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1)

问:我家宝宝5天,皮肤黄疸17.8mg/dl,请问这是黄疸过高吗?

答:这个黄疸值过高了,需要排除引起黄疸是病理因素,比如新生儿溶血病、感染疾病、多血症、出血性疾病等,如果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可能需要接受蓝光治疗。

1 黄疸是怎么回事儿?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

亚裔人群约60%会有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3天左右出现,5天日龄时达高峰,2-3周消退。除了时间概念,还有黄疸最高值问题,以往认为胎龄37周以后出生的足月儿最高不超过12.9mg/dl,不足37周的早产宝宝不超过15mg/dl。但近年的观点是,35周以后出生的宝宝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2)建议按照bhutani曲线(即“小时-胆红素”,见下图,红点即为上文里这位小宝宝的小时-胆红素值)来划分低危、中低、中高和高风险区域。如果符合以上一般规律,而且动态观察始终处于低危区域就属于生理性黄疸。

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3)

2 宝宝为啥会有“生理性”黄疸呢?

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4)

by Johanna Pakkala @Pixabay

出生后血清未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5)结合胆红素会有升高,皮肤呈“橙黄色”,原因有四:

  1. 胆红素生成过多:出生后宝宝开始呼吸空气,原先的胎儿红细胞开始破坏,需要逐渐升级为成人红细胞。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胆红素是其主要来源。

  2. 胆红素运输量少:血里产生的胆红素要跟白蛋白联结才能运输到肝脏,但早产儿血清白蛋白低等情况下胆红素运输量就会不足。

  3.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肝脏是胆红素摄取、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6)结合、排泄等一系列减毒、排泌的主要场所,其中需要消耗能量、葡萄糖和一些特殊蛋白质、酶的共同作用。

  4. 新生儿肠肝循环:由于宝宝胎粪排出延迟、肠道菌群少等原因,造成胆红素经肠道排泄减少,反而经肠壁血管-肝循环被重吸收入血。

以上特点导致新生儿期未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7)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而早产儿、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3 哪些属于病理性黄疸

  1. 母子血型不合:ABO溶血(一般是母亲O型,发生率约20%)或Rh溶血病(常见于母亲Rh阴性者,发生率约5%),重症者黄疸发展迅速、肝脾肿大,伴有贫血。

  2. 某些先天性疾病:G6PD缺乏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21三体等染色体病。

  3. 围生期感染:比较严重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发生红细胞溶解、肝细胞损伤、酸中毒等引起胆红素升高;同时,胆红素又有杀毒作用,对机体又有一定保护作用。

  4. 新生儿肝炎:包括TORCH感染、胆道闭锁、代谢缺陷等引起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8)结合胆红素升高,这类黄疸宝宝肤色呈“青黄色”(参考怪物史莱克),可出现大便颜色转淡,如白陶土样大便,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肝脏肿大等表现。

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9)

by GLady @Pixabay

4 为什么要重视新生儿黄疸?

除了原发病因对宝宝的不良影响外,血清未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10)结合胆红素升高(“橙黄”)超过20mg/dl就可能会对小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表现为嗜睡、纳差、手足徐动、抽搐、角弓反张等,称为胆红素脑病,可留下听力、视力障碍或动作发育异常等后遗症。如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或病理检查证实,有基底节神经元损伤的也称为核黄疸

但是,胆红素脑损伤很少见,而且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

5 黄疸的治疗方法:

  1. 多吃多拉最重要,不要轻易停母乳。

  2. 光疗:特殊波长(425-475nm)蓝光效果最好,可退“橙黄”,但对“青黄色”是禁忌。满3天日龄者胆红素在15-17mg/dl以上需要光疗,须戴眼罩、保护会阴,在心电监护下进行蓝光治疗,并且注意副作用,包括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所有“橙黄”宝宝都可以在家中照阳光,晴天时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暴露后背、隔窗晒。

  3. 换血治疗:目的是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胆红素,一般针对新生儿溶血病有胆红素脑病高风险者,涉及血制品使用要参照专业治疗标准。

  4. 对症用药:静脉丙种球蛋白封闭血型抗体,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防治核黄疸;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等;苯巴比妥诱导肝酶,促进胆红素的肝脏代谢。

  5. 益生菌制剂: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也可帮助宝宝将体内胆红素排出。

6 结语:

黄疸是一种表象,跟发热、呕吐等一样,多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或是自我保护方式,但仍有一小部分可能有病理因素,甚至造成不可能的脑损伤。所以,定期监测其变化趋势很重要,尤其宝宝出生一周内。

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项:超过限值(bhutani曲线低危区域以上)、提前出现到时不退退而复现等等都要考虑有病理因素,就需要找新生儿科医生检查确认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或者用药。

TIPs:

就诊前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 宝宝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

  2. 妈妈和爸爸的血型?

  3. 母孕期做过B组链球菌(GBS)、宫内感染病毒系列(TORCH)等筛查项目吗?是否有甲减和肝炎?

  4. 宝宝生产过程是否顺利?没有抢救吸氧吧?头皮血肿等产伤呢?

  5. 目前是什么喂养方式?母乳还是奶粉,或者是混合喂养?喂养量多少?

  6. 出生后胎粪拉得怎么样?每天大便、小便各几次,什么颜色?

  7. 肚脐周围是否红肿发炎,皮肤发疹有吗?

  8. 出生体重多少,近期是否秤过体重?

  9. 直系和近亲属里有没有黄疸、血尿等家族性疾病史?

退黄自救小贴士:

吃得饱、拉得多、隔窗后背晒太阳

参考文献:

1、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in the Newborn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 2004 July《Pediatrics》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014年10月《中华儿科杂志》

3、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 2010年9月《中华儿科杂志》

4、《实用新生儿学》第五版. 2019年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简介:

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11)

李菁,博士,1分钟快速了解新生儿宝宝黄疸(新生儿黄疸识别与应对)(12)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早产儿营养支持策略、母乳成分分析和危重新生儿抢救等临床及科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