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小官不如著书立说名垂青史(世事洞明皆学问)(1)

1、

少有奇才、文章冠世的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一代奇才。

钟嵘《诗品》里说: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於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气少於公干,文劣於仲宣。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张公叹其大才,信矣!

知人论文,我还是觉得刘勰说的更到位:亦有锋颖,而谀辞弗剪,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评其诗文云: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2、

比如董桥,十足一个读书人,就很聪明。散文可以写虚,小说可以写实。情节要淡,情味要浓;记忆要远,念忆要近,偶尔笔调太像小说还要收一收。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董桥说,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 》正是短篇小说的范本。

现实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董桥就在文字里小狡猾的发泄胸中块垒,或者,玩《两汉风神》玩《案头哥釉小记》玩《王世襄的狮子》玩《梅家灵芝》,的确是好日子。


当个小官不如著书立说名垂青史(世事洞明皆学问)(2)

3、

比如沈从文,是位世界级的文学批评家。纵观沈先生一生,无论是编刊物、写东西,还是教书、搞历史研究,所干的都是读书人的营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

正所谓尧尧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真正的读书人都具有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拥有一个自给自足的内在世界,不随时欲,不赶时髦,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然而书生们却也为此吃尽了苦头

1950年沈先生在历史博物馆时已受了很多精神的蹂躏,1953年在“革大”学习时竟然还带点好茶,带把小茶壶,请“革大”在学习的有空来喝茶,此举弄得先生很是狼狈,也很紧张,世事洞明皆学问,这句话沈先生不会不懂,而人情练达这篇文章,先生却未必会作。

然而,不识时务的书生,却也有懂政治的时候,文革初期,沈先生下放到咸阳“五七”干校期间。致力于各种瓷碗碎片的收集,上边写满蝇头小字,注明考古年代与出处,俨然一幅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模样。有人问先生“文革”初期是否受到冲击时,先生不无得意地说,解放后较少文学写作,主要从事考古学研究,没有辫子给人抓,因此没有被批斗,这书生气十足的话,听来令人心酸。

好歹,沈先生懂得了逃和躲,不然,会有以后?

我的结论是,孤傲了半生,坚持了半生,还是要有那么一点点媚气的。


当个小官不如著书立说名垂青史(世事洞明皆学问)(3)

最新文章——

1、爱到浓时情转薄,30年后做贼一样重逢,还不是藏着掖着

2、灯火欲黄昏,洛阳城里逢故人,道不尽多少旧梦前尘

3、与遮遮掩掩,不如趁我们还不老,索性摊开来说

4、千不该万不该,不可救药跌进去,注定我们深陷一场流言蜚语的漩涡

5、心里有座坟藏着未亡人,流年虚度,平了这座坟忘了未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