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朝廷卖官鬻爵,地方贪官横行,百姓民不聊生,遂爆发了黄巾起义,各地豪强组织武装抵抗起义军。当起义军被镇压后,这些豪强武装趁势割据地方,成为威震一方的诸侯。

自此后,各路诸侯粉墨登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逐鹿中原,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一个又一个的登场表演,虽说精彩纷呈,却也残酷异常。黄巾起义前,中国人口尚有5000多万,至三国末期,中国在籍人口已不足800万,可谓十不存一。时有诗云:“马前悬人头,马后载妇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汉末三国,人口损耗如此之大,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战乱太久、猛人太多。此文简单概述汉末发生的数十场著名战争。下篇文章,再论述汉末出现了哪些知名猛人。

一、战乱太久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至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中国,将近100年,战争从未间断。再苦,苦不过战争,再乱,乱不过兵灾。战争,消耗的是最适合耕种的青壮年。家里若只剩老弱妇女,又能耕种多少土地,没有粮食产出,又能养活多少人,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1)

东汉地图

东汉,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郡,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益州、交州。

1、黄巾起义(184年2-11月)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2)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外戚与宦官来回专权,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百姓徭役兵役繁重。张角,结合自身医术与《太平要术》内容,在救助百姓时,广传太平道。当时百姓疾苦,民不聊生,太平道迅速在贫苦农民中传播,信众达几十万。

184年2月,张角率领教众头扎黄巾,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在冀州发动起义,战事迅速在七州二十八郡蔓延,史称“黄巾起义”。在朝廷官军和地方武装的双重镇压下,同年11月,黄巾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但各地残余黄巾军,持续了二十多年。

2、董卓之乱(189-192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3)

董卓

大将军何进,为了与宦官争权,密令各地郡守领兵进京(东汉都城在洛阳)除贼,此时在凉州统兵的董卓也接到何进的密令。宦官得知消息后,先下手为强,在皇宫安排伏兵,将何进干掉了。董卓则趁势领军进入京城,一番耀武扬威后,控制了京城局势与朝廷大权。董卓生性残忍好杀,放纵士兵四处烧杀抢夺,残害百姓。董卓恶行累累,民怨沸腾,关东各诸侯俱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十分惧怕,胁迫群臣与数百万百姓迁都长安,迁都路上,百姓死伤无数。迁都长安后,董卓继续为恶,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司徒王允,联合董卓义子吕布为内应,将董卓杀了,并将其暴尸,点了天灯。

3、李郭之乱(192-196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4)

王允

董卓被杀后,董卓重将李傕、郭汜想投降朝廷,但王允痛恨李、郭也是恶行累累,不同意他们投降。李、郭二人聚拢凉州旧部数十万攻破长安,吕布逃走,王允被杀。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也被挟持,李、郭二人趁机保持朝政。李、郭击破马腾、韩遂进攻后,更是飞扬跋扈。太尉杨彪使计,迫使两人反目成仇,在长安城内混战不休。混乱中,李傕挟持了汉献帝,郭汜则扣下了朝臣公卿。李、郭两军边打边谈判,迫于两边军心逐渐涣散,无奈和解。后来,杨奉、董承将皇帝救走。李、郭不甘失败,一直追杀到洛阳,后被曹操彻底击败,落草为寇,于198年被杀。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5)

汉献帝

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一生被三次挟持,分别是董卓、李郭、曹操。董卓与李郭,真的是彻头彻尾的恶贼,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对中原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曹操,一直自诩英雄,虽也为恶,好歹有个限度。因此,汉献帝虽也被监禁,但日子相比前两次,好了不少,直到234年退位,还做了36年的名义皇帝。

4、中原混战(196-198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6)

曹操

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最终统一北方。

197年,曹操南征,张绣率众投降。因曹操娶其婶婶,张绣复又反叛,偷袭曹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皆战死。199年,张绣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后随曹操出征,屡立战功。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7)

吕布

192年,吕布从长安逃走后,先后投奔袁术、袁绍,因居功自傲皆不被二袁所容,只得离开另寻他处。194年,陈宫劝陈留太守张邈迎接吕布,以争天下。195年,吕布不敌曹操,逃往徐州,希望刘备收留,以为犄角。195年,趁刘备与袁术相争,吕布夺了徐州,自称徐州牧。196年,吕布归顺朝廷,与袁术交恶。198年,吕布背叛朝廷,重新与袁术结盟。198年底,曹操亲自领兵攻打徐州吕布,次年2月,将吕布活捉,在刘备建议下,曹操杀掉吕布。

198年,袁绍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5、官渡之战(200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8)

袁绍

袁绍拥有北方四州,实力强大。曹操,虽从青州起兵,其军队也号称青州军,但此时的曹操仅割据兖州,单论硬实力,是完全无法与袁绍抗衡。因此,袁绍相信,征讨曹操将取得最后胜利。

200年1月,袁绍,以衣带诏为由,命陈琳书写檄文,讨伐曹操。2月,袁绍命大将颜良进兵白马,主动进攻曹操。4月,关羽(被俘降曹,后还清曹操恩义后,千里走单骑投奔刘备而去)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袁军溃散,曹操遂解白马之围。

袁、曹两军于官渡相持对峙。沮授向袁绍建议:“我军兵精粮足,曹军兵马、粮草都少,他们想速战,我们却可以拖长战事,将对方拖垮。”袁绍并未采纳沮授建议。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9)

