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因为对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亲俄政策不满,反对派在首都基辅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

而与西方国家常见的示威游行不一样,这场示威活动很快就超出了基辅的街头范围,迅速在全国范围蔓延并越发白热化。

之后乌克兰政局转向动荡不安,东部多个地区借机宣布独立,地方组织的民兵部队和乌克兰国防军展开交火。

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五万人在战争中丧生,而且这场内战到现在为止都还看不到尽头。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

同时,乌克兰也成为了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国际斗争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早已经不限于第聂伯河两岸,而是直接关系到了世界战略外交格局的重大政治事件。

而整个事件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了。

当时是在危机爆发的第二年,2014年3月份,克里米亚当地议会在俄罗斯部队的支持下举办了入俄公投。

投票在3月17日公布了结果,显示有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2)

21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了克里米亚入俄条约,俄联邦委员会同日通过了有关法律,克里米亚由此正式并入俄罗斯。

俄罗斯的动作之快和手段之狠令西方国家瞠目结舌,从2月底俄军进入克里米亚到3月21日完成所有法律程序,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美国和其北约盟友在事前完全没有料到俄罗斯会直接采取兼并的方式控制克里米亚,等到木已成舟再想干预已经为时已晚。

而这让西方各国领袖,尤其是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遭到了海啸一般的批评,前副总统切尼批评其“软弱”,共和党参议院领袖麦凯恩则斥责其“无能”,并有着“难以置信的天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普京的民意支持率超过八成,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3)

然而,西方各国内部不断发酵的懊恼很快转变成了对俄罗斯的警惕和敌视态度。

由美国领头,欧洲国家参与的一场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对俄制裁行动,也从克里米亚事件之后正式拉开序幕。

欧美制裁与俄罗斯的反击

早在反对亚努科维奇的示威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一直在乌克兰与俄罗斯明争暗斗,只是当克里米亚事件俄罗斯主动走到台前,美欧等国也一起撕去了伪装,开始了对俄罗斯的直接制裁。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4)

首先最重要的是美国态度的转变,如果说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美国只是把俄罗斯当做一个潜在的对手,那么克里米亚之后的俄罗斯就变成了一个现实的威胁,不但需要警惕,更是需要采取行动进行扼制。

尽管这时候还有基辛格等少数几个人,呼吁要保持对俄政策的谨慎,保留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可能性,但这样微弱的声音很快就被排山倒海的反俄呼声所盖过。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5)

在3月21日,克里米亚正式入俄的同一天,52位来自两党的前政府官员和外交专家给奥巴马寄一封公开信,提出三项建议

一是加大对乌克兰亲西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稳定经济,由北约、欧盟协调,扩大美国军事援助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制裁俄罗斯,制裁普京政府的官员、公司和金融机构,甚至直接制裁普京本人和其家人,并曝光俄罗斯高级官员的腐败和财产状况,减少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购买量;

三是强化北约威慑力,部署地面部队、战机和导弹防御系统进入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支持瑞典、芬兰和乌克兰等国加入北约。

之后事情的发展,基本按照这封公开信里的内容进行,并且不断加码,愈演愈烈,美国和欧盟也都拿出了自己的对俄制裁方案。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6)

美国奥巴马政府先是冻结了包括俄罗斯副总理在内的7名高管的财产,制裁了17家俄罗斯企业,并展开对俄的军用高科技产品禁运

欧盟很快跟进并加码,不但将制裁人数提高到了46人,还禁止欧盟成员国和俄罗斯进行军火贸易。

并对石油产业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实行禁运,最要命的还有限制俄罗斯国有银行进入欧盟市场融资。

俄罗斯自然不甘示弱,马上宣布了对欧美各国的反制措施,在国际空间站、卫星定位系统和火箭发动机这三个项目发起反击。

俄罗斯宣布将拒绝美国在2020年以后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暂停对美国RD-180和NK-33火箭发动机的供应,并停止俄罗斯境内GPS信号站的运行。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7)

而在欧盟的部分,俄罗斯主要锁定关系一向不好的波兰进行打击,在欧盟的制裁生效后,俄罗斯很快就禁止了波兰绝大部分的水果蔬菜输俄。

因为波兰蔬果出口高度依赖俄罗斯市场,所以俄罗斯的反制措施让波兰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光是苹果出口这一项,就锐减了三分之二。

