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家一个小问题:假设屋外正在下雨,请在三秒钟之内,想出一个有文化的词语,来形容这场降雨情况。
估计大伙想到的词,无非就是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雹子,对不对?
然而要是让古人来形容下雨,就显得有意境多了:霡霂,滂霈,雴霫。
先不要求大伙理解它们是什么意思,您要是能在不看拼音的情况下,把这三个词准确读出来,您都算大学问了。
“霡霂(màimù)”指的是小雨,“滂霈(pānɡpèi)”指的是大雨,“雴霫(chìxí)”指的是暴雨。这些词经常能在古人的诗文当中见到。
讲究遣词造句的古人,发明了很多充满意境的词,用来表达天气。
先来看风。
风是古人很早就注意到的自然气候现象之一。
现在经常用来形容风的词,不外乎就是微风、大风、狂风、暴风。而古人却是观察风的来向,因而古代流行“八方风”的说法。
所谓的八方,是指东、西、南、北,加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咱们国家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刮风跟季节是有关系的,八方风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它是跟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
比如冬至之后的四十五天,主要刮北风;立春之后的四十五天,主要刮东北风;春分之后的四十五天,主要刮东风;立夏之后的四十五天,主要刮东南风;夏至之后的四十五天,主要刮南风;立秋之后的四十五天,主要刮西南风;秋分之后的四十五天,主要刮西风;立冬之后的四十五天,主要刮西北风。
图片来自网络
古人在吟诗作赋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八方风”的概念。
比如,“东风”常常被用在描写春天的诗句当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一刮东风,说明春天到了。
图片来自网络
“西风”常常被用在描写秋天的诗句中,古人留下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分之后的45天,刮的就是西风。
另外,不同方位刮来的风还有别称:比如北风又叫“胡风”“广莫风”;东北风,又叫“条风”“融风”:东南风,又叫“清明风”;南风,又叫“景风”;西南风,又叫“凉风”;西风,又叫“阊阖风”;西北风,又叫“不周风”。
这些出现在诗句中的别称,往往包含着多重信息。以“胡风”为例,胡风指从北方刮来的大风,也意味着寒冷的季节。李白有诗“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这里的“胡风”就与“寒云”相呼应,指凛冽的寒风。
说完了风,再来看看雷电。
大伙现在都知道,雷电是大气层中的一种放电现象。然而古人对雷电的认知程度有限,并不了解雷电形成的原理,所以古人对雷电大都怀有敬畏之心。在古人心目当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如果做了坏事,或者违背誓言,就有可能遭到五雷轰顶。
图片来自网络
或许是因为古人对雷产生原因的不了解,古代与雷相关的词语,融入了不少古人的想象。古人把雷声称为“天鼓”,像在天上敲鼓一般。
由于雷声常常与闪电相伴,古人就更难解释闪光的形成了,于是闪电就成为了金蛇。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中就写道:“千群铁马云屯野,百尺金蛇电掣空。”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用古人的词语进行天气预报,那会是什么样呢?明天刮的是不周风(也就是西北风),风力二三级,明天还会出现“霡霂”,概率60%。
估计听天气预报的人,必须预备一本唐宋诗词选来对照着听才行,不然的话,非听糊涂了不可。
古人面对自然现象时,没法运用科学的原理对其进行解释,但是,古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还是相当厉害的。虽然说不清楚道理,可是能用世间最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它们,这也是本事。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