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三月中旬的北京,正是天气乍暖还寒的时候,料峭的冬意尚未完全褪去,在一间会客室内却有着如春天般怡人的温度。

这显然是一间经过仔细装点的会客室,装潢和陈设都有着浓浓的中国风格,而考究的用料和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却避免了那种古朴和年代感,并不令人觉得陈旧。

在这间精心布置过的会客室中,一男一女正面对面促膝长谈。

这是一位气质温婉、干练的亚洲女性,看起来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而她对面坐着的则是一位虽然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白人老者。

说老者似乎有些不恰当,因为这老者尽管已有59岁高龄,但除了那一头白发,在言谈举止乃至音色中都未显露出半分老态,反而会因为聊到开心处而兴高采烈,就连肢体语言也有着年轻人所不具有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眼见时机成熟,女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却引得镜头外老人的秘书怒目相向。

然而秘书的目光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女人直直地看着老者的眼睛,看着老者就这个问题淡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杨澜——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主持人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

杨澜

以上一幕就发生在《杨澜访谈录》的现场,显而易见,那位干练从容的女性就是知名主持人杨澜,而坐在她对面的老者,则是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

显然杨澜当时所问的问题比较敏感,那么彼时的杨澜究竟说了什么,惹得克林顿的秘书怒目而视?

杨澜又是如何凭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在问出那个问题之后依然泰然自若,与克林顿继续谈笑风生呢?

在探究这些之前,让我们先将目光放在杨澜这个人的身上。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2)

杨澜

杨澜,是独一无二的。她的经历虽然不像其他人那么惊心动魄、曲折离奇,却无疑是这个时代杰出女性最真实的写照。

在主持人的舞台上,杨澜不止一次以表现出了自己的高情商与出众的个人魅力。

从她身上涌现出的那种坚强、干练又敢于打破常规的女性魅力,同样深深烙印在每一个见过她、甚至是看过她节目的人心中。

杨澜的叛逆不是从青春期开始的。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3)

年轻时的杨澜

1990年时,22岁的杨澜在外国语专业毕业之后刚好听说央视面向社会招聘主持人,这个自信而大胆的北京女孩昂首挺胸地就去了。

进去以后评委问她的第一句话是:“你觉得自己漂亮吗?”

平心而论当时的杨澜虽然不丑,但也不是说就特别出众,因此她落落大方地回答:“我不算漂亮,但也不丑。我觉得自己挺有气质的。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漂亮?做主持人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是吗?”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4)

《正大综艺》中的杨澜(红衣)

凭着这份自信与滴水不漏的回答,杨澜最终在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正大综艺》的主持人。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正大综艺》做得越来越出众,杨澜的事业也如日中天。但偏偏在这个时候,杨澜选择离开央视前往美国进修。

这个选择没有得到身边任何人的理解,放弃名气正盛的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在那个时代看起来就像开玩笑一样。但没人劝得动杨澜,她就是铁了心要去读硕士。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5)

杨澜年轻时

而这种叛逆,在杨澜身上出现了不止一次。

赴美读书期间的杨澜不仅成绩优异,和著名制片人莫里斯·莫米德共同制作的纪录片也获得了无数好评,引得众多美国电视台向她抛出橄榄枝。

而此时的杨澜不为所动,在学业结束之后毅然回国,进入凤凰卫视开办了国内第一个高端访谈类节目《杨澜工作室》(就是后来的《杨澜访谈录》),访谈的对象全是政治、经济、文化界的各种大佬,以及各个行业中对世界有着卓越贡献与巨大影响的人。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6)

杨澜访谈录

而后的杨澜在发现所有电视频道都在播放《还珠格格》时,又萌生了一个做历史人文纪录片频道——阳光卫视的想法,频道开播那天连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都来道贺。

虽然最后因为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型,纪录片受众也不理想,导致阳光卫视无奈出让,但杨澜也并没有就此气馁。

没有气馁的杨澜都做了什么呢?她重新启动了《杨澜访谈录》、担任了中华慈善总会的慈善大使和宋庆龄基金会的理事。

她被《亚洲周刊》誉为20位文化领袖之一、在三亚担任了火炬手、创立了都市女性网络社区——“天女网”、与席琳·迪翁(《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的主唱)共同创办了国内首家高定珠宝品牌。

