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农村孩子来说,就是要识文断字,不做睁眼瞎。村子里上年纪的老人基本上都没有上过学,即使认识一些,也是解放后扫盲班的成果,但有文化与没文化的差别却是全方位的。

伯父那时在东北驻防,经常写信给爷爷奶奶嘘寒问暖。每当邮局的邮递员上门送信的时候,奶奶总是把本家的二伯母找来读信给她们听,并口述回信由二伯母代写。

二伯母出身县城的小康人家,上过私塾,读过洋学堂,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三国、水浒等故事信手掂来,讲的头头是道,让人欲罢不能。她家的小院不大,栽有杏树、石榴和圆枣树,布置的很有意境。麦黄时节,二伯母家是小伙伴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她总是让我们随便摘树上的杏吃。霜降过后,满树的圆枣子可以收获几十斤,二伯母将圆枣子脱涩后,分给大家吃。

回忆六十年代时光(六十年代人的童年往事)(1)

二伯母还懂中医,会针灸。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找到她在额头上扎扎针、放放血,基本上可以缓解,我也是那个时候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神奇的针灸。

回忆六十年代时光(六十年代人的童年往事)(2)

二伯母也是个苦命的人。据说二伯父曾经在杨广立将军手下任铁道游击队的连长,当时杨广立是铁道游击队的的政委,后来任江苏省委书记。二伯父在峄县战斗中受伤,回家养病期间脱离了队伍,后来又跑到国民党军队任连长,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虽无罪恶,但因有投敌行为,被清算判刑,最后病故于劳改监狱。我们村与杨广立将军故里柴胡店仅一河之隔,他们两个人又都就读于五所楼私立完全小学,都是有文化的人,又都先后参加革命。但造化弄人,二伯父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意志动摇,选择错误,致使身败名裂。倘若他继续投身革命,能够活到解放后的话,以他的能力和职等,授衔个大校抑或少将也不无可能,也不至于二伯母年纪轻轻就孤苦伶仃。

回忆六十年代时光(六十年代人的童年往事)(3)

二伯母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成人,送去西安投奔她大姑,在西安考上技校后成家立业,后来做到灯泡厂的厂长。期间曾将二伯母接去养老,但婆媳失和,难以相容,无奈之下,二伯母又返回老家,独自生活。听我伯父讲,有一年他去西安出差,还专门约二伯母和她儿子见面一起吃了个饭,席间不胜唏嘘。二伯母终其一生再也没去过西安,一抔黄土带走了她老人家的清苦。

时代,是小人物无法改变的洪流。逆流而上的可能会成为英雄豪杰,顺流而下的只能是随波逐流。

回忆六十年代时光(六十年代人的童年往事)(4)

(杨广立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