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是我两年前看的了,书中的大概内容已经忘记,但是其中的思想和精髓已经被我切实应用到了生活中,它让我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也让我更好的了解他人,它不只让我的家庭关系得到改善,也让我的外在人际关系更加自在,同时我也不断地用书中的理论去帮助身边同样被家庭问题困扰着的朋友们,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电子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电子版(关于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的感悟)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电子版

《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是我两年前看的了,书中的大概内容已经忘记,但是其中的思想和精髓已经被我切实应用到了生活中,它让我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也让我更好的了解他人,它不只让我的家庭关系得到改善,也让我的外在人际关系更加自在,同时我也不断地用书中的理论去帮助身边同样被家庭问题困扰着的朋友们。

那么这本书是如何来到我的手中的呢?我有很多故事要跟大家说。

我2014年结婚,2015年怀孕,2016年春天生了孩子,生完孩子以后因为婆婆不能帮我照顾孩子,我一直带着孩子在娘家生活,因为婆媳的矛盾,进而影响到我和老公的感情,也让我和妈妈之间有一些不愉快,因为她会埋怨我的婚姻不够好。而生完孩子以后又因为女儿的名字我抑郁了大半年,女儿的名字是妈妈起的,因为当时我不好意思反驳也没有多想什么,就定了,等出生证明和户口办完以后,又有点后悔了,开始纠结、痛苦和不甘心。我妈妈也因为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就让我得了抑郁症,心里面一直很憋闷,再加上生活习惯和琐事的摩擦,渐渐的我和妈妈之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隔阂和说不出来的别扭。直到那年冬天我妈妈又患上了乳腺癌,我才开始真正的成熟起来,那一次妈妈生病也算是我的再一次成长。都说女人生了孩子算是一次重大的成长,因为只有当自己为人母后才能真正理解母亲的辛苦,而妈妈那次生病又让我再一次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成长,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年人的责任”。

2015年五月初妈妈得了乳腺癌,当时是右边的乳房,很幸运是良性,不过还是要切掉乳腺,包括右侧腋窝下的淋巴结,对于天性爱美的女人来说,失去乳房是很难承受的打击,妈妈当时也是非常难过,我也心疼的只知道哭,弟弟当时就劝我在妈妈面前一定要表现坚强,不然会影响妈妈心态和术后恢复。也许女性天生脆弱吧,遇事总是无法做到像男性那么沉稳冷静。妈妈术后慢慢恢复了健康,在大家的关爱与照顾,还有时间的稀释下,妈妈也慢慢接受了身体上失去的一部分。不过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2016年冬天妈妈突然又觉得身体不适,经检查发现左乳又出现肿瘤,而且是恶性,医生告知需要化疗,家里人都特别害怕。当妈妈回家告诉我这一消息以后,我心里很复杂,因为一直以来我因为名字抑郁而出现的“自我折磨”还没有停止,妈妈又突然生病,当时心里说不出来的矛盾,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放下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也不应该去处理自以为是的“小情绪”,妈妈的健康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这次医生让尽快手术,因为肿瘤是恶性,怕癌细胞继续扩散。当时已经是冬天,一天比一天冷。弟弟那时还在陕西煤矿上班,也不能回来,爸爸一个人陪着妈妈去医院手术,家里是我和八十多岁的姥姥在家。妈妈住院的那几天总觉得特别难熬,天气特别冷,我要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家务,农村的厨房在外面,做饭的时候要把孩子推到厨房,一边照看一边炒菜。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还没有棉鞋穿,网上买也不知道买啥样的好,姐姐带我去店里也没有买到合适的,因为孩子月龄小,脚后跟挂不住鞋,不好穿鞋。我心里急的慌,就想着晚上等孩子睡了以后,我自己找点布片和棉花缝双棉鞋,可当我把这些东西摊到茶几上,左看又看,比划来比划去,才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就在那一刻我真的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觉得很心酸,也许有些人觉得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甚至过剩的年代,得到一双棉鞋是多么轻松的一件事,或者随便怎么也能买到一双。可是那个时候偏偏就是买不到合脚的鞋。农村的集市上的商品有限,偏偏店里的也没有正好合适的,网上买也发现有些孩子穿不了,总之那个时候我真是被一双棉鞋难住了。那个时候我才真的发觉有妈妈在家真好,我必须很没用的承认一点,我连车都不敢开,只会骑两轮电动车,三轮不敢骑,平时都是妈妈开着三轮车带着我们娘俩上街买东西,妈妈要是跟爸爸出车就提前把菜给我买好。我是多么依赖妈妈,妈妈这几年不管和我之间产生多少不愉快和摩擦,我必须得承认她一直在尽心尽力的照顾我们。

妈妈做手术的那天晚上,我跟弟弟说,我觉得很害怕,我弟弟说别担心,要往好处想。在那天晚上我真的有一种很强烈的、特别害怕失去的感觉,在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我失去了妈妈我会怎样?而同样已为人母的我,如果生命也出现了威胁,我的孩子又会怎样?我无法想象那种场面,更害怕出现那样的场景。我的孩子将会多么可怜与无助!那我现在每天都在为自己心中的“心结”困扰和痛苦,到底应不应该?

