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没有门牙的老头,坐在小河上石桥的石栏上跟我讲:六十年代他们家被抄家,抄去的东西装了一卡车,最后找回来的仅几件家具,有关部门赔了五百元。他举起手掌,五根手指晃动着,抄去东西放到现在至少值五千万。

我问:怎么会值这么多钱?

他说:抄去的东西许多都是古董。

老先生跟我娓娓道来,原来他是民国苏州著名古董商张家的后人。我请老先生移步茶叙。

民国张家四大名媛(苏州张家长媳的放荡让张家成了笑料)(1)

中国古董

老先生讲了数个小时,故事的脉络有了,缺细节。细节他也未必晓得。张家经商的过程没有具体内容,我的兴趣点倒是在张家经商之前,他家长媳过的那段放荡岁月的花絮。这不是猎艳,是对人性的解读、探索。

民国之前,苏州城里大人家大都是吃皇粮的,清朝倒了,大人家遭难了。有的顺势而为摇身一变在新政府里有了一官半职,有的从商了,他们好日子继续着。但是,这仅是少数,多数人家急转弯翻车了,外面看双开大门仍旧气宇轩昂着,走进去会被呛得满头是灰,有的人家生活都难以为继了。

张家就是这种情况。张老爷原本在吏部任文选郎中,官不大五品,却是权倾天下,负责四品以下官员的选拔和委派,顶格肥差。皇帝退位,张老爷气得瘫掉了。在京城回苏州的路上差点死掉,到了家里就剩下半条命了。

张家急招在日本留学的张家大少爷回国主政家务。张大少爷回国后也是束手无策,开支没了进项,怎么办?张家乡下有田产,但田产不多又遇荒年,他想变卖些家藏文玩,老爷不准,他想把空置的一路房屋租出去,老爷大怒,除非他死了否则不准做这种有辱先祖的事情。

民国张家四大名媛(苏州张家长媳的放荡让张家成了笑料)(2)

江南老宅

幸好张大少爷的丈人家在苏州有钱有势,丈人是吴县商会的核心人物,给他在电报局谋了份差使,勉强维持着一大家的开支。

本来一切事情,都可在来日方长中长袖善舞。偏偏张家大少奶奶赵氏作妖了,她在娘家锦衣玉食惯了,张家的“粗茶淡饭”难以下咽了。回娘家跟娘诉苦了。

赵氏的父亲将张大少爷唤去了,训了一顿,如此豪门大户,竟然日子过得如此窘迫,讲出去简直是笑话,赵家没男人了?他资助了女婿了三百大洋。

三百大洋还是蛮沉的,张大少爷叫了辆黄包车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差点跟车夫讲,钱归你了,走吧。他把这钱看作为是对张家的羞辱,他很愤慨,但又很无奈,事情一大堆:他在日本留学只读了一学期,他很想完成学业;家里这种情景短时期内是很难得到改观的;万难之中他家还得依仗着他丈人方能苟活着。

张大少爷解闷减压时抽上了鸦片,先是抽几口,后来就染上了。这东西是个花钱的货。他就不顾上父命了,暗地把家里藏品偷出去卖了,既有了烟钱还贴补了家用,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了。

但是,他的身体被抽空了,整天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呆望着天空唱着苦兮兮、软棉棉、缠绵万千的昆曲……

民国张家四大名媛(苏州张家长媳的放荡让张家成了笑料)(3)

民国女人

赵氏身态丰盈,妖娆,正值欲火烧天的年龄段,持着家里的势力为所欲为了,不愿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烟鬼丈夫身上,跑出去纸醉金迷了。

赵氏到了社会上,立刻引来形形色色的男人围观,赵氏甘于围猎,结交了许多知己,有些成了姘头。但是,赵家、张家毕竟是苏州的名门世家,赵氏也不敢太过放肆,于是,三天二头跟着野男人去上海鬼混。

做贼总是心虚的,赵氏每每回来都要带勿勿少少吃的东西,法式面包、奶油蛋糕、糖果等。她想着做些掩饰。每当她拎着大包小包踏进宅第的大厅,张家几兄弟的儿女都是闻声而动,有好东西吃啦,奔了出来,喜气洋洋热闹十分。

这时,瘫着的张老爷也会闻声从二楼窗口探头探脑。满脸恼怒,赵氏以为瞒天过海了,世上什么事都可能会石沉大海,唯独男女之事瞒过隔夜已算奇迹。当他的小妾在他枕边传话,他训斥小妾不准胡说,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怎么可能发生在张家,再说就掐死她。

张老爷装聋作哑了。赵氏上海回来要到他房间里请安,让他尝尝上海带回来的奶油饼干。张老爷吃了说蛮好吃的。但是,眼睛斜视着陪在一边的大儿子,眼睛里全部是愤怒,等于暗示一定要雪耻。