关羽

往后数月,袁军屡次攻打曹军营寨。曹军坚守营寨,拒不出战,但粮草即将不继,曹操犹豫是否退兵。10月,曹操听闻袁绍谋士许攸拜见,大喜过望,热情接待。许攸向曹操建议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当夜,曹操派兵尽数烧毁了乌巢粮草。袁军张郃、高览等将领,听闻乌巢被攻破,率军向曹操投降。袁军内部分裂,粮草也被烧毁,致使军心尽失,士兵溃散奔逃。袁绍仅带领数百骑逃回河北。

202年,袁绍病死,其子袁谭、袁尚为争夺主位,互相攻击,后被曹操各个击破。。205年,曹操平定冀州、青州、幽州。206年,平定并州。207年,曹操领军远征乌桓,同年底,攻破乌桓三郡,解决了北方塞外威胁。至此,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乱。

6、赤壁之战(208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10)

周瑜

平定北方后,208年7月,曹操亲自领军南下。8月,刘表病死,刘琮继任荆州牧。9月,刘琮持符节向曹操投降。依附刘表的刘备预料不敌曹操,只得弃樊城南逃。割据江东的孙权派鲁肃与刘备商议共抗曹操,刘备也正有此意,派诸葛亮与鲁肃一同前往江东,至此,孙刘联盟形成。

同年12月,黄盖诈降,将装载干草与火油的小船冲向曹营首尾相接的大船。曹营战船都着了火,同时蔓延到岸上的营寨。曹军大败,曹操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江陵。为稳定朝廷局势,回到江陵不久后,曹操就返回了北方许都。

曹操携统一北方的大势,本欲一统中国,无奈在赤壁折戟沉沙,刘备与孙权,趁势夺取荆州。三国割据中国的格局,也由此初步形成。

7、益州之战(211-214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11)

刘备与刘璋

211年,益州牧刘璋听闻曹操要进攻汉中,十分惧怕,在谋臣张松建议下,邀请刘备入川攻打汉中张鲁。刘备入川进驻葭萌后,并未立即攻打张鲁,而是在当地树恩德收民心。212年,刘璋杀张松(心已归刘备),刘备诛杀白水军都督,随后吞并白水军,占领涪城。刘璋与刘备关系破裂。

213年,刘璋派遣多路大军进攻刘备,皆被击败,投降者无数。刘备军威日盛,领军围攻雒城,一年后,攻破雒城,然而军师庞统被流矢射中而死。214年,刘备军包围成都,劝降刘璋。刘璋不忍益州百姓再受战乱之苦,开城投降。

8、汉中之战(217-219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12)

刘备

215年,曹操领兵攻打汉中,张鲁早有归顺朝廷之心,遂归降曹操。

217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攻打下辩,曹操派曹洪、曹真、曹休抵挡。218年,张飞假装截断曹洪后方,被曹休识破,将计就计,袭击蜀军,张飞、马超无奈败走。

218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道,被曹将徐晃击败,伤亡惨重。218年9月,曹操抵达长安,准备亲自领兵驰援汉中。

219年,刘备领兵出阳平关,于定军山扎营结寨。汉中曹军主帅夏侯渊,领军攻打定军山营寨,反被黄忠斩杀。219年3月,曹操率军抵达汉中,与刘备蜀军相持对峙。

刘备让留守成都的诸葛亮调兵支援汉中,杨洪建议诸葛亮:“汉中是益州咽喉,家门之祸,存亡之际,此时应男子当战,女子当运。”219年5月,刘军击败曹军,曹操退出汉中。

9、北伐襄樊(219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13)

水淹七军

219年7月,关羽率荆州军北伐,很快就围困了江北重镇襄阳、樊城,主攻樊城。樊城主将曹仁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曹操派于禁、庞德领兵支援襄樊。8月,恰逢秋雨连绵,关羽引大水淹没曹军营寨,斩杀庞德,生擒于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水淹七军”。

曹操再派徐晃为将驰援襄樊,同时联络孙权,许以重利,让其在后方攻取荆州。关羽,在曹操与孙权的前后夹击下,被迫从樊城退兵,撤退至麦城。12月,援军依然没到,关羽率数十骑突围,在临沮被擒,后被杀害。

10、东征孙吴(221-222年)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14)

陆逊

221年,曹丕在洛阳篡汉建魏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同年7月,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数万蜀汉军征讨孙权。孙权听闻刘备东征,遣使求和,刘备不许。即将东征前,张飞被部下所杀。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抵抗蜀汉大军。陆逊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刘备现在军威正盛,选择主动战略大撤退,一直撤退到夷陵一带,构建工事,积极防御。

222年,吴军死守坚城要塞,不论蜀军如何挑衅都绝不出战。蜀军长途远征,粮草运输困难,而今战事拖延日久,蜀汉军心日渐涣散。时值六月,南方酷热,蜀军为避暑热,在深山密林中,营寨连绵不绝。陆逊看破蜀军破绽,向孙权进献火攻之法,孙权允之。陆逊命令吴军士兵每人携带一把茅草,乘夜突袭刘备营寨,放火焚烧,顷刻间火势冲天,蜀军全线溃败,伤亡惨重。刘备带着少量蜀军,狼狈逃回白帝城。

孙权虽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但听闻刘备驻守在离吴境不远的白帝城,既担心蜀军再进攻,也需防备魏国进攻,急忙遣使求和,刘备同意彼此罢兵。

三国前期实力(汉末三国惨烈争霸)(15)

白帝城托孤

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诸葛亮掌握蜀国大权后,修书孙权,重新结盟,对抗曹魏。此战后四十年,曹魏、孙吴(229年,孙权称帝)、刘蜀三国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诸葛亮,在228-234年,曾五次北伐中原,皆无功而返,在最后一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

至此,汉末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皆已结束。中国虽依然处于三国分裂的格局,但三国内部还是相对和平的,百姓安居乐业,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恢复,人口也在逐渐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