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垃圾站里用厨余堆肥种蔬菜,回收的废品可敲出音乐,放对了位置的垃圾也能成为有用的资源。9月24日,由雨花台区城市管理局主办,雨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南京艾比利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协办,雨花台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发区中队共同参与的2022年雨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垃圾分类新闻发布会,在雨花经济开发区龙飞路再生资源回收站举办。在亲子家庭互动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垃圾分类与环保教育、研学实践有机结合,渗透式、体验式、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文明在心间市北区(垃圾分类牵手研学实践)(1)

智慧升级,垃圾回收更透明

红色门的是垃圾分类投放区,绿色透明玻璃门的小房子是分类环保屋,蓝色区域是分类暂存间,看起来“高大上”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站,一改往日“脏乱差”的刻板印象。7组亲子家庭来到再生资源回收站参观,在亲身感受中了解再生资源回收站,学习如何将可回收资源充分利用。

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站和过去有何不同?记者了解到,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站采用智能化管理“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垃圾,使用定制收运车辆,精细化分类,在清运过程中将二次分类的可回收物或有害垃圾进行蓝牙秤称重,实时上传,杜绝垃圾混装混运,全程可定位追踪。

“垃圾被细分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收集区,最终分类送至雨花台区大件分拣中心,实现‘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的闭环管理。”站内工作人员介绍,收运系统后台人员每日根据收运人员上传的现场收运照片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查询,资源回收站也可以看到清运后台情况,打消居民对垃圾混装清运的疑虑。

站内还装设了一组智能可回收收集箱,设置称重模块,时刻检测垃圾重量。投放垃圾后,系统可自动称重并根据信息追溯投递来源,方便管理部门统计分析数据。

垃圾分类文明在心间市北区(垃圾分类牵手研学实践)(2)

功能提档,科普研学乐趣多

深入了解垃圾分类,才能正确对待垃圾资源。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为大家讲解了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大家如何通过有效的垃圾分类来保护环境。气氛热烈的垃圾分类知识问答互动环节,再度加深了家长和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记者看到,除了分类暂存点、环保屋外,站内还分设亲子活动区、育苗区、种植区、堆肥区及宣教区5个区域。“原来我用的种花肥料,厨余垃圾也可以做出来。”板桥小学三年级学生刘芥州了解堆肥知识后,立即在种植区实践起来。他的妈妈说,家里阳台早就成为孩子的花园、菜园“实践基地”,“孩子在研学实践中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多认识,也增强了动手能力。”

各组家庭现场一一体验厨余堆肥种植过程,并进行亲子种植认领,等种植完毕后小朋友可每周或半个月来观察自己的种植结果,在亲子体验和延续观察中加深对种植过程的认识。在休息娱乐区,一面由易拉罐、塑料瓶、陶瓷碗碟组成的音乐墙吸引力众多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不少小朋友们尝试轻轻拍打音乐墙,不同的声音从墙面跳跃出来,清脆悦耳就像敲击在一个个音符上。

“处理方式稍微变一变,垃圾居然就成了另一种资源!”在实践中感受到乐趣的家长和孩子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新认识,“希望这种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科普活动越来越多,参与人数越来越广。”

垃圾分类文明在心间市北区(垃圾分类牵手研学实践)(3)

“童”心聚力,分类理念入人心

随着近两年来的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已在雨花全面成型。

在雨花经开区,正高标准建设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已率先完成亭房建设任务,并清一色建设智能环保屋,开启全市唯一全环保屋运营园区,改善投放环境,提升居民投放体验感。“楼道下的垃圾桶全部‘住’进了回收环保屋,居民们丢垃圾从‘一揽子买卖’变成按规投放,各类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居民群众参与......”雨花台区城市治理公众委员丰振华,也是雨花经济开发区居民,他从身边点滴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

今年上半年,雨花台区城市管理局与幼儿园合作共建,创建了垃圾分类幼儿宣传教育基地方式,有效带动了600多个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取得了不错成效。

雨花台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提升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可度、参与度,提升主动分类的积极性。这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最终需要达到全民参与的目标。从孩子入手,雨花台区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分类理念融入孩子思维,进而带动家庭参与分类。

通讯员 王凡 交汇点记者 胡明峰

编辑: 管鹏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