她还出过书、立过传、做过执行董事也当过特别执行官……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7)

杨澜和席琳·迪翁

杨澜做过的事情很多很多,一件比一件不可思议。比起她后来所做的这些事,她在2005年时向克林顿提的那个问题更显得无足轻重。

二、克林顿——一个绯闻缠身的总统

杨澜问克林顿的那个问题确实十分敏感,直接涉及到克林顿的私生活。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8)

克林顿

那个问题直指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沸沸扬扬的丑闻。

其实杨澜自己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多少也有些犹豫,并不知道该如何提问才显得更加得体。

而且就杨澜自己来说,当面问这个问题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显得有些刻意”,更多的则是一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意味。

律师出身的克林顿具有非常好的口才,思维灵活而且反应也很快。克林顿在处事的过程中非常圆滑通融,而且善于将矛盾进行调和,使之处于一种折中的平衡状态。

在克林顿当政期间,他还表现出平易近人的特质,不仅与百姓间的距离很近,也会倾听不同的意见。

在佛蒙特州前州长霍华德·迪恩的眼里,克林顿是“继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之后白宫最杰出的战略家”。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9)

年轻时的克林顿

1946年出生的克林顿拥有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那时他的名字还不是克林顿,而是威廉·杰斐逊·布莱斯三世。

因为在他出生之后母亲独自一人外出学习护理,就将他留在了外祖父母身边。四岁的时候克林顿把名字最后的杰斐逊三世改为克林顿,这个名字被他沿用至今。

克林顿从小就十分优秀。十七岁时,就作为全美优秀青少年赴华盛顿参观,并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接见与合影留念。

克林顿在高中毕业后,先后进入乔治敦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学习。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克林顿又被阿肯色州州立大学聘请为教授。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0)

克林顿

三年的教授生涯还是相对平淡的,三年之后克林顿出任阿肯色州的司法部长,之后又一路上升到阿肯色州的州长。

在州长的位子上呆了十四年之后(在此期间成为民主党最高委员会主席),克林顿在总统大选中一举击败老布什,成为美国的第42任、第52届总统,并在四年之后击败共和党人鲍勃·多尔,实现连任。

连任总统后的克林顿意气风发,在白宫内遇到了那个几乎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

那时的克林顿已经是50岁了,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成熟男人无尽的魅力,而莱温斯基只有22岁,青春奔放、身材火辣。

这样的莱温斯基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克林顿的注意力,令克林顿的双眼几乎无法从他身上移开。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1)

克林顿和莱温斯基

将近三十岁的年龄差并不能成为两人之间的阻碍,在莱温斯基的自传和白宫后来公开的资料与记录中,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之间的暧昧、探讨更深层次关系的次数达到十次。

这十次在时间跨度上从1995年末到1997年初,而这件事除了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之外,几乎白宫所有人都知道。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2)

希拉里与克林顿

1997年4月,莱温斯基的上司担心她和总统过从甚密,就将莱温斯基调到国防部实习,莱温斯基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叫琳达的工作人员,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至少莱温斯基是这么想的。

之后在一次巧合中,莱温斯基对这位“闺蜜”透露了自己与总统偷情的秘闻。没想到琳达把整个电话录音录了下来,而这也成为克林顿丑闻爆发的确凿物证。

更致命的是,在后来的调查中莱温斯基留下了一件沾有总统DNA的蓝色洋装,这成了近乎决定性的证据。

如此一来,美国国会启动了针对总统的弹劾程序。但因为表决投票没有达到决定性的票数,因此没有成功将克林顿总统推下台,不过这也使得克林顿的声誉遭到严重影响。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3)

莱温斯基保留的那件蓝色洋装

克林顿任期结束后不久,他自己写了一本书——《我的生活》,在书里他是这样回顾他和莱温斯基的关系的:

“我早对莱温斯基明确说过,我和她的这段关系是错误的,这段感情对我的家庭也造成了伤害,而她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不会再让这种不该有的事情发生了,并且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愧疚。”

