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央行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

M2到底是什么?大白话来说,M2就是流通在社会上的钱的总和,也就是社会上主要类型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等到底有多少钱可以用。他的公式:广义货币(M2)=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活期存款 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 居民定期存款 其他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M2怎么统计出来的呢?大白话来说大家手里的钱穿透到底,存在的形式一共就2种,要么是钱包里的现金,要么就存在银行了。有人说了,我钱放余额宝了,没存在银行,其实余额宝的钱晚上也会存在银行;或者我买基金了,你的钱打给了基金公司,基金公司要么存在银行,要么买股票了,股票的卖出方收到的钱也最终放在了银行。这就是强大的银行体系,每天晚上所有的银行都会统计各类的存款数据和银行内的现金数据,汇总给人民银行,也就能汇总出每天的M2。

既然有M2,也就有M0和M1,M0就是没有存在银行的现金,M1就是没有存在银行的现金 企业和居民的活期存款,所以M1=M0 活期存款,M2=M1 准货币。在我看来,M0、M1、M2反映的钱的流动性不一样,在移动支付没这么发达的年代,日常买卖都需要通过现金交易,M0的易用性、流动性更好,大额商业交易主要是银行汇款,多为活期存款,M1流动性次之,M2中的资金会有一定的使用成本,包括定期存款利息损失、支取公积金的审核手续等,流动性稍差。

目前,M2被大家认为是主流的衡量社会上可用货币总量的指标。那这个指标有什么用呢?

大白话来说,M2就是让大家知道一段时间内,央行又造出来了多少钱,钱用来干嘛,用来买东西,如果东西的数量恒定,那M2增长快,就会产生所谓的通货膨胀,说白了就是物价上涨 ,钱不值钱了。那什么指标用来衡量东西的多少,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当然这两个值不能直接比较,但M2和GDP理论上应该同步的上涨或下跌,以保证物价相对稳定。当然,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政府会故意的提高M2的增速,让大家以为手中的钱多了,刺激大家的投资和消费,从而提振经济。

1990年我国M2是1.53万亿,2021年M2是238.29万亿,增长155倍,1990年我国GDP是1.89万亿,2021年GDP是114.37万亿,增长了60倍。那么你们觉得手里的钱是更值钱了还是更不值钱了呢?

m210月增长代表什么(9月末M2同比增长12.1)(1)

m210月增长代表什么(9月末M2同比增长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