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上的最经典战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历史上的最经典战役(盘点历史十大战役)

历史上的最经典战役

#创作挑战赛#

第十名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此时曹公军众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第九名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帷幄,因而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第八位马拉松战役

马拉松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490年的一场战役,是希腊城邦联军抵抗波斯帝国的入侵,最终由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获胜。

希腊联军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此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两边都是泥沼地,希腊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了胜利。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希腊方面仅仅阵亡192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人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鼓舞全希腊人的胜利,对以后各个战役有重要的意义。

马拉松战役后,希腊各城市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并由斯巴达领导,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

马拉松战役可以说是雅典,也可以说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而言,马拉松战役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阶。然而,对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而言,马拉松战役的胜败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希波战争一直到前449年方始结束。

第七位奥斯特里茨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因参战三方的君主——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均亲临战场,御驾亲征,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之后,法国掌握了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在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联邦,开启了拿破仑从此达6年之久的极盛时期。然而,如果从欧洲军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军事价值:它宣告了警戒线式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破产,证明了资产阶级法国的军事制度和军事学术的优越性。由此引发出欧洲近代一次影响深远的军事变革。

法军在奥斯特里茨以少胜多。突出体现了拿破仑的统帅才能,他把谋略与冒险,勇敢与灵活有机的相结合,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奥斯特里茨战役在世界战争中都占有相当大的地位,它渗透了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也是拿破仑·波拿巴在其军事生涯取得的最光辉的胜利,其用兵无论在战略方面还是在战术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而其反击的时机也选择得恰到好处。

第六位马岛海空战

马岛海空战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被视为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这场战争同时也创造了海上战略投送的经典战例。

马岛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唯一一场堪称是现代化对抗的海空大战,虽然交战双方的军事力量都比较一般,但是依然出动了航母、核潜艇、巡洋舰、驱逐舰、战略轰炸机、反舰导弹等武器,对于人们思考现代海战、空战的打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马岛战争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纪。当时日不落帝国已大不如从前,只能算一个二流强国。但就是这样一个二流强国,靠跨越26000里举国远征。用实力和炮弹证明了“日不落”所以迟暮,但从未陨落。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