就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应该放下了,就算放不下也应该丢一边了,因为此刻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在去做,那就是承担作为一个女儿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去承担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我的母亲在继续为我心忧,也不要让我的女儿失去妈妈。

接下来,我还是选择看书,我从当当网上买了一箱书,其中包括这本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我很庆幸,我选到了这本书,它对我的改变可以说是深入心底的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了中国式家庭关系中家庭问题出现的根源以及解决办法,它让我了解到每个人的语言和行为模式,还有心理问题的出现都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它让我明白所有的家庭问题都是生活中的常态,不仅让我学会了接纳自己,也学会了接纳他人。

在看书的过程我慢慢的释然了很多,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家人的生活模式,我的家庭问题,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等等,慢慢的我开始学会接受和原谅。我不再觉得痛苦,而是很开心能得到这样一本家庭关系指导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也学会更好的与家人相处,生活中慢慢的多了冷静和理智,家庭关系也慢慢的变得和谐,就算是仍会出现不可协调的矛盾,我也开始学会换位思考,允许它的存在和自然发展。这个过程我还是要自己去经历和体验,其中还是会有怨恨和不甘,但是我相信这些都是我必须要经历的,是帮助我成长和修行的。家庭才是最好的修行道场,“家”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栖息的港湾,是一个人的精神根基。

下面我再给大家具体说一下,看完这本书我是如何应用于实践并且更好的协调家庭关系的。

首先,说一下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关系和谐才是家庭生活幸福稳健的基石。

我和老公的关系一直很好,两人性格、习惯各方面都能合得来,直到生完孩子以后因为婆婆不能帮带孩子的问题才开始出现分歧,虽然我老公两边尽力说和,但是总难一碗水端平。我和婆婆的问题已经不可调和,我和老公已经无法理智沟通,因为对婆婆的厌恶我也开始讨厌我老公,再加上照顾孩子的劳累,身体也越来越疲乏,甚至出现了“性冷淡”。说实话,当时想离婚的心都有了,后来我二姐说了一句话,她说“你不能因为婆婆的问题而影响到了你们俩人的感情,毕竟还是你俩过日子。”我很欣慰自己听进去了这句话,也进行了真正的反思。我在想我俩的感情本没有任何问题,都很善于表达爱,也懂得浪漫和仪式感,性格和生活习惯基本上都能相融,只是生完孩子以后因为照顾孩子的问题,才出现了分歧,。婆婆是不能帮我们照顾孩子,我和婆婆关系确实很糟糕,但是我们夫妻二人本是相爱的,以后婆婆也不是和我们生活到最后,最后还是要夫妻二人共同面对长远的生活。如果因为受到了婆婆的干扰,就直接扼杀了我们的婚姻,到底值不值呢?谁家没有难念的经?谁家没有婆媳问题?就算没有婆媳问题,也会出现其它方面的问题,对不对?

婚姻总是要经历考验的,所以有时我们要把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适当的独立开来看,我们要弄明白,二人之间的不合到底是因为夫妻之间的问题,而是婆婆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婆婆夹在中间而出现了裂痕,但两个人却是依然相爱的,而且老公并没有完全偏向婆婆这边,我们就应该保持冷静,如果男方是“愚孝”,且坚定的站在婆婆那边,那我们当热可以选择不客气了。

所以在二姐说了这句话以后,我是一边回味这句话,一边思考我们夫妻之间的问题,同时积极主动的去和老公沟通,向他传达我的意思以及书中的理念。很庆幸,我和老公之间是有真爱的,他也是一个拎得清的人。我知道一个男人夹在母亲和老婆之间很累,一边是生养之恩,一边是一生的伴侣。我也渐渐理解到,男人对母亲的偏袒,并不只是向着谁的问题,而是本能的偏袒,而这种本能也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就像我们也会本能的偏向自己的父母。总有些事情没法解释,总有些道理在家里讲不清,选择接受不是软弱的妥协,而是在真爱的前提下,选择性的去包容。

其次,是婆媳关系,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开始学着降低期望值,以前当别人给我说,当你觉得婆婆不够好的时候,那是因为你对她期望太高了,我不解,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而且必须承认这是人类的本性。我们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其他家庭成员也如此,我们互相期望着,到底谁应该付出多少呢?哪有绝对的对与错呢?

所以在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又看到了身边人很多婆媳关系的例子,自己也开始学会反思,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性,又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再加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塑造,人性的不同必然产生相处的问题,这是常态,只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而已。

公婆生活的那个年代本就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见识、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一些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我可以选择不原谅,但是也要学会接受这些事实。

与公婆的相处,我现在的做法就是“不作为”,我不会主动对他们好,也不会对他们坏。因为我曾经天真的认为,只要我对人家好,人家也一定会对我好,对于公婆,我更是如此认为。可是我错了,我自以为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回报,还受到了伤害。我很失望,所以我选择“不作为”。后来我又看了张德芬的书,也决定不再勉强自己做一个“好儿媳”,同时从内心里也不再强求他们对我好,以及对孩子怎样付出。

当我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去和公婆相处的时候,确实感觉很轻松。因为彼此都在做真实的自己,没有刻意的讨好和迎合,也没有刻意和表面上的维系,至少我单方面是这样感受的,只有放过彼此,才都不累。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