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前两天在微信朋友圈刷过一篇不错的文章——《被刀子嘴杀死的家庭》,文章从电影《万箭穿心》讲起,说的是女主人公李宝莉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却因为自己的一张恶嘴,落得个丈夫自杀,儿子与之决裂的下场。又用大量的生活案例说明了刀子嘴确实要不得。

有知乎网友的回答很经典:

“我不相信有一张刀子嘴的人会有一颗豆腐心,就算有,那也是硬梆梆的冰冻豆腐,可以砸死人的那种。”

而作者的总结也是精辟:

别总拿“刀子嘴豆腐心”当成你伤害别人的免责理由,其实真相就是你不会好好说话而已。

说来说去,要想好好生活,得从好好说话开始。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1)

2

我的萨提亚导师林文采博士在课上曾有个回答堪称经典。

她说:

如果有人跟我说,

林老师,我冒昧的问一句?……

我就会跟她说:你不用问了。

既然知道是冒昧,还问什么?

“冒昧“的意思就是要说一些明知道对方不开心但还是会讲的话,这就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你应该学习的是怎么“不冒昧”,也就是如何好好说话。

So cool!要想活得通透,也需从好好说话练起。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2)

3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好好说话呢?

我曾经也是个超级不会说话的人,常常因为不会说话把周围关系搞的一团糟,特别是家庭关系。在外面和朋友还能装一装,一回到家就原形毕露,什么话没用说什么了。

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练习,确实通过改善自己的说话而使关系和谐了不少。

现在虽然不能说是什么沟通上的能手、专家,但是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练习中,总结分享几个有用的小技巧给大家:

在家庭中、在关系中,好好说话可注意五个“换”。

一、把“为什么”换成“什么”

“妈妈,我不想上学,为什么要上学?”

以前我会问:

“你为什么这样想?”

现在我会问:

“我很好奇,你是什么时候这样想的?发生什么事情让你这样想呀?”

然后孩子就会说出这几天让他不想上学所发生的事情、感受和想法。我就好对症下药。

“为什么”,带有质疑意味,让人很难回答,也主观上拒绝回答。

而“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这就透露着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好奇”,对方不但好回答,而且感觉你在关注他本人。

不止是关注,还有疗愈效果。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3)

有一次我去见一位前辈谈合作。这位前辈提议我们都说说自己做事的初心以加深了解。轮到她说的时候,她说起她的故事,其中有一点是不合乎常理的,我就用了这个问话:

“姐姐,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当时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听我这样问,这位前辈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跟我前因后果的讲述了她的故事,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我也因此受到感动。一次谈话,就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合作自然也是一拍即合。谈话结束时,这位前辈还说,这样的谈话也是一种疗愈呀。

运用“好奇”来对话(也叫历程性对话),这是台湾萨提亚模式著名老师李崇建先生教给我的。此招分享给大家。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4)

二、把“你应该”换成“我需要”

“亲爱的,我这周又要忙,恐怕不能回去帮你搬家了。”

以前的我,听到先生这样说会暴怒:

“难道搬家是我一个人的事吗?你就不应该也分担吗?只有你忙吗?”

连环炮炸飞他,真不知道是在宣泄情绪还是解决问题,总之最后不欢而散。

现在的我,会这样说:

“我知道你很忙,可是搬家这样的大事,我一个人有点吃力,我需要你也在,我需要你的帮忙。”

于是先生怀着心疼,拨冗回来。

“你应该”,代表着对和错就是这样分的,你不这样做,就是你错,就是你道德有问题。那你就没有选择了。

“我需要”,代表着你有选择权,你可以选择满足或不满足我,这样就比较容易被说动,气氛也会大不同。

男女之间的矛盾,常常就是裹挟着太多的“你应该”,太少的“我需要”了。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5)

三、把“不”转换成“好”

“妈妈,我想吃冰淇淋。”

以前的我立马拒绝:

“不可以,你现在拉肚子。”

现在的我会委婉拒绝:

“好,等你肚子好了以后妈妈就带你去吃冰淇淋。”

