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思维的弊端(只有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1)

什么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来说,就是你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认知,只存在2个方面,不是A便是B ,没有C,也没有D,非常简单。比如黑白、高矮、长短、对错等等。这种认知规律在日常生活中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认知一个事物最基本的形态,同时对某件事做出快速的反应,是最底层的生存法则,也是普遍运用于万物的规律。比如中国古代核心思想,阴阳学说,计算机语言0和1,等等,这些底层的规律给世界打下了坚定而牢固的基础,支撑整个社会的运行。

但是,这些最底层的规律,同时也阻碍了我们对复杂世界的多元化认知。缺乏这种多元化的认知你就很难适应复杂的人类社交关系。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属性的进化,简单的二元对立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复杂社会。只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才能看到精彩的世界。

为什么人天生喜欢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来解释和处理问题呢

二元对立构筑了一个极为确定的世界,这个 世界可以让我们轻松地认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事物,春秋、昼夜、胖瘦、男女等。碰巧人的天性也是追求确定,讨厌不确定,因为确定意味着安全,不确定意味着危险,让人觉得不安和不适,所以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之中。

这种被刻入到基因的天性会在我们孩童时期呈现出来,如果你仔细观察儿童的世界,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世界非常的简单,婴儿期他们只有吃喝拉撒等需求,满足就高兴,不满足就哭泣,随着他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在儿童时期,他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学会了对错、黑白、高矮、男女等,在处理问题时通常都是行或者不行等处理问题的简单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通过学习认识到世界的多元性,开始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依旧沿袭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

你在生活中肯定有这样的瞬间,比如你看到一个人,马上就会判断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你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马上就会呈现出高兴或者不高兴,你的孩子做了一件事,你第一反应就是用对错来对其定性,等等很多日常生活中,你都不会不自觉的利用这种思维来解决问题。这个思维模式非常的简单,能够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时候同时也让你忽视其他层面和角度解决问题带来的好处。

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很容易将人带入一种极端的情境中。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会表现出无法适应,呈现出一种绝望和歇斯底里的情绪状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往往很小的一件事,却能导致非常大的悲剧。有些人因为工作不顺利就报复社会,有些人为了跟情人在一起亲手扼杀孩子生命,有些人因为一点利益纠纷就制造悲惨的灭门惨案,等等一系列的悲剧,都是因为他们的视觉太过单一,在遇到问题时会把自己带入一种极端情绪中,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

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很难融入社会,因为他们一直在学校,有家长的保护、有老师的引导还有学校单纯的社交环境,有些学生的思维模式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依旧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问题。一旦来到社会,残酷的生存法则摆在面前,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得更好而争夺有限的资源,就会觉得社会险恶、人心险恶,觉得自己无法适应,有些极端的学生选择轻生跳楼的也有。因为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人们只能容纳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能接受自己喜欢的秩序,稍有变化,就会排斥、逃离,束手无策,甚至崩溃。

那如何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呢

仔细观察,你也会发现,除了这些极端的人,还有另外一种人在复杂的社会中生活得非常好,应对生活、工作、家庭游刃有余,他们就是善于用多元化角度看问题的人。

他们可以忽略复杂,能忍受混乱,能在社会的游戏规则中如鱼得水,过得逍遥自在。因为他们能跳出事物的本身,用第三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选择一种让自己最舒服,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和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样就可以包容很多东西。包容给你了很多种选择,也让你的心更加的平静和愉悦。

所以,其实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很简单,换个角度看问题,保持知觉,经常反思,在复杂的世界里找到一种平衡,一种让自己舒适的平衡,而不时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极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