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效谨 实习记者 梁栋 郓城报道

每天早晨6点钟左右,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纷纷走进位于郓城县西门街的“爱心粥铺”内免费享用早餐,感受家庭般的温暖。“爱心粥铺”是郓城优汇志愿者协会成立的郓城第一家免费爱心粥,自2018年6月份以来,除了疫情防控期间,免费的早餐从来没有中断过,累计为环卫工人及附近的孤寡老人提供了10余万份爱心餐。

让环卫工人喝上一口热粥 爱心粥铺已提供10万余份早餐

清晨6点许,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西门街“爱心粥铺”看到,50余名身着制服的环卫工人及附近的孤寡老人携带着自己的餐具,在门口排起了长队,考虑到现在正处于疫情防控时期,负责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在进行测温的同时,不时提醒群众佩戴好口罩并保持距离。粥铺信息公示栏不仅有今天的食谱,还细心添加了天气信息。

公益给环卫工人送早餐(文明郓城这家爱心粥铺坚持4年无偿为环卫工人提供10万余份早餐)(1)

志愿者为环卫工人打饭

“三米黄豆粥”和清炒蒜苗、白菜已经“出锅”,志愿者正忙着最后的准备工作。“这几年一直都是我们会长负责熬粥,一般从凌晨三、四点就开始熬制了,老年人的肠胃消化能力大不如从前,粥熬得越烂越好。我们会长熬粥都熬出经验了,我们都叫他‘刘一粥’;还有,因为炒菜的时候比较热,容易出汗,负责炒菜的志愿者李传进身上总是湿漉漉的,我们都叫他‘李老师’。”志愿者张春兰笑着说道。

在记者询问成立“爱心粥铺”的初衷时,郓城县优汇志愿者协会会长刘新民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们始终战斗在保洁一线,干的是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她们没有时间做早餐,一个馒头、一点咸菜、一杯水就是她们的早餐,马路牙子就是她们的餐桌,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这种场景,真的很心疼!我们成立粥铺就是想给她们提供一个能坐下来喝一碗热粥的地方,也没有为什么,就是觉着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就应该去做。”

今年60岁的李传进称得上是“厨师世家”,手艺也是得到了广大就餐者的一致好评。“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一定得注意营养均衡,食材要尽量丰富多样,我在菜市场买的都是时令蔬菜,都是当天买当天用,绝对新鲜,遇到有捐赠蔬菜的爱心人士,我会尽可能保证它的新鲜程度。此外,我炒菜都是少油少盐,这可不是‘小气’,是为他们身体好。”李传进说,“别看我岁数不小了,但身体硬朗的很,再炒上4、5年的菜也没有问题,咱不为别的,就想着能让这些老哥哥、老姐姐吃顿热菜。”

志愿服务枝叶蔓延 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开饭喽!”香气四溢的菜、热气腾腾的粥和馒头被志愿者搬上了餐桌,长长的队伍没有丝毫的骚乱,4年的时间里,他们早已经熟悉了所有流程。两个馒头、一份炒菜、一碗热粥,队伍在有序、缓慢的前进,在此期间,陆续有环卫工人加入到队伍行列中来。“大娘,粥刚出锅,小心别被烫到了。”“大爷,菜不够的话再来加,我们管够。”.......暖心的话不绝于耳。

公益给环卫工人送早餐(文明郓城这家爱心粥铺坚持4年无偿为环卫工人提供10万余份早餐)(2)

爱心粥铺已连续4年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

“真的很感谢他们,以前出门工作就带个馒头,吃点咸菜,现在在这里每天能喝到热乎乎的粥、吃到新鲜的菜,无论刮风、下雨,都准时开饭,手艺也没得说。今天我带了30斤豆角,都是自家种的,让大伙明天都尝尝。”环卫工人魏一玉说。

记者留意到,由于空间有限,志愿者们准备的桌椅并不能满足所有人,有些环卫工人会自觉将位置留给年龄更大的环卫工人或孤寡老人,用餐结束后,他们会主动捡起遗落在地面上的厨余垃圾,并帮助志愿者整理座椅、打扫卫生,文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植在他们心中。

当记者问及“爱心粥铺”的食材来源时,刘新民说:“粥铺平均每天要供应120人左右的早餐,每个人平均一顿饭的成本在2元钱左右,除了我们协会成员自发捐赠外,还有社会上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的,也有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提供的。我们有公益微信群,每天都有人发红包,钱倒是不多,都是1块、2块的,但加起来一天也有个100多块。”刘新民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公益群的红包记录,“早上到爱心粥铺服务的志愿者都是自发前来的,我们从来没进行通知、排班过,谁有时间就来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