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军队,比较有名的像岳家军还有戚家军,以统帅的姓氏来当番号。到了中国近代,则有湘军、淮军,这些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大臣训练的新军。当这样的军队出现的时候,就表明中华帝国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岳飞的岳家军抗击金兵,若非这样的将军在,可能大宋早就被金兵一马平川了。古人云: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南宋这些年,出了不少奸相,也出了那些勇武的将军。可惜自古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将军拥兵自重,更何况这支军队都叫岳家军了,意思就是说,名义上是朝廷军队,其实是岳飞的私人武装。

到了近代,大清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说到底已经不堪大用,水师更是比不上洋人的军舰。中兴名臣曾国藩操办湘军,又借助一些西洋火力的帮助,剿灭了太平军。李鸿章之后更是造就了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能拯救中华,但他们跨出的这一步,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大步。

说回之前的明朝中后期,因为承平日久,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沿海倭寇横行,这帮人里,有沿海讨生活的老百姓,也有日本飘扬过海来的浪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这种队伍,朝廷正规军做了什么呢?很简单,跑。

荡寇风云速看(荡寇风云封侯非我意)(1)

时局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战士。大明的军队一片昏聩,朝廷官员互相弹劾,办事艰难。而日本因为国家本就是地方封建制度,那些有主子的叫武士,没主子的叫浪人,这帮人练过,从小就学怎么砍人,面对已经昏聩的大明军队,自然是游刃有余。

荡寇风云速看(荡寇风云封侯非我意)(2)

在聂风赵文卓(暴露年龄啦)的电影《荡寇风云》中,他扮演一代名将戚继光,再现当年的嘉靖抗倭时代。因为我并没有细了解过历史,如果单从电影来看,我们就能发现倭寇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弱。浪人是习惯一对一单挑,他们并没有什么阵法,多为散兵。而正规军也好不到哪儿去,只是他们多了一样超过当时大明的技术,那就是铁炮。

别被字面给骗了,日本所谓的铁炮其实就是火绳枪。日本一直都是资源小国,只能讲究精益求精,他们喜欢火枪,因为火枪浪费的资源不多,而且通过他们的改良,射击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荡寇风云速看(荡寇风云封侯非我意)(3)

相比之下大明就是一番大国风度,因为我们喜欢炮。大炮对日本来说是奢侈品,而且一个大炮才能打死多少人呐,太浪费了。直到多年以后的壬辰倭乱,日本还是铁炮队对阵大明的弗朗机等改造火器。

因为大明的军队已经腐朽了,所以戚继光只能另起炉灶,训练自己的军队。在电影中也看到了,他只是个将军,并不是个官员。

荡寇风云速看(荡寇风云封侯非我意)(4)

在大明朝,别说官员了,连皇帝都会被处处掣肘。官员之间彼此弹劾内斗,像戚继光在前线必须打胜仗,不是胜仗也得说成胜仗,因为败不得,一旦败了,那没准就死自己人手里了。痛快点儿还好,可怕的是大明有昭狱,没罪也得说成有罪来。

胡宗宪也叹息,谁不想当个好官,可时局不让啊。这种局势直到清朝都没有好转,在之前我看《雍正王朝》的时候,雍正其实特别郁闷,手底下没几个办事的人,甚至兄弟们还合伙要推翻他。大臣动不动就吵闹,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帽子,他们不是要办事,就是要整人,如果整不了人,就会被别人整。幸好当年康熙皇帝打得好,加上雍正皇帝本人也有权谋,否则大清江山能不能熬到鸦片战争都不得而知。

荡寇风云速看(荡寇风云封侯非我意)(5)

国家需要能办事的人,而戚继光就是这样的人,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招募了这样一批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人老实,遵纪守法,敢打硬仗,敢冲锋不怕死,具备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这也成为了后来曾国藩招募湘军的法则。

兵是找好了,那怎么对付倭寇呢?在当时的大明,其实也不缺火器,可是火器的制作工艺要求很高,而且最好能够统一。什么意思呢?比方说当年战国时代,秦国实行统一制度,所有兵器都有一个标准,这样如果上了战场,万一我的矛头钝了,拆下别人的就能用。而其他国家的兵器因为不统一,甚至可能五花八门,那自己的兵器万一坏了,首先没得修,第二就是没得替。

戚继光训练士兵摆鸳鸯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朝廷给不了那么多钱让他糟,火器既然诸多不便,那就用冷兵器吧,可用冷兵器倭寇也是高手。那就摆阵,每个人各司其职,盾牌手防御,狼筅兵压制敌人,后面还有长枪以及弓箭火器手杀死敌人。

荡寇风云速看(荡寇风云封侯非我意)(6)

戚家军的这种战法,其实才是古代战争该有的样子,那就是组成一个个方阵与敌人对抗。一旦排成散兵序列,秩序容易乱,还容易被敌人截断。当年罗马正是利用他们的方阵横扫亚欧非,现在戚继光照样用阵法虐杀倭寇。

经过一番血战,戚继光夫妇,对,戚继光老婆跟梁红玉是一样的角色,帮助戚继光守住了城池,倭寇被打得狼狈而逃。事情结束了吗?有了新战法,那自然是不怕倭寇了,但是仔细一想,整个大明为何倭乱不止呢?

不排除大明富有,一群亡命之徒过来抢劫,还有就是大明自身的问题。大明从朱元璋开始实行海禁,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说片板不得入海。海边居民本就借着这个讨生活,海外商人也想着贸易,这要是断了路子,他们当然不开心,不开心还是小事,久而久之就会闹事。

终大明一朝,我们能看到的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情,也恰恰是这些拖垮了一个王朝。打仗就是烧钱,以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要维持帝国的运转和战争是非常困难的。

每一个王朝最苦恼的就是钱不够用,有钱的时候乱用。虽然不能说大明把一切都自己扛着就错,但是当年汉、唐也与游牧民族和亲,他们还是我们公认的盛世。大宋虽然曲曲折折,但好歹也有三百多年的寿命,还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时代。

要真说大明那样做有骨气,我们不应该跪着生,而要站着死。可换来的是什么?是满清入关。这样不知疲倦,一味死磕的精神,对一个国家和人民都可能是个灾难。

当然啦,历史不能假设,不能去验证如果真的开放海禁,那倭寇之乱还会不会这么严重,我们只能推测,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战争与和平,都要理性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