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由于最初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症状相似,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无疑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菌群与肝炎研究进展(仁济研究团队新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1)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胃肠道》在线发表了题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肠道菌群与肝炎研究进展(仁济研究团队新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改变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相关。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马雄研究团队在一个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大样本自身免疫性肝炎队列中对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总体菌群结构和健康人群有所不同。有11种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专性厌氧菌的相对丰度下降,潜在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基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特有的肠道菌群结构构建疾病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判别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该研究明确了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粪便菌群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疾病分层的潜在可能性。

肠道菌群与肝炎研究进展(仁济研究团队新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3)

据悉,这是马雄研究团队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肠道菌群变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肠菌紊乱的研究于2018年发表。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吕春璐、通讯员袁蕙芸 编辑:山巍 责任编辑:包露

肠道菌群与肝炎研究进展(仁济研究团队新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