张大少爷只当没有看到父亲的目光。他跟妻子相敬如宾着,为了张家这条船不沉,他们夫妻双双堕落,维持了战略平稳,蛮好,苟安了。什么尊严、面子,没有铜钿银子全都是屁。但是,他毕竟还是在苏州排得上前百的富家子弟,读过孔贤书,接受过现代教育,岂能受此大辱还神定气闲呢。当然不能,只不过表现形式更突显出文人思维更显现出有教养罢了。

每每赵氏扭着滚圆圆的臀部出门要去火车站时,张大少爷总是阴阴地从房间里踱出,尖声尖气,声音像猫叫一样:张家少奶奶一路走好。

赵氏当然晓得,是人都能听得出他丈夫话中有话了,一路走好的意思,就是一路走进阴间地府里,想要回头那是不可能的事……

赵氏坐上了黄包车,翘着兰花指,向空中甩着,回应着丈夫,意思是晓得侬戴绿帽子总归有点不适意,不跟你计较啦……

张家人仍旧道貌岸然地在苏州市面上招遥过市着。

张老爷七十寿诞快到了,达官贵人、地方名绅都涌跃准备前去恭贺。他们都半是带着看笑话,看张家大少奶奶的风骚劲的心态而前去的。大家都在想,张家是搞不好了,走向破落是迟早的事情。

民国张家四大名媛(苏州张家长媳的放荡让张家成了笑料)(4)

民国大人家

天有不测风云。谁都想不到张家八岁的长孙能发力力挽狂澜,救张家于水火之中。

那天,赵氏又要出门去上海了,意外的是张家大少爷没有出现,他舍不得手中的烟枪,懒得爬起来了,他们年仅八岁的儿子替父亲给母亲送行了。他也学着他父亲的腔调,发出了像猫叫一样声音:张家少奶奶一路走好。

赵氏前脚跨上车,听到声音,惊了一下脚下一滑,差点跌了个跟斗。这声音也太阴阳怪气了。她回头一看,竟然是她儿子在说话。她儿子也像他老子一样盼着她出门被车撞死?她死得越早他们就越开心?

黄包车车夫拉着赵氏在路上跑着,赵氏脸色难看了。前几天,她被父亲喊去了,她父亲勃然大怒:你可以毁了我的名声、赵家的名声,你丈夫家的名声;但是,你不能毁了你儿子的前程,不能让你的儿子将来为有你这样的娘感到羞耻……当时,她并没有触动灵魂,感觉言过其实,太夸张了,今天给她儿子这么一喊,她魂颤了。

车到了火车站,赵氏的姘夫激动地奔了过来。到了跟前了,赵氏猛地对车夫说,拉我回去。车夫听令拉起车就跑,那姘夫扑了空,冲向地面跌得满脸是血,哇哇乱叫着。赵氏听到了声音,回头也看到了,毫无表情地扬长而去。

赵氏回家了,发威了,把丈夫的烟具、烟土全扔了。谈条件了,我再也不去上海了,不出去寻找知己了,话听得懂伐;你不准再抽大烟,电报局的差使也辞了,我们经商,本钱我问家父去借……

张家大少爷没有底气不接受赵氏的条件,再说他也渴望振兴家业。

三个月后,张家大少爷断了大烟。夫妻俩犹如各自在外面跑了一圈,相互对峙着看着彼此,俩人真实的性情都显现了出来。

赵氏敢说敢做,直率,但也不是那种没脑子的十三点,有自己的主见。一般男人爱上这种女人会爱得很辛苦,你对她疯狂地付出,她当你是条哈巴狗在乞欢。但是,她认定的男人,不但会尽心还有强烈的征服欲……

张家大少爷,表面上懦弱、斯文,心里是有计谋的,是个能做事的男人。但是,像口缸一样要有个人砸了过后,里面的水才能喷涌而出。那样才能让他的才干得以发挥。至于女人嘛,男人都是多情的,他嘛还是利益决定了他爱一个女人有多深。

赵家转型经商了。赵氏在外面鬼混了一圈也是有所收获的。她看到了一个商机。苏州城大多的人家家道中落,变买家里藏品维持场面的人家不少,古董贬值了,是买进的大好时机,而上海、苏州乃至天南地北,时代推出的新贵对古董提升自身的品位的原望是迫切的。买方、卖方都有市场。张家大少爷就其能力、学识足以成就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张家长于人家的优势,家中还有一宝,张家老爷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见过无数的奇珍异宝,自己也喜欢收藏。在这方面是天下难寻的行家。

张家的古董生意是成功的。短短几年张家的字号就名扬大江南北了(字号在此不便说)。

民国张家四大名媛(苏州张家长媳的放荡让张家成了笑料)(5)

中国古董

张家夫妇生养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各有事业所成。现在散落在世界各地。

张家夫妇一世平安,再也没有闹出过什么家丑。

至于张家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缺了门牙,能把家事这样坦白于人,看来一生混不灵的人,这是要用几十万字才能讲清楚的故事,在此就不展开了。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人心没有彻底地干净一说,夫妻风雨同舟是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