这样回答以后,孩子在需求被理解被看见的同时,也清楚了自己的底线和行为标准在哪里。不能立刻吃到冰淇淋固然还是难过的,但是于情于理接受起来没压力了。

“不”,是最直接的否定,一下子挑起人的对抗情绪。

当我们对孩子、对伴侣提出的要求,习惯性的说“不”,试想一下,关系中的对抗情绪是不是弥散不去呀。而这件事情真的非这样不可吗?想说不的时候问问自己这句话,很有效。

“好”,不代表事事都时时应允,而是对对方的需求表示一份肯定。他有这样的需求肯定有他的理由,能不能先在“好”里停留一会,再交换彼此的理由。

我记得“奴隶社会”的李一诺就说过,她对孩子的要求从来都是先说好,不予以直接的立刻的否定。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6)

四、换上“有色眼镜”来说话

我最近有个体验。

一次课程中,我邻座是个高冷美女,不善与同组人链接,甚至还一度抢我发言,我心里想的是此人没有礼貌,以前的我会表现的不高兴,现在的我会默默等待时机,等什么呢?

后来发生了几件事,终于等来这个机会,我很用心的对她表达一番:

“我看到你虽然表面貌似与人疏离,但其实你是特别温暖的,内在很热情的人,你又很有才华,你还帮大家翻译;

你说你喜欢狗,你说这话的时候那份轻松、自然和爱都通过你的身体传达、感染给我了。我感觉你很优雅,也很享受独处,你坐在那里是那么怡然自得的状态……”

这一番表达居然赢得了冷美人的一个拥抱,也因此我们成为了朋友。

这一招叫做“带着有色眼镜说话”。

林文采博士在教导我们育儿法——心理营养之肯定、赞美、认同时告诉我们:

“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

意思是,忽略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优点。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7)

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说孩子做的不好的部分,把孩子做的好的部分大声的、具体的、当下的、真心的讲出来。

有色眼镜式的表达,不止对孩子有效,对任何群体都有效。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常常是缺点大声说,优点觉得理所当然。而说缺点只会打击对方的自我价值感,使关系更尴尬;说优点是提升对方自我价值和粘合彼此关系的最佳方法,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换上有色眼镜来说话,使关系更好,不妨多试。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8)

五、把喋喋不休换成享受适度的沉默

我认识一个父母双亡、沉默寡言的中学生,不善与人沟通,社工尝试着打开她的心扉,常常绕着她嘘寒问暖,她却觉得烦。

我去拜访她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没有一直和她说话,而是给予她空间,静静的和她一起看日落。她反而非常信任我,和我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时候,我们貌似害怕两人之间的沉默,沉默就好像我们没有交集。沉默带来的社交压力,会让没有安全感的人无所适从。

而其实,沉默带来的空隙,恰恰给关系带来呼吸感。在那个空隙中,常常会有很多有趣的、甜蜜的、灵动的想法出现。那就是创造力。

所以,与其喋喋不休,让整个空间充满说话的声音。

不如在交流完成后,彼此享受一会儿黄金一样的沉默。

沉默的时候,彼此之间传达的是敞开、自然和爱的流动。

“敞开”意味着,我在你面前可以说,也可以不说,我不必刻意用语言来维系关系,我可以自如做自己,对方也可以。

沉默是另外一种高级形式的好好说话。

做人真实点不要老装(刀子嘴豆腐心总是得罪人)(9)

4

说话这门艺术,不管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各种家,都研究的很到位,市面上教沟通的书籍和课程也很多。推荐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萨提亚模式治疗中的“一致性沟通”,二者异曲同工。要想了解轻松一点风格的话,可以参考蔡康永的“好好说话”系列书籍和音频课。

而今天小刺想分享给大家的五“换”,是我将大“家”的理论结合自己练习实际,能给日常生活中带来明显效果的五个小技巧。别让“刀子嘴豆腐心”伤害了关系,别让“冒昧”暴露了你的水准。改掉旧有的说话模式,可以尝试先从五“换”练起:

l 把“为什么”换成“什么”,是将质疑转换成好奇。

l 把“你应该”换成“我需要”,是将指责转化成请求。

l 把“不”换成“好”,是将否定转换成肯定。

l 换上“有色眼镜”来说话,是将关注点从缺点转移到优点。

l 把喋喋不休换成享受适度的沉默,是将拥塞转换成自由与敞开。

五“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刻意练习,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怕偶尔的反复。要相信,小刺可以做到的,你也可以。

作者:崔小刺

编辑: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