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李希霍芬于 1877 年出版的《中国 我的旅行成果》中率先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丝绸之路是连接欧亚大陆各个文明板块之间的一条自然地理通道,这条自然地理通道由于各文明板块之间频繁交往,逐渐成为一条物质与人文的交流通道。
河西走廊作为古代西北丝绸之路的枢纽带,在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汇的锋面 和前沿地带,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历史舞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交汇、融合之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世界上历史悠久、 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 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再没有第二个。”
河西走廊不仅是华夏的民族走廊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而且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祁连山的冰雪造 就了一条条河流,一条条河流滋养出一块块绿洲。这些点缀在大漠戈壁中 的绿洲,从古到今形成了这个东西方向的贸易通道,连接着、延伸着丝绸 之路伸向远方。石羊河滋养了武威、金昌绿洲;黑河滋养了张掖绿洲,北 大河滋养了酒泉、嘉峪关绿洲;疏勒河滋养了玉门、瓜州绿洲,党河滋养了敦煌、肃北绿洲。绿洲之上孕育了一座座古城,一块块农田,一片片果园。
河西走廊英雄辈出,不论是使节张骞、班超;武将李广、卫青、霍去 病、马超;谋士贾诩、裴矩;还是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等这些边塞诗人, 都在河西走廊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英雄赞歌和优美诗篇。河西走廊文物遍地, 山川秀美,有黑河、昌马河、石油河、疏勒河、党河等众多河流;有武威白塔寺、张掖七彩丹霞、山丹军马场、金塔胡杨林、酒泉航天城、西汉酒泉胜迹、嘉峪关城、老君庙第一井、肃北透明梦柯冰川、鸣沙山、月牙泉、 阳关、玉门关等名胜古迹。
河西走廊是佛教东传必经之地,石窟众多,寺庙林立,有天梯山石窟、马蹄寺石窟、文殊山石窟、昌马石窟、榆林石窟、 敦煌莫高窟等众多佛教艺术珍品。 纵观中国历史,在浩瀚的历史典籍中,自汉以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 到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国开疆扩土的 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在这东西长约 1100 千米的狭长的通道上,有大大小小 数不清的绿洲。乌孙、月氏、匈奴、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 与汉族在这里融合,形成了多民族的中华民族。河西走廊是古中国与西域、 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进行政治、经贸、军事、文化交往的交通枢纽。历史主轴线贯穿了整个河西走廊,形成了中国各民族融合过程中文化特征的 多样性和广泛性,成就了河西走廊最为辉煌的时期。中国文化早期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以孔孟哲学为主,汉以后独尊儒术,那时的中国文化仍然是 相对保守的。
自从汉武帝驱逐匈奴,开辟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凿通西域,连接西方世界,并和当地各民族进行文化交往后,中国文化就变得丰富多彩,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和谐共处,求同存异,天下大同的文化。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流淌过漫漫五千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文明。没有中华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就没有中华文明的弘扬和繁荣。如今,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 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曾有过几次劫难,“永嘉之乱”是最痛心、最危险、最漫长的一次祸乱,有幸在汉帝国时期开辟的河西走廊,因其偏居西北,汇聚中原有识之士,保存了中华文脉,留下了华夏基因,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生生不息。
河西走廊是见证古中国政权和社会兴衰成败的晴雨表。国力强盛大一统的时候, 河西走廊繁荣兴盛;国力羸弱的时候,河西走廊退守一域,混乱征战,它像大海的潮汐一样,涨潮、退潮,国家兴衰的历史也留下了痕迹。河西走廊地处亚欧大陆的咽喉要道之处,由东向西,左手是祁连山,右手是沙漠戈壁,如果这个咽喉通道被敌侵占,就彻底堵上了中原王朝与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联系。它是古中国的命门所在,古代中国的战略要冲所在。从汉武帝开始,历朝历代的执政者都牢牢紧握住河西走廊的领土和政权。
河西走廊像一个巨大的楔子,楔入了中国广袤的西部,和平使者纷至沓来,以会谈与结盟的方式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历史的沙尘掩盖不住河西走廊的真实价值,拂去岁月的尘埃,掀开历史的篇章,河西走廊的昨天依旧辉煌,明天更加灿烂。河西走廊沃野千里,林茂粮丰,瓜果飘香。河西走廊资源丰富,宝藏富集,有镍、铀、铬、锌、金、铁、铜、萤石、水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几十种之多。有中国石油工业摇篮之称的玉门,镍都金昌,钢城嘉峪关。 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的北支西风带上,风向稳定,风力充足,日照时间长,光源丰富,是中国风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有“陆上三峡”之美誉, 中国再生能源宝库之称。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 路的黄金地段。在这条狭长的走廊中,有一个个文化高地,一座座名胜古迹, 一首首壮美诗章,一幅幅瑰丽画卷,代表了整个东方文明的高度,整个中国山川之美景。
余秋雨先生说过:“河西走廊是世界的走廊,文明的课堂”, 这是对一块地域、一块地域上所孕育的文明的高度评价。得天独厚的走廊位于内陆腹地,独特的地理布局造就了中原与西域最佳理想的联系方式, 打造出一条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动脉。1962 年兰新铁路竣工通车,1990 年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穿过河西走廊全线贯 通;2014 年横跨中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兰新高铁全线贯通。312 国道、连霍高速横穿河西走廊。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的能源战略大通道穿越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意义非凡的地位。
两千年前,张骞义无反顾地踏上西去的探索征程,这条绵延在黄河以 西的大通道,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从此以后就有 了生动的岁月和别开生面的景象,河西走廊由此成为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 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一条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身处东方与西 方的人们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求,踏上了希望的征 程。从走廊的东西两端走来的学者与僧人,使者与商旅,探险家和猎奇者携带着各自的思想和文化,技术与工艺,特产与种子让河西走廊变得博大 宽容,丰富多彩。
千百年来,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绵延伸展,驼队日夜兼行,瓷器与丝绸,战马与黄金,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征途 中坚守的梦想。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驼铃声声。风萧萧兮、天苍苍兮,四季流转兮,日月滚滚兮!悠悠千载的古丝路仍在时光中延伸着,它讲述着古往今来一页页鲜活的历史。时间流逝,日月不老,慢慢地历史变成了故事,故事变成了传奇,传奇变成了神话。但这条古道没有沉寂下来。
“一 带一路”重新把陆路丝绸之路唤醒,“一带一路”再次把丝绸之路打通, “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发展必将形成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 民心相通这样的重大战略格局。河西走廊这条历史通道的现实意义逐渐地 凸显出来,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也逐渐凸现出来,这将给中国经济腾飞创造条件,增加动力。曾经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故事依旧鲜活永恒,走向未 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