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mEmily ibabylips 今天ibabylips2021年,我们每周更新1期古诗词 1期英文积累。收费部分是线下托管班的宝贝英语日常口语练习。

这周是Emily原创诗词鉴赏笔记第 49 篇,(宋)朱熹的《春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天气晴好的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

滨:水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轻易,寻常。

东风:春风。

南乡子朱熹翻译及赏析(234C49春日)(1)

诗的前两句: 时间地点主题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风和日丽的时节,(诗人想象自己如孔子一般)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诗的后两句:游历收获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谁都可以轻易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游观后感

今天的《春日》是写的是春游,但暗含的是诗人对书中道理有所收获,产生的向往之情。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文章开始就做了4W的交代:

  1. 时间when——胜日;
  2. 地点where——泗水之滨;
  3. 主题what——游览揽春;
  4. 人物who——古诗词通常将“我”这个主语省略了,可是,今天的这首诗游览在泗水之滨的可不是诗人本人哦!

这和朱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宋高宗时期,金国和宋朝签署了“绍兴和议”,约定,以淮水为界金北宋南。宋孝宗时代,两国各自安好。所以,朱熹一生并未曾跨过淮水前往山东的。

般来说诗词的后两句通常会上价值表观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么,身旁举目可视的春光有什么别样的价值,又为什么要提起泗水之滨呢,诗人是如何心境,他究竟想说什么?

任何埋藏的价值、深意都是能在质疑之后,能得到答案的——我猜测,朱熹读书时,深深获益于孔圣之理,非常激动,仿佛自己就是当年孔子在泗水之滨传业现场的一员,于是将自己解惑后的快乐,化身春日美景对人的打动与快乐吧。

事实上,古代诗词里,将对君王的忠诚写在爱情里,将学识道理蕴含在自然现象描述中,是非常普遍的手法。

前者,比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或者他的青玉案“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后者,最近我们就学过,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