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算卦迷信(禁忌巫术算卦)(1)

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可我们身边仍然有大量的讲迷信的行为和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迷信行为都有哪些种类:

第一种是那些想尽可能地避免灾祸,但由于不了解自然规律而遗留下来的那些不明就里的生活习惯。这种迷信我们一般称之为“禁忌”。

不同文化地区禁忌也有所不同,我总结的都是中国常见的禁忌。

首先是在过节、葬礼、婚礼、出行、动土等重要事件期间,有很多语言或习惯的禁忌,这些是关于时间的禁忌。在这些事件和节日中,每个环节的“时辰”都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婚姻不幸福、死人不瞑目、行人不平安。在这些重要的场合中,也存在很多语言上的禁忌,一些特殊的晦气的词当然不能出现(比如“死”、“倒”、“歪”、“坏”等),甚至跟它们谐音的词也不能出现(不过那些寓意比较好的词就可以多说,它们的谐音词也备受欢迎,如“年年有鱼”等)。

其次,如水井、坟墓、道路、房屋(包括房屋的门、床、柱子的安放)的方位有很多禁忌,如果在建造之前不注意方向和位置,会给整个家庭甚至整个村庄带来晦气。这些是关于空间的禁忌(这种禁忌也叫“风水”)。

为什么算卦迷信(禁忌巫术算卦)(2)

再次,关于一些“特殊”事物的禁忌,比如镜子(镜子既然可以反射光,那也可以反射运气)、血(一般来讲,血是不祥之兆,但有时候洒鸡血也可以驱邪)、酒(酒里面的酒精不仅可以消毒,而且可以杀死其他看不见的“脏东西”)、门槛(祥林嫂捐门槛的事都很熟悉了,不仅如此,门槛似乎是隔绝“野外”和“家”的屏障,跨入了门槛,“脏东西”就被挡在了门外)、火(野兽怕火,鬼似乎也怕火)。

再次,关于人的禁忌,比如姓名、生辰八字、梦境、面相(面相包括:痣、五官、手指长度、四肢长度等等)等普遍都有的东西。

当然还有关于人的特殊禁忌,比如精神病、癫痫、白化病等等。有意思的是,对这些病人的迷信解释有时候会导致歧视,觉得他们是不祥的;有时候他们反而会因此成为通灵之人,在村里很吃得开。

关于人,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禁忌,那就是对儿童的看法。人们普遍会认为儿童能看见成人看不见的东西,有时他们平静的语出惊人,甚至会让愚蠢的成年人大惊失色,以为其中隐藏着天机。

以上是一些普遍存在的禁忌,他们已经形成传统习俗,成为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即使你不相信这些迷信,也必须遵守它们,因为它们有父亲的老拳和母亲的笤帚作加持,拥有根深蒂固的权威。

为什么算卦迷信(禁忌巫术算卦)(3)

第二种迷信行为是那种为了解决一个束手无策的问题而采取的错误的方法。

母亲一生中有两段时间疯狂讲迷信,其中一段时间是在我还小的时候。那时候我体弱多病,甚至有好几次奄奄一息。带我去了好几十家医院,喝了无数中药无果后,她开始带我奔走于各种香烟袅绕的场所,跪下、磕头,然后喝各种奇奇怪怪的药水。

除了闹肚子之外,我倒也撑了下来,一直活到今天。不过遗憾的是,因为拜访过的半仙太多,我已经无法确证应该把活下来的功劳具体归给他们当中的哪位了,借此机会一并表示感谢。

她讲迷信的第二段时间是在前几年,因为失眠。她不相信西医,觉得那些失眠的药会把自己吃傻。中医呢?又不管用。几个老闺蜜听说了她的苦恼,就介绍她去相识的神婆家里,回来后就开始烧纸、上香。

最近她开始乖乖吃上了曲唑酮。

我们一般把这种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的迷信行为叫做“巫术”,它们不同于传统的、作为普遍习俗的“禁忌”,不过当然也属于迷信。

为什么算卦迷信(禁忌巫术算卦)(4)

第三种迷信行为是那种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和扭转自己的命运而采取的神秘手段。

“运气”这个词天生就带迷信色彩。

早上不知道怎么回事,手机闹钟没有响;紧跑慢跑公交车还是开走了,好不容易打上车,才想起来文件落在家里了,蓬头垢面地踩着点进了办公室,发现老板正好站在门口——这时,任谁都会想到“运气”这个词。

细细想来,哪有运气这个东西?只有几件集中发生在一段时间的坏事情,这些事情之间或者有因果联系,或者没有。只是因为它们太背离我们对正常生活的期待,所以感觉生活失去了控制,由此想象背后或许有一个独立的力量在故意搞砸生活,跟我们作对。

既然是一个独立的力量,那就可以去发现它、改造它、甚至消灭它,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就又会步入正轨。

既然有可能驱走霉运,那也有可能制造好运。与其埋头苦干纠缠于琐碎的具体事务,不如一劳永逸地从宏观上设计一个美好的命运。

——这就是求签问卦、算命占卜的逻辑。

为什么算卦迷信(禁忌巫术算卦)(5)

当然还有一种迷信行为,人们并不指望超自然力量帮他们实现什么野心。只是觉得如果真的有所谓神灵,请不要给自己使绊。他们也并没有遇到什么棘手的事,也没有走霉运,只是想确保一些重要的事情万无一失。

比如在乔迁新居的时候、在签一单大生意的时候,甚至在提新车的时候,有的人都会讲一讲迷信,这既不是正规习俗,也不是有求于神灵,只是简单地以这种方式讨个心安。在这种迷信行为中,行为人不一定非常相信它。跟风的心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心理才是最主要的原始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