三、杨澜与克林顿——一次尴尬而又圆满的采访

从总统的位置上下来之后,克林顿所过的并不是想象中“无官一身轻”的生活。相反,他背了一些债务,还不得不打很多官司。

因此克林顿开始以前美国总统的身份在各国游走,在全球各地进行各种演讲。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的克林顿单次演讲能拿到15万美金的报酬,而他在当总统的时候年薪也不过才20万美金。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4)

演讲中的克林顿

在克林顿前往演讲的国家中也包括中国,2005年是克林顿来中国最频繁的一年,而杨澜对他的那次访谈也是在2005年进行的。

其实对于当时的杨澜来说很难约到克林顿,彼时克林顿人在北京,而杨澜在上海,前者虽然已经下野,但行程依旧排得满满的。

就单是那次预约,也是前后约了三四次才预约上,而且预订好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可以说是非常仓促。

杨澜出发之前,制片人特地拉住了她,要她问一问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事情。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5)

克林顿

这就让人很为难,当着人家的面问人家的丑闻,已经不是“当着和尚骂秃子”这么简单的事了。

而这也是杨澜从业生涯面临的一道前所未有的考验,考验的不仅仅是杨澜的情商、语言艺术和氛围把控能力,更考验杨澜的运气。

毕竟当时没有人近距离和克林顿接触过,也就没有人敢保证克林顿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会不会拂袖而去。

所以直到杨澜出发的时候,心里依旧是很忐忑的。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6)

克林顿与奥巴马

飞机上的杨澜在苦苦思索之后,想到了自己曾经读过的、克林顿的那本《我的生活》。尽管这本书里的主要内容是讲克林顿执政的事,但也确实将他和莱温斯基的关联以他自己的视角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

而这本书,就成了杨澜访谈的切入点。

克林顿在与杨澜相见的时候表现得风趣而豁达,杨澜以老布什总统和克林顿的关系为切入点,在提出几个问题投石问路之后,眼见气氛开始变得热络,就问克林顿:

“您在个人博物馆中为莱温斯基开辟出一个专区,是您自己的想法吗?”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7)

位于美国小石城的克林顿博物馆

镜头外克林顿的秘书立即怒目而视,而克林顿自己则耸耸肩表示:“当然。”

杨澜又问:“你完全可以不这么做的,对吗?”

克林顿回答道:“当然,我可以不这么做。这是我的博物馆,我可以放任何我想放的东西,也可以把它拿开。”

杨澜提出了第三个问题:“那你为什么要把你生活中所谓的负面的一部分放到这里来呢?”

克林顿这次的回答用了一种诉说的语气:“我认为我们应该告诉人们一切,我一直都在尽快地发布我所有的个人记录和官方记录。

我会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向学者和现在的公众披露,比法律规定的时间还要短,因为我想让人们能够自己去评价已经发生的事,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8)

彼时的杨澜与克林顿

一次可能面临的访谈危机,在杨澜高水准的语言艺术和克林顿的风趣与坦然下化为无形。显而易见的是,杨澜的三个问题没有一个直指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关系。

但这三个问题却又全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在最大限度维护了一个老人尊严的同时,也使得这位老人能够敞开心扉,与大家一同面对自己的过往。

这次访谈任务以杨澜和克林顿在会客室的一张合影完美收官,而因为杨澜在访谈中出色的表现,之后的杨澜也获得了访谈希拉里的机会。

杨澜采访克林顿总统(杨澜采访克林顿时)(19)

杨澜与希拉里

杨澜在国内的事业堪称风生水起;如今的克林顿已逾75岁高龄,过往的种种对他而言如同昨日云烟,他与希拉里的生活很好,虽然忙碌,但同时也充满温情;

昔日明媚动人的莱温斯基在经历过种种之后也已嫁做他人妇,这些年来似乎过得不是很好,因为与总统的丑闻屡屡碰壁,但终归也算是有了一方归宿。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生活的轨迹,可能有些人会轰动一时,但在那之后多数人的结局可能是泯然众人,也或许是光芒万丈。

前路中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我们固然要将眼光放在当下,但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选择、最终要活成什么样的人,选择权依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