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蒜瓣有两头,种进地里应该哪头朝上?”“我知道怎么放,让我来!”“老师,我们能不能尝试一下锄地。”……秋日暖阳下,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碧桂园校区六(2)班的孩子们,正在学校的“耕读园”里快乐地忙碌着。当天的这节劳动课,教师朱国美领着学生们下地种蒜,“同学们,埋蒜的时候蒜瓣得尖头朝上,不然发了芽长不出来。”朱老师一边仔细用锄头刨出一条长浅坑,一边指导学生们摆放蒜瓣。几名女同学叽叽喳喳地探讨怎么摆蒜,男孩子们则想要试试老师手里的锄头,园子里回荡着少年们的欢声笑语。

开学第一课劳动教育纪实(感知四季农时锻炼劳动技能)(1)

“耕读园”,是一块约200平方米的菜地,位于校园西北角。篱笆围起来的一方土地,遍种萝卜、青菜、茼蒿、菠菜等常见蔬菜,也种满了孩子们期待收获的“希望”。因为是从一粒种子开始参与,这片土地也种下了孩子们期待收获的“希望”。

大浦中心小学副校长周霞介绍,这块菜地开辟于一年前,“现在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农作物基本上都是终端产品,甚至已经是在餐桌上相见了。我们希望用这块菜地,带着他们从一粒种子开始出发,在充分感知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通过出力流汗,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看,这是我们种的萝卜,已经发芽了,去年我们还做了萝卜干呢!”学生万旭尧手指着一片刚浇过水的“空地”兴奋地说。跟着他走到地边仔细一瞧,“空地”并不空,刚刚探出头的萝卜嫩芽才只有2瓣圆乎乎的叶子。万旭尧介绍,去年秋天,他们种在这里的萝卜‘大丰收’,老师带着他们摘萝卜、洗萝卜、切、晒后制作成萝卜干,“后来,我还代表同学们把腌好的萝卜干拿去专业机构检测,了解亚硝酸盐相关知识。”而除了这趟“萝卜之旅”,他还参与了回收南瓜藤、摘番茄、给菜捉虫子等,这片地里留下了他和同学们许多快乐的记忆。

开学第一课劳动教育纪实(感知四季农时锻炼劳动技能)(2)

“我觉得这片菜地让我掌握了很多‘特别’的知识。”在12岁的陈可馨看来,在校园菜地亲身体验得来的知识,比书本上更直观、也更令人深刻。她举了个例子,春天,学校组织了一场“野草?野菜?”科普实践活动,利用菜园近距离观察野菜,还要求用图片、文字为自己认识的野菜制作“名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原来野菜还有那么多种,可爱的蒲公英也可以吃,颠覆了以往只知道荠菜是野菜的认知。她说:“每周来菜地上课,我们都很期待!”

开学第一课劳动教育纪实(感知四季农时锻炼劳动技能)(3)

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从一年级开设。有了这片菜地作为载体,碧桂园校区的劳动课优势明显。周霞表示,学校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如何制肥施肥”“保护蔬菜越冬”等小课题研究,开展“青菜花、油菜花”等项目化学习劳动课程,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驱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基地中实施劳动教育,也能更直观、更可视化,让劳动教育看得见,摸得着。

站在菜地边,落日的余晖斜斜铺洒地面,园中新种的小菠菜、秋茼蒿、香菜都已破土而出,迎风生长。“我们力求让菜地里每一种植物,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资源。”周霞说,接下来将努力探索更好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参与面,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真实的劳动体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佳乐

通讯员 沈雁秋

编辑: 董鑫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