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9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举办“江西省首届OLIF微创技术学科带头人高级研讨会”,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创新,骨科目前已常规采用OLIF微创技术常规治疗各类腰椎退变性疾病。

OLIF技术由于其入路特点,减少了对硬膜、神经的干扰,不破坏椎体后方肌肉、关节结构,具有更微创、出血少、更小神经损害风险、恢复快等优点,对于腰椎疾病患者犹如福音。OLIF技术尤其适用于腰椎滑脱症,但缺乏手术操作经验导致其目前在江西省骨科领域应用有限。许多骨科同仁担心斜外侧入路手术风险,对适应症把握欠佳,从而对OLIF技术望而却步。为更好的推动江西骨科脊柱事业的发展,推广OLIF技术应用,造福于江西各地老百姓,特在此总结几点经验并与大家分享。

OLIF经验分享

1.取标准右侧卧位,膝、髋微屈,腰下垫高呈“折刀体位” 。

2.侧位克氏针定位椎体中线、责任椎间隙,两线交点前3cm为手术切口中点标记5cm左右纵行手术切口。

3.逐层暴露,锐性分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确认腹膜反折,采用“花生米”纱球,钝性剥离子沿腰大肌表面向腹侧推移腹膜,显露责任椎间隙纤维环表面,拉钩保护好生殖股神经、腰大肌、腹主动脉、输尿管。

4.撑开器位于责任椎间隙2-3区便于操作,早期手术宁愿多透视。

5.清理干净椎间盘、髓核组织至骨性终板后再采用宽铰刀打穿对侧纤维环 。

6.融合器宁大勿小以提供良好的支持,恢复椎间隙高度、复位滑脱。

7.侧方钢板、螺钉固定,一步到位,避免二次后路固定。

患者资料

患者女,55岁,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1月”入院,自起病来,腰腿痛难忍,不能长时间行走、站立,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腰椎滑脱(I度)、腰椎不稳定。程细高教授通过分析患者病情,整合最新微创理念,最终考量为患者行微创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30ml,切口约4cm。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1)

术前X线(腰椎滑脱I度、不稳定)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2)

术前CT(腰椎滑脱I度、不稳定)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3)

术前MRI

术中、术后资料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4)

程细高教授术中操作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5)

程细高教授团队术中操作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6)

术中定位放置通道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7)

术中放置融合器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8)

术前VS术后复位效果良好

OLIF的优势有哪些?

OLIF的优点在于:①侧方入路,不进腹膜腔,减少腹腔脏器损伤、腹膜粘连、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②手术区域在椎管前方,不进入椎管,避免对椎管内硬膜、神经的干扰;③不破坏椎间小关节、棘突、棘突间韧带、后纵韧带等后方结构,不剥离腰背肌,不切开腰大肌,这些结构对维持腰椎生理和力学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术后肌肉损伤并发症;④OLIF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⑤可使用较大的椎间融合器,有效地改善椎间隙高度及冠矢状位平衡;⑥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

骨科介绍

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的方案(南大二附院骨科程细高)(9)

南昌大学二附院骨科成立于1956年,是江西省成立最早的骨外专科,是江西省骨科的发源地,2003年骨科领先学科,2013年江西省骨科研究所成立,并挂靠我科,是江西省唯一的省级骨科研究所。2016年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学分会成立,同时挂靠于我科。在几代骨科先辈们的辛勤耕耘和努力开拓下,如今已发展成为集脊柱外科、微创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足显微外科、运动医学科、骨肿瘤科及儿童骨科等多亚专业为一体的综合骨科。近年来,科室以程细高、吴凯、陶军及付晓玲四位主任为核心,坚持“团结向上”与“学科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管理理念,不懈努力和创新,已在脊柱微创手术、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术、高难度脊柱畸形矫正术、上颈椎手术、胸腰椎前后路手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陈旧性骨盆骨折手术、脊柱肿瘤切除重建术、肘关节僵硬松解术、骨折大段缺损骨搬移手术及肩、膝关节镜手术等方面步入全国前列,享有较高声誉。科室现有编制床位246张(东湖院区138张,红角洲院区108张),医护人员74人,其中主任医师11人,副主任医师1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7人,博士18人。年手术量6000余例,年门诊病人5万余人。科室平均住院日8.11天,CMI值为1.35,三四级手术比为81%,手术率86.67%,日间手术率21.3%。

1998年骨科建立硕士学位点,被江西省教委评为“十五”期间重点学科,2003年我科获江西省骨科领先学科,2006年成为骨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联合培养基地,2013年科室成为南昌大学骨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成为江西省骨科研究所挂靠单位,标志我院骨科科研地位已位居全省骨科之首。2015年科室荣获南昌大学“青年文明号”称号。2016年荣获“江西省青年文明号”称号。2017年荣获“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集体”荣誉。2016年科室团队自主研制出全脊柱内镜微创器械,并获得国家专利认证,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同年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7年荣获江西省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年运动医学科和微创脊柱外科分获“江西省领先学科”称号。2018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8年荣获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8年获博士后合作导师单位。2019年获批江西省专业运动员医疗保障中心。201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9年学科带头人被推选为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9年南昌大学微创骨科研究院成立并挂靠我科。2019年学科带头人获得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资助。2020年江西省椎间盘疾病重点实验室成立并挂靠我科。2020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获江西省医学科技一等奖(我省骨科领域最高科技奖项),江西省医学科技二等奖。

科室近五年已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单项科研经费最高400万元,总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近3年已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达9.221(我省骨科领域最高影响因子)。授权专利20余项。参编专著15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内国际交流每年30余次。科室承担了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DAMIS千人计划”培训基地,蔡司显微镜培训中心,冠龙医疗脊柱微创技术培训中心。科室成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4名,国家科技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评审专家5名,国内外知名学术杂志审稿人8名。科室是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SICOT)中国部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与智能学组副组长,全国脊柱微创专业组常委,江西省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分会会长,及江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委员等任职单位。现科室有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名,江西省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1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江西省青年科学家2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江西省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江西省学科带头人5名,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2名,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名。已培养并向全国各地输送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现在读博士10名,研究生60余名,培养期间多位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荣誉,省内外进修人员100余名,近三年举办13次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会人数达4000余人,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骨科人才,成功地将骨科的各项专科优势向全国同仁展示。

救死扶伤、崇德佑民,全科医务人员坚持以“侠骨仁心”为精神主旨,以“深耕南昌、领衔江西、走向国际”为战略目标,努力将科室树立为国际知名、国内著名、区域优势的品牌科室。团结奋斗、求真务实、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积极推动和落实医改方针政策。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南昌大学二附院骨科将与时俱进,用精湛的医术和温馨的服务,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秉承骨科先辈们的优良作风,继续书写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新篇章。

科训:深耕南昌 领衔江西 走向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