后来进口禁令也扩大了其他欧美国家的食品和农渔产品。

俄罗斯在2014年8月份宣布,全面禁止从美国、欧盟、加拿大进口水果、蔬菜、肉类、牛奶和乳制品。

而按照之前关系正常时期的统计,俄罗斯每年要从欧盟进口20亿欧元的相关产品,从美国也要进口10亿欧元,因此俄罗斯的进口禁令对欧美的农副产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8)

农业之外还有航空,俄罗斯首先禁止乌克兰航班经过其领空,之后一度考虑要不要扩大到欧盟国家。

要知道,欧洲飞往东亚的最短航线是要经过西伯利亚的,如果这个反制措施落地,迫使欧洲的航班绕道,那光是油料成本的增加就高达数十亿欧元。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俄罗斯上空来自欧洲的航班依然是络绎不绝,而俄方的其他反制措施要么是停留于口头威胁,要么就是不痛不痒。

比如俄罗斯一度还警告美国要放弃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但结果是7年以来即便经历了多轮制裁。

美元依然是俄罗斯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占比有20%以上,而第一名欧元更是占比超过30%。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9)

金融困局

与俄罗斯反制效果有限相比,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可以说刀刀见骨,拳拳到肉,因为他们挑中了对俄罗斯影响最大的一项——金融。

俄罗斯本身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数量在欧洲也是位列第一,最缺的其实就是资金,欧美限制或禁止向俄罗斯企业提供贷款无疑是击中了俄罗斯的软肋。

像是在事件爆发前的2013年,俄罗斯企业在欧元债券市场曾成功募集到464亿美元的资金,但等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就只剩下50亿,还不到之前的零头。

除了募款受到限制,还有海外资产冻结,2014年底的时候就有美国官员估计俄罗斯银行在海外起码有三成的资产是被冻结或被约束的,这显然对俄罗斯金融状况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0)

在国外金融市场的困局同样造成了国内市场的动荡和恐慌。

因为担心西方不断加大制裁力度,俄罗斯国内外的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和债券,纷纷将卢布转化为美元或者欧元,这就使得大量资本外逃

要知道,在乌克兰事件之前俄罗斯作为金砖国家的潜力是被外国投资者看好的,2013年吸引了外国直接投资261亿美元。

结果到了2014年风云变色,头三个月就撤出了506亿美元,全年撤出的资本更是高达吓人的1500亿美元!

在这种情形下,俄罗斯股市和卢布汇率的表现自然不会好。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1)

因为处于欧美制裁名单中,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俄罗斯石油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电信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股价都不断下挫。

而卢布的汇率也是屡创新低,即使俄罗斯央行抛售400亿美元储备也希望平衡市场,甚至将存款利率上调至7%这种夸张水平。

但种种努力都无法扭转汇率的颓势,在一年时间内卢布兑美元汇率直接腰斩。

股汇两市如此剧烈的下跌更是加快了资本外流,这就造成了俄罗斯金融市场的恶性循环。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更将俄罗斯国家主权信用级别下调到BBB-,距离垃圾级仅一步之遥。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2)

而从数据来看,欧美制裁所造成的经济衰落更加明显。

例如GDP这一项,俄罗斯从被制裁之后年年走低,2013年俄罗斯GDP曾达到2292亿的历史高位,但到了2020年GDP已经只有1483亿美元;人均GDP更是从1.6万美元跌落到1万美元,也就是还不到2013年的三分之二!

