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西晋皇族各位王爷搞内讧火拼,争夺朝廷控制权。要说参与这场皇族火拼的王爷们可不止八个,为啥叫“八王之乱”呢?正规解释是这样的:《晋书》中把这八王放到一个传记里,所以叫“八王之乱”。
这个解释其实很扯淡,人云亦云。前辈们就是没解释,为啥把这“八王”放在一个传记里?就因为这八个人名气最大。为啥名气最大呢?别看参与折腾的王爷们那么多,真正以各种方式执掌过朝局的,就这八个人,这才是本质原因。
——这话前辈们都没提过,在后面叙事中,您就会一一见识到。
这八王都有些谁呢?这里就不罗列了,看下图,图中世袭传承,一目了然。
八王之乱不是集中爆发,分了两阶段。
前一阶段,楚王之乱;第二阶段,赵王之乱到东海王上位。本篇先讲楚王之乱。
291年(元康元年),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争权。杨俊倒台,执掌朝政的是谁呢?司马昭的异母弟弟汝南王司马亮。算下来,司马亮是司马炎叔叔,是傻皇帝司马衷的叔爷爷,不管有没能耐,资历还是够老的。朝政的事,晋惠帝司马衷没出息,就叔爷爷司马亮和老臣卫瓘来主导了。
贾南风就不乐意了,合着跟杨俊明争暗斗,最后让老不老死的司马亮、卫瓘得了好处。
楚王司马玮也不乐意了,他领兵北军中候,手握宫中禁军军权,俩老头却打算夺了他的军权,把他打发回封地。
贾南风就鼓捣了一份密诏,说是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要废皇帝,现在皇帝密令司马玮,带领几个王爷召集人马,废掉太宰、太保。
楚王司马玮才21岁,正值年轻气盛,也不好好琢磨一下。不但召集本部禁军,还假传圣旨,把洛阳城内外三十六军都召集来了。
司马亮、卫瓘也是老糊涂了,根本没看清形势,自以为是忠臣,也不做反抗,要验看一下皇帝诏书。
司马玮愣头青,想看圣旨?没功夫伺候,杀了再说。司马亮被乱刀砍死,卫瓘这个灭蜀之战的功臣,一门几十人遭屠杀,几乎被灭门。
这时司马玮几乎把洛阳城内外军队,都忽悠到自己管制了。两手下公孙弘、岐盛就建议一不做二不休,把贾南风一伙儿也干掉,所谓“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司马玮还是嫩点,要一下子干这么多大事,就有点犹豫了,这一犹豫就让自己送命了。
隔天天亮,皇帝诏书就斥责司马玮冤杀司马亮和卫瓘了。这俩人不管怎么着吧 ,一个资深王爷,一个功勋老臣,你就这么乱刀砍死了?皇帝诏书现在说,司马伟矫诏杀人,图谋不轨。
司马玮这时还不明白,自己被人家贾南风当枪使了,还拿着诏书喊冤呢。等到司马衷派人摇晃着“驺虞幡”出来,所有兵将立马扔下兵器逃走,司马玮一瞬间成了光杆司令,束手就擒。
至于“驺虞幡”是啥?这是西晋特色,有“驺虞幡”和“白虎幡”。“白虎幡”就是主战,代表皇帝号召士兵冲锋陷阵;而“驺虞幡”主和,号召士兵解兵回营。两种幡代表的含义,类似擂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意思。
八王之乱后续中会出现,一方拎着皇帝本尊,一方摇着“驺虞幡”相互对战的尴尬事。
八王之乱第一回合: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首先挂掉。此后,明面上由张华、裴頠主事,背后却是妖后贾南风一手遮天。不过,张华、裴頠二人虽然曲意奉承贾南风,却也极力周旋、尽心辅政。
从公元291年(元康元年)6月到公元300年(元康元年)4月,这九年之间成为傻子皇帝上位后最安定祥和的九年。贾南风号称“乱国”,但这九年之间,还真没做出什么乱国之事。
八王之乱,未完待续。下一章为您讲述:赵王司马伦之乱,到东海王司马越成为最后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