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本田高管发表一则关于美国通胀、高利率的声明,再次引发外界对美国当下经济状况的担忧和关注。声明中,本田强调正在关注通胀、高利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但本田仍有积压订单,并致力于尽快向客户交付汽车。

所谓的通胀,就是指通货膨胀,而高利率则是美联储为应对通胀进行加息,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在今年7月美国发布的6月份CPI数据显示已达到9.1%,处于近40年来的高位,且屡屡刷新纪录。

美国车市的危机(过高通胀让美国车市上半年少卖145.1万辆)(1)

经济学家指出,通胀一旦飙升很难平复,目前通胀在各个行业普遍存在,其中能源和食品表现最为突出。为了应对通胀,8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降低通胀法案2022》,该法案呼吁美国在应对全球变暖影响方面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美国人购买电动汽车,并对美国产的汽车进行补贴。

尽管法案已经出台,但距离真正落地生效尚需一段时间,而美国车市已经饱受通胀带来的苦果。受通胀压力传导影响,美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都陷入困境。

据MarkLines市场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新车销量为114.7万辆,同比下滑12%;上半年,美国新车累计销量为686.4万辆,同比下滑17.8%。另外,今年1-6月美国车市每月销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同比下滑。

美国车市的危机(过高通胀让美国车市上半年少卖145.1万辆)(2)

聚焦美国本土车企方面,近日福特汽车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表示,随着通货膨胀水平的整体上升,福特汽车难以再从Mustang Mach-E上获利,并且福特旗下的F-150 Lightning电动皮卡也出现价格上涨情况,据悉,涨幅在6000-8500美元之间,具体将取决于车型。

特斯拉应对通胀更是简单粗暴,今年6月,特斯拉美国官网显示,特斯拉旗下多款车型宣布涨价,其中Model 3长续航版和Model Y长续航版的涨价幅度分别为3500美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和3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0万元),Model S价格涨幅更是超过了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4万元)。

据美国在线汽车研究购物网站CarGurus指数显示,现在的美国二手车均价为30886美元,同比上涨10.5%。

美国汽车经销商宣称今年第二季利润降低有两大原因,一是汽车行业因零部件短缺难以增加产量,二是因为通胀推动价格上涨令消费者取消购车打算。

而据Bianco Research 总裁、市场预测家Jim Bianco表示,美国参议院通过的《降低通胀法案》即便生效,对于缓解当下通胀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代汽车市场,除了美国本土性品牌之外,也吸引欧洲、日韩车企在此投资建厂。美国通胀也让这些车企苦不堪言。韩国车企现代起亚集团,在今年5月拜登总统访韩期间时表示,将在美国建设新工厂,但是实际运营要在2025年才开始。根据美国《降低通胀法案》规定,在正式运营之前韩国车企拿不到美国政府的补贴,这一定程度上导致韩国车企落后其他竞争对手。

此外,大众首席财务官Arno Antlitz上周表示,通胀导致消费者购车需求正在下降。并特意强调,这是针对北美和欧洲的警告,而不是中国。

与美国相比,中国通胀维持在相对较稳的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CPI指数为2.7%,环比上涨在0.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季节性食品价上涨因素波动影响,但总体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美国车市的危机(过高通胀让美国车市上半年少卖145.1万辆)(3)

为了提振汽车消费,中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如今年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从活跃二手车市场、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完善汽车平行进口政策等方面部署系列举措,预计将为今年的汽车及相关消费带来2000亿元的增量。

与此同时,跨国车企也在积极调整在华投资战略,今年年初德国大众总部批准,将继续对大众安徽公司增资40亿元,布局新的产能和技术。今年5月,特斯拉宣布要扩建上海超级工厂产能,新工厂完成扩建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总产能将提升至每年100万辆。

分析人士指出,企业本身具备逐利性,跨国车企对中国进行增资扩产,这其中除了看中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活力之外,另一方面也不外乎中国在资本金融市场的安全,这能够持续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价值。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变革加剧,跨国车企将更深度依赖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