另外考虑到最近几年石油天然气价格主要在高位运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依然如此差劲,欧美对俄的制裁威力可见一斑。

进退维谷的俄罗斯

从某种角度来说,金融上的困境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可能不会那么明显,但是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方面,制裁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3)

俄罗斯虽然有着世界第一的国土面积,但是因为气候寒冷,粮食产量很难提高。

所以在历史上就长期依赖处于南方的乌克兰地区提供粮食,苏联解体后更是需要大量从欧美国家进口农副产品。

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情况,当俄罗斯把对欧美的农产品进口限制作为反制工具时,因为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反而是推高了国内居民的生活成本。

尤其是副食品的价格,增加了通货膨胀率。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4)

即使俄罗斯后来推行“进口替代”计划,想加深与中国、阿根廷、巴西等国的联系来进口更多农副产品。

但这些国家都和人口最集中的莫斯科地区相距甚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俄罗斯物价的平抑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这让普京政府只能从原先的进口禁令里移除了一些难以找到替代品的产品,像是无乳酸奶制品、鲑鱼、鳟鱼、牡蛎和贻贝。

而如果说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那么能源产业就是俄罗斯的支柱,欧美制裁同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5)

在能源产业上,欧美主要使用技术制裁的手段,限制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技术及装备的引进。

这导致有关的机械设备出现损耗后得不到及时维护,为俄罗斯的能源开采平白添了很多困难。

另外因为俄罗斯很多开采项目是在极其寒冷的冻土带和北冰洋上,这就使得成本和技术难度本来就要较一般的国家高出不少,再加上西方的科技限制,很多的项目就被迫中断。

比如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曾接手过俄罗斯在北冰洋的海上开采任务,结果在美国实行制裁之后只能宣布退出,致使数十亿美元的工程项目腹死胎中,化为乌有。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6)

而美国政府还不满足于此,不论是奥巴马还是后来的特朗普,今天的拜登,三个美国总统都希望欧洲盟友能够直接在天然气进口上给予俄罗斯致命的一击,对俄罗斯向欧输气项目百般阻挠。

但让莫斯科感到庆幸的是,欧盟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依然每年从俄罗斯进口1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而不论美国怎样施加压力,甚至同样使用了制裁手段,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是坚持与俄罗斯修建北溪2号,让这条一千多公里的海底管道得以在今年9月完工并通气使用。

然而,德国在能源项目上的务实并不是俄罗斯破解外交困局的钥匙,欧美国家在克里米亚之后对俄罗斯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经过7年之久,仍然不见松动。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7)

即使是一贯灵活的德国,在新总理朔尔茨上台之后也展现出了强硬的一面,他斥责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了“侵略”,并隐隐有拿北溪2号相要挟的架势,俄罗斯的困难远远还没有到结束的那一天。

艰难的自强之路

持平来讲,因为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俄罗斯的筹码非常有限,尤其是在美元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俄罗斯很难找到相匹配的武器对美国的制裁进行有力地回击。

这使得很多反制措施甚至都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只是出于国家的尊严不得不作出一些行动。

所以,根源还是在于俄罗斯本身经济科技实力不够强大,过于依赖外国产品或技术的供应。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8)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普京政府也在2014年后推出了一系列的补助政策,希望扶植国内产业逐渐壮大取代外国进口产品,这个计划便是“进口替代战略”

纳入到这个战略中的项目高达2500项,最重要的是农业、食品和机械设备、电子仪器等。

在农业和食品生产上,扶植的效果显著,进口的农副产品占比逐年下降,国内产值不断上升。

谷物做到了自给甚至可以部分出口,肉类自给也达到将近9成,其他跟农业相关产业,像是化肥、农机都有长足进步。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19)

但在其他的领域,扶植的效果就不尽人意了。

尤其是工业设备上完全是原地踏步,国外设备依然占比四成,甚至在卢比汇率慢慢回升后,企业采购外国设备的意愿还因此增加了。

而当问及采购外国设备的原因时,六成的企业表示是因为国内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四成的企业则表示虽然同类设备有国产货,但是质量却不能符合要求。

相比门槛较低的农业,俄罗斯在第二产业所遇到的困难显然要超出了预料。

其实这并不奇怪,现代工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球分工合作

况且俄罗斯原来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上就不突出,只有原料供应商有较大发言权,工业产品的研发生产离欧美先进水平有着很大差距,想要通过短短几年实现弯道超车几乎是天方夜谭。

俄罗斯为什么攻占克里米亚(7年前俄罗斯强势)(20)

总得来讲,俄罗斯到现在为止都在为当年兼并克里米亚付出代价,只是不知道如果历史能够重来,普京还不会签下那份同意克里米亚入俄的文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