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了两个世纪的传唱,如今,王洛宾在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声依旧响亮。

说起金银滩,我们不能不说达玉部落。半个世纪前,为了研发原子弹,达玉部落牧民响应国家号召,放弃水草丰茂的家园,举家搬迁分流到周边州县,为共和国国防建设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金银滩草原景区(一个部落的苏醒)(1)

“我们建设达玉部落民俗文化馆,目的就是要让来参观的游客和牧民,时刻记住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海北达玉部落文体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达玉公司)总经理桑升杰讲述达玉部落的历史时,神情并茂。这个坐落的草原的文化馆,虽然面积不大,然而从一根牛毛线的织成到一碗酥油奶茶的熬制,从一根马鞭的编制到婚礼现场不见新郎的特有民俗……将草原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帅一家三口来青海旅游,参观后发出啧啧赞叹,告诉一起来的伙伴:“没想到草原文化还这么厚重和神奇。回去后,要将拍到的这些影像资料系统整理一下,分享给更多的亲朋好友。”

成立于2012年的达玉公司,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西海镇金银滩草原,占地200多亩,是致力于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家民营企业。7年来,公司累计投资 1.2亿元,建成了达玉民俗村景区、达玉驿站、集装箱酒店和环青海湖自行车旅游综合服务基地。2018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00 万元,企业由培育期迈入快速成长期。

陪同采访的海晏县县委办公室主任郭刚刚、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晏磊告诉记者,达玉公司在全县脱贫攻坚作中,主动参与作为,履行龙头企业的社会担当,被确定为全县“一园两核”扶贫产业园建设中的旅游扶贫产业核心区。

金银滩草原景区(一个部落的苏醒)(2)

来到达玉特色商品集散区,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饰品、食品琳琅满目。“我是甘子河乡托华牧委会的,在这个摊位经营了3年,每年有3万多的收入。”牧民帕合玛用不太流利的藏语告诉我们。来自三角城镇海湖山区的达青、哈勒景蒙古族乡乌兰哈达牧委会的洛桑尖措都有自己的摊位,她们凑上前,说道:通过经营增加了家庭收入,现在家里翻新装修了房屋,不少家里还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据桑升杰介绍,达玉公司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将公司文化旅游产业优势与贫困乡村实际需求有机结合,以参与经营、订单收购、用工就业、分红增收、救助帮扶、助学创业等的六轮驱动模式使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务工,保障农牧民群众的稳定增收。2016年以来,公司主动承担起海晏县4个乡镇,共计611户的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至2018年,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9人;2017年达玉公司获得青海省就业扶贫先进集体和全州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为全州旅游扶贫示范点。此外,近三年来,为精准扶贫对象兑现分红救助等资金,共计164万元。

走在达玉部落,金银滩草原已舒展绿色的情怀。远处骏马嘶鸣,牧民们手捧哈达又迎来一批远方的客人,在《下马酒》高亢的歌声中共度高原幸福时光,草原苏醒了……(记者 申维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