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汹涌的都市,人们都在匆忙的生活着。熙熙攘攘中,为利而来,为利而往。有的出人头地,有的狼狈收场。以至于大家都忘了: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正如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提出的千古难题一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困扰了多少名人志士。
但人好像越平庸,对人生的思考便越少。只是生活琐事而活着,困在麻木的日常中抬不起头。
今年年初上映的《人潮汹涌》,便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典型对比。肖央所扮演的落魄群演陈小萌和刘德华饰演的顶级“杀手”周全,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一场意外让两人互换人生,也掀开藏在他们背后的隐秘。
一个忙着享受突如其来的富贵,一个忙着思想人生哲理。悲喜交集的生活,谁才是那个聪明人呢?
我究竟是谁?一直以来,“我是谁”被誉为最愚蠢可又最复杂的问题。聪明人看不透,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反倒不屑一顾。因此,有多少人能给出真正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
在思考“我是谁”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认识自我、面对自我的过程。
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自己,但其实我们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自己往往是不同的,而这些不同就是我们很难认全自我的证据。只有要想真正找到答案,刘德华饰演的失忆“杀手”反倒给了我们启示。
在电影中,“杀手”周全因为一块肥皂摔倒磕到头,醒来后便彻底失忆了。这样的基础设定,让他轻松放下过往内心的偏见,从自身和有缘人李想身上探索答案。一点点的推敲、拼凑,最后呈现最真实的自我。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放下固有的认知,像认识一个陌生人一样的去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想要的结果。偏见和时代的快节奏,只会让我们在其中迷失自我,最后为活着而活着。
在探讨真实的我们是什么样时,也不能遗忘真实的我因何而变成这样,我又是否只因为我而变成我?
作为生物学兼神父,孟德尔对我的起源也深有研究,他提出一个观点:
“假如我是我,是因为我生来如此,那么我是我,你是你。可是,假装因为你而我是我,因为我而你是你,那么我不是我,你也不是你”。
从这个角度回答了真实我的最纯粹形象。不因任何人而改变,不因外事而扭转,随心所欲做真实的自己,找寻最初的自我。
我为什么而活着?关于活着的答案,那才真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相比自认为的理想活着状态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人们开始自我怀疑:我活着的目标是否正确,我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好比“杀手”周全和群演陈小萌,两人的人生一样的看不到曙光。他们一个为钱忧愁、一个过得麻木不仁,都过得宛若一潭死水。可互换人生、遗忘自我,就像是扔进水池的石头,溅起水花,激起阵阵涟漪。
当我们成了生活中的行尸走肉时,必然要开始审视生活目标的正确性。影响了去往好方向的拦路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人生毒瘤,并不值得我们继续珍惜。相反,对于那些给予人生活力、唤醒人生生机的决定,我们才真正值得慎重珍藏。
人天才就是谎言家,擅长找无数的借口来欺骗自己,可现实不会。黑白明晃晃地摆在我们面前,哪里是我们寻找借口就可以掩盖的?
出于自尊、好面子、别扭的心态等等,我们很多时候就算真心喜欢,也不敢直接宣之于口。因此,才需要现实予以重重一击,戳破我们可笑的人心,用现实代替理智思考过的答案,给我们的人生新的定义。
我想,如果没有失忆、没有阴差阳错的相遇,周全这辈子也不会去接触爱情。但在所有的巧合之下,周全摒弃掉过去的自我,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也坦开心胸和李想交流,接受爱的诺言。在袒露真心中,相信不仅是周全,李想也找到了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
繁华的城市,人们需要爱情、需要温暖,来填补内心的空白,抚慰受伤的心。这些是周全、李想的生命源泉,至于其他人,我们也可以为爱活着,为钱活着,为在乎的东西活着。
我想要成为什么人?“人山人海,我们匆匆路过不怕失去,人潮汹涌都不是你有什么意义”
这是刘若英演唱的电影主题曲《人潮里》的一句歌词,唱出电影最后想要表达的精髓,也对衬着周全理想最后的结局。他们因为彼此而幸福,也因为彼此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爱情的推动下,他们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彼此遮风挡雨。这便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源头,也是最后结果的定义。那么,我们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事实上,所有的想要都需要有一个推动力去促成目标的达成,而这个推动力既是源头,也是目标的关键。当内心有了依靠之后,所有的行动都变得清晰许多,我们也在漂浮着的都市找到落脚点。
此时,推动力的重要程度决定我们愿意为之付诸努力的多少,也决定着我们将来能到达的高度。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现在开始已经在书写答案了。
不过前行路上,最重要的是学会放下过往重担,轻松上阵。挣扎在痛苦中的陈小萌,生活在遗忘中的周全,他们互相救赎,释怀过去,重新开始新的人生。或欢喜、或痛苦,在喜怒哀乐中塑造新的推动力,追寻美好未来。
乘风破浪会有时,往往危机中藏着转机,绝望中蕴含希望。未来什么模样,端看我们现在作何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