着天子脚下的便利,成为赏牡丹的绝佳之处。但是,这股“牡丹热”很快就消失了。
唐朝灭亡,长安的再也没有当过政治中心。尤其到了北宋,长安成了宋和西夏对峙的军事前线,除了驻兵,很少有文人去那里。更别提什么赏花了。
彼时,宇宙的中心是首都汴京。其政治地位和繁华程度,是有条件形成“牡丹热”的。但是,汴京地势卑下,气候湿润,并不适合牡丹生长。
没关系,500里外还有西京洛阳呢,快马加鞭只要一日路程。在一定程度上,洛阳补了缺,是汴京的花木供应地。宋初洛阳长官李迪,曾用蜡封住花蒂,进贡到汴京。
有一年,宋仁宗在金明池玩耍,洛阳进贡的牡丹到了。仁宗兴冲冲地把碗口大小的姚黄牡丹戴在头上,朝政也不管了,自己回屋玩耍去了。
上行下效,统治者的喜好影响了文人士大夫,继而影响到了社会风气。以至于北宋洛阳家家户户种牡丹,每到春天,洛阳长官还要举办“万花会”,相当于今天的牡丹花会。
加之西京文人的宣传,洛阳的牡丹在宋代终于“甲天下”了。
(图片来源于“洛阳网社区”)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