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口气读了李叫兽的解冻文案三部曲,没想到我这位大学同学对于文案能剖析的如此深刻,又能用最简单的言语陈述出来,让他们的读者既能很好的理解,又能深谙其要表达的精华。

本文主要是一个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读完后的感受,方便以后用的着的时候拿出来看一下。好了话不多说,写笔记先。

解冻三部曲读书笔记

首先叫兽分了三个层次来阐释文案解冻三部曲:

【解冻】 新产品文案如何唤起痛点

【重新解冻】新产品文案如何解决痛点

【进入大脑】文案如何让人“看了有印象”

不懂营销学或者是广告文案的同学,可能不是很懂。我举个比较形象的栗子来解释下。

就是你暗恋一个单身妹子,然后你要追她,怎么让她意识到单身狗的苦逼,怎么给她留个好印象、让她了解你,然后喜欢你。哈哈,貌似这个比喻不是很贴切,我理解的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你应该能懂的哦。

言归正传

文章研究的对象是“新产品”,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怎么通过文案来推广宣传你们自己家的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在顾客心智上留下点印象。

首先,新产品嘛,市场和用户对你不熟,所以写作文案时首先要让大家都知道你,而文案的首要就是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是呐,写作文案不能够把主要方向都朝向产品,巴拉巴拉一大堆,产品性能高、专业定制、高科技啊什么的,重点应该是让消费者关注自己本身。

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1)

老子就是喜欢用海飞丝洗发水,你偏给我介绍你的啵啵洗发水,吹牛逼说这是一款很牛的洗发水,神一般的滋润,而且只要200块一瓶,去屎啊。我不想听,没空理你啊,你个铺盖(哎呀,貌似是错别字)。

这个时候呐,你应该转变一下子,去给消费者创造一个购买动机,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去引导他和需要联系起来,并刺激它。

其实呐,这个痛点怎么来呐,用叫兽的话来说,源自一个“没有被实现的目标”。即你的理想状态(我理想的样子)和现实状态(我现实的样子)不能是重合的,需要把你弄的失调些,弄的紊乱些,失调那人得多难受啊,这时候得找个东西填补,于是乎你就可以把任意的东西丢进去,这时候他是不会挑的,随便什么都会接。

比如这个啵啵洗发水这个事,本来他觉得我用海飞丝从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都说的过去,两者很吻合,突然你跟我说,大哥,你都用着几千块的香水、你妹子都用几千块的LV啦,咋能还用39块的海飞丝呀,不行啊,你得用咱啵啵牌洗发水,洗完就有人送啵啵吻,这时你可能就有一丝丝的心动了。

1

于是乎,想要激起消费者的痛点,你得从消费者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入手,两者本来是相等的,你得想办法让他们不相等,那么从大方向来说,要么你提高消费者的理想状态、要么就降低它现实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Y(理想状态)— X(现实状态)≠ 0

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2)

降低现实状态可以通过让ta意识到某个问题,意识到其中某些不合理,产生失调,有想要采取行动来填补不合理的冲动。比如上面说的啵啵洗发水的栗子。

提高理想状态主要是让ta提高理想状态,意识到一个机会。比如说你要给客户推销1000块钱的床品四件套,平常消费者感觉用个200块的四件套挺合适的,那么你这时候得通过提高他的理想状态来挖坑,你这么对他说:”你白天出街精致得体,晚上却不懂善待自己“,看完是不是感觉一震,是那么回事,这一千块钱得花。

2

那么我们已经知道了通过改变X、Y这其中一个变量来使得方程左右两边不等于0,那具体操作上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我们拿其中的一个变量(x或y)来进行分析。假设咱通过改变x(或y)来挖坑,产生了 △X(或△y) 这么大的坑,然后你的新产品为 Z。这时候你的目的是:

Z(新产品) = △X(或△y)

如果左右两边能够相等,这样你的坑就算填好了,你刺激了消费者的G点,恰好还满足它了。

那么你的产品填这个坑会出现什么问题呐,叫兽说一般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3)

1、坑位错了 Z ≠ △X(或△y) (注:不在一个维度)

2、坑太大 △X(或△y)> Z

3、坑太小 X(或△y)< Z

4、没有石头填坑 △X(或△y)存在,而 Z 不存在

具体我就不举栗子了,相信这么简单的数学题大家应该都会算的。

3

好了,讨论完了怎么填坑之后呢,按照xxxx学分析的角度,该对变量 Z(新产品)进行研究啦。到底满足什么样特征的z能够很好的满足△X(或△y),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文案才有这种“显著性”呐,用叫兽的话说,需要满足两点:

1、与我相关-绑定“关注圈内的信息”

2、反差-让关注圈内的信息出现变化

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4)

(李叫兽说大多数人主要关注这些内容)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已经知道了消费者只关注和自己相关的事情,而你的最终目的恰恰是让消费者最后关注你的产品,这中间是不是缺少点啥,坑已经挖好了,你的产品也是刚好能填上这个坑的,但是你们相隔太远,够不着,怎么才能让他们很好的连接并且匹配好呐。

研究表明,大脑是会选择性过滤大部分无关信息的,大脑的海马状突起扮演者这个角色,它只会筛选那些和我相关的和那些反差比较大的信息,让他们进入我们的大脑中。于是乎,咱们要做的就是这么让咱们的新产品和消费者关注的内容相联系,或者是怎么形成反差,让消费者记住你。

总 结

总的来讲,我所理解的李叫兽的文案解冻三部曲,其实可以用下面的这个三元一次方程来概括:

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一个方程解释李叫兽的三篇文案)(5)

x y z= 0

(x为现实状态、y为理想状态、z为新产品)

研究的重点就是通过调节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最终到达平衡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瞎扯淡,详细文案“解冻三部曲”分析文章可以移步至公众号李叫兽(Professor-Li)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分享出去,也欢迎你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啵啵(Leslie_d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