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读书如投资与其求)(1)

余华老师

我这个月迷上了余华,先是重读了一遍《活着》,两个晚上就看完了,看得荡气回肠,不由得感叹道: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原来还有如此天才的小说家。

早在1994年,张艺谋就根据余华这部小说,把它拍成了电影,由葛优和巩俐主演。我上小学时,学校曾组织学生上电影院集中观看。我特爱看电影,因此对剧情记得特清楚。

到我上了大学,大二(2008年)时,曾在图书馆借过《活着》,可惜我那时太年轻,把它粗粗翻完就扔一边去了。

我那时的全部心思都在网络小说上,沉迷于打怪升级的剧情,喜欢动辄200万字以上的小说,浅薄的我只懂得追求意淫带来的快感。

《活着》明显无法给20岁的我带来那种“爽”,它的文笔太精练,它的故事太“简单”(电影都看过了),都不是我当年所能体会的,尤其是它的思想更是超越了我的认知。

所以我有眼不识泰山,入宝山而空手回,捧着一本传世之作却不懂得的欣赏。直到13年后,我重新捧起它,这次却一发而不可收拾。

读完《活着》,我又立刻读了《许三观卖血记》,然后又接连不断地读了三本余华的短篇小说集和一本他的随笔集《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余华的小说,是那种你看完第一页就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到最后一页的小说,真的很精彩。看了余华的这几部作品,我觉得《许三观卖血记》最棒。

至于怎么个“棒法”,建议你亲自去领略一番,我敢保证,你会震惊的。

投资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读书如投资与其求)(2)

余华最好看的小说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错过余华,让我悔不当初。余华的书,大部分都是好书。

读他的书,你会有一种精神得到洗礼的感觉,这是一种崇高感。这种崇高感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现在想想,如果我在13年前就仔细读过余华的书,那该多好啊!当年以他的书为起点,那我现在肯定是一个更好的人。

可惜因为没有读,我连那个起点都没有。

我在这件事上收获的教训就是——读书,不能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不能只想读好书,更不能害怕把时间浪费在“坏书”上。

因为如果不读坏书,就不能确保读到好书。如果没读过坏书,你也分辨不出什么是好书。

读书的秘诀,其实就两个字——量大。

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山面前你要像一个勤劳的“投资者”一样去投资,也就是你要有“投资者思维”。而投资者思维的关键是——广撒网。

你估计这一片矿山中可能有宝石,那你能说我只买其中有宝石的矿区行吗?不行!你必须把这一片矿山都买下来才行。足球学校、明星经纪、版权代理、IP改编,全是这个思路。

百货业之父约翰·沃纳梅克有句名言——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说,在你面对的所有选择之中,也许只有1%是最适合你的,但你不知道是哪1%。

投资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读书如投资与其求)(3)

你有投资者思维吗?

当然,作为一名投资者,你得要有这样的觉悟——失败是普遍的,成功是罕见的。巴菲特只有一个,别妄想成为下一个巴菲特。

巴菲特绝对是选股高手。但巴菲特在2013年的股东大会上说,他一生之中大概拥有过400—500支股票,而他的大部分钱都是从其中10支股票中赚的。

换句话说,巴菲特98%的投资不是打了水漂,就是收效甚微。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马上证实了他的说法,芒格补充说,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几笔投资拿掉,那我们的投资成绩就非常平庸。

所以别信有什么“股神”,他们无非靠了“放量”,以量取胜。

现在有两家影视公司最厉害,一家是迪士尼,一家是奈飞。

迪士尼早期非常艰难,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对电影品质超级讲究,喜欢搞大投资、大制作,结果绝大部分电影都赔钱。1930年代,迪士尼拍了超过400部动画片,全都失败了,公司处于破产边缘。

但其中有一部大获成功,那就是《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这一部动画片,在1938年上半年就给迪士尼带来了800万美元的收入。这些钱足够挽回前面所有的损失,并且大赚一笔。

迪士尼的成败就差一部。

奈飞公司现在风生水起,每年拍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种类繁多,不计其数,质量当然参差不齐,很多都是烂片,烂片可是会导致观众取消订阅的,那它为什么还要拍?无他,但求量尔。

想赢,你就必须放量。别指望奇迹,没有量就没有一切。查理·芒格为什么一天到晚都在看报表?他没办法。他绝大多数时候都只看不买,他得看过很多才能选中一个。

那些最成功的科学家为什么能做出特别重大的发现?并不是因为他们多聪明,主要是因为他们尝试得足够多。是数量,带来了质量。

投资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读书如投资与其求)(4)

迪士尼和奈飞,流媒体双雄

在你的一生之中,对你影响最深的可能就几本书。决定你前途的可能就一两项技能。改变你命运的可能就那么几件事。对你最重要的也许就那么几个人。

错过他们,是你无法承受的损失;可是你非常容易错过他们。那你怎么办呢?你只能“走量”。书要多读,技能要多学,人要多见。

我写文章其实也是“走量”,我不知道读者喜欢看哪种题材的文章,那我就每种题材都尽可能写一写。我今年写了100多篇文章,那你知道我准备了多少篇吗?我准备了500篇。

那没有发表出来的400篇,当然不是浪费,它们只是没有入选。

包括我写的这篇2000字的文章,你知道素材我收集了多少字吗?20000字。剩下没用的18000字当然也不是浪费。你只有不怕浪费,才能确保找到最好的。

道家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叫“无为”。

有些人误以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所以得出结论说老庄的思想特别消极。

实际上,“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得特别自然,让人感觉他毫不费力,就像庄子讲的“庖丁解牛”。庖丁解牛就是“无为”。

而要达到“无为”的至高境界,你得艰苦的反复练习呀。反复练习不就是“走量”嘛。为什么说厉害的人大多“以量取胜”?道理就在这里。

投资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读书如投资与其求)(5)

以量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