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1)

  本届“青未了”共收到39所高校报送的有效作品440件。经过评委严格评审,最终评出入选作品283件,其中包括国画65件、油画57件、版画11件、雕塑6件、水彩·水粉7件、陶艺9件、壁画·综合材料29件、视觉传达77件、书法22件。30件作品获评“优秀奖”(包括“新创意奖”5件,“新语言奖”5件)。

  其中,“新创意奖”和“新语言奖”是主办方为完善青年美术人才发展的良好机制,鼓励青年人勇于突破创新,根据“青未了”品牌特性,在奖项设计上调整新设的。“新创意奖”鼓励作者表现当下的生活状态,作品在立意、构思、主题、观念上有前瞻性的想法。“新语言奖”鼓励作者在艺术技巧和语言表现力上进行突破。 

  为更好的发掘“新创意奖”和“新语言奖”获奖作品的深度内涵及创作历程,特邀获奖作者导师撰写评语,并附作品解读,以飨广大读者。

张晔

指导教师:谢秋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2)

▲ 张晔 恰似春风 100×100 版画 新语言奖

导师评语

谢秋(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张晔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有着上进心,同时非常谦虚,有着坚韧的性格。对于艺术创作有着较强的能力与感知力。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铜版画艺术语言与造型能力有着扎实的基础,各项成绩均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她还具备着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使她更加的深入对于艺术追求完的高度。通过毕业创作来也体现了良好的艺术素养。

作者解读

这幅铜版画作品,主要表现了五位少女悠闲的站在湖边悠闲生活的画面。随着人民生活的物质富足,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萌发了表达生活性的创作构想。

作品运用铜版画独版擦色技术,表现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少数民族服饰中丰富的质感变化,

运用铜版画独特的制版流程,通过油性油墨与媒介剂调表现美好的状态,展现出人的精神面貌。

通过艰辛创作过程,终于迎来了丰收的硕果,有幸入选于二十四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与获得山东省青未了奖项,在此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谢秋教授从始至终的悉心指导!

王雅丽 冯若凡

指导教师:王刚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3)

▲ 王雅丽、冯若凡 《寻》黄河三角洲IP形象系列1设计 立牌14×14 模型10×10 立体书21×21 视觉传达 新创意奖

导师评语

王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该选题为黄河三角洲IP形象系列设计。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三角洲这块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迎来发展的机遇。黄河尾闾,湿地之城,鸟类天堂……正成为黄河三角洲的新名片!设计课题紧扣这一国家发展战略,打造黄河三角洲专属的IP形象。

作品创意突出,形态可爱灵动,在造型、色彩、表现等方面有较好表现。设计工作量适中,最终设计效果良好。

创作过程

本次围绕地域IP形象进行的系列作品设计,在草稿的过程中从画面的设计元素以及IP形象和地域特色景观进行了多次的磨合与修改。

在前期的制作中,笔者先从地域IP形象开始,观观的三维形象依靠三维软件C4D制作完成,首先从一个基本的正方体入手,根据观观三视图确定比例关系,通过挤压、内部、拼接完成基本造型。因为对模型理解不够透彻,导致细头顶和头部两边毛发呈片状(图20),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基本确定造型(图21),根据IP具有侠客情的性格设定添加道具斗笠(图22)。在模型制作后期确定使用3D打印技术落地,落地模型(图23)由IP形象观观和黄河三角洲相关景观组成,黄河三角洲景观的模型设计由简单却毫无意义的几何组合在一起,使模型设计并无地域特色。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4)

中期制作中,笔者选择以海报的形式展示IP观观,受到前期黄河三角洲景观模型的设计限制,使海报设计也并无地域特色(图24)。发现问题后,整理归纳黄河三角洲特色景观,保留以IP形象观观为主体的形式(图25)。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5)

纹理上(图26),笔者选择提前绘制富有动感的波浪,添加在C4D的材质球中,通过C4D自带的物理渲染器渲染出来,使画面更加丰富、真实;颜色上,笔者选择暖色调和柔和的色彩使海报看起来更有质感;文字排版上(图27),笔者选择标题中英文的形式融入海报当中,简单的将其左对齐在左上角,编排上并未有所突破性的设计。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6)

海报制作完成后,对落地模型进行了修改(图28),放大IP形象观观,保留海报设计中典型色景点特色,运用和海报相同的场景元素,使落地模型和海报设计更为统一。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7)

后期制作中,笔者选择以立体书的形式展示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景观,以IP形象观观为主线,主要突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美和独特。在制作时,笔者根据不同景观选择合适的立体结构(图29),并进行不断调整。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8)

(图29)

第一张观观(图30)选择两个“V型折结构”使鸟嘴有开合的效果;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9)

(图30)

第二张鸟岛(图31)的亭顶和亭身采用“敞篷结构”,第二层采用“悬浮平面结构”使鸟岛的亭子可以更好的立于平面;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10)

(图31)

第三张天然柳林(图32)采用两个“V型折结构”使栈桥和湖水立于画面,多个“平行折结构”使芦苇、观观、风车、大雁平行于画面,使画面看起来复杂多变;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11)

(图32)

第四张雁湖栈桥(图33)采用三个叠加的“悬浮平面结构”使画面看起来更加丰富有纵深感;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12)

(图33)

第五张红地毯(图34)采用“V型折结构”的变形“盒子结构”为主体机关,多个平行结构丰富画面的形式进行展现;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13)

(图34)

第六张泥潭捉蟹(图35)采用“扭转结构”,这是一个观感极佳的结构,画面的沙地在展开页面时会有特殊的动效,是一种扭曲的效果,两个沙堡对上下两边有一个拉力,不会使沙地过于紧贴底面;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14)

(图35)

第七张黄河入海口(图36)采用一个“悬浮平面结构”使海面平行于底面,“V型折结构”叠加在悬浮面,使“船型结构”在侧轴立起。

第八届野草文学获奖名单(第八届青未了)(15)

(图36)

在这个制作与思考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地域IP形象和特色景观的深刻把控,回归到画面展示的本质上。对于地域IP和地域特色景观能够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理解,画面以什么样的处理手法更能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笔者对此有着很大程度的理解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