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天下,仿效历代对宗室的分封制度,制订了一套自己的分封制度,朱元璋希望通过这个制度使得大明王朝永存,延续万年。

朱元璋原来的计划是嫡长子朱标一脉嫡长子坐镇京城永续皇位,其余的儿子极其后代作为藩王镇守一方,大家一起努力,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统续不乱,这样一来任何人都无法动摇朱家的天下。

不过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他死后,这种制度就被破坏了,藩王系统乱了套,这些藩王中居然出现了六个皇帝,有的藩王是自己造反夺位,有的藩王是被逼上位,有的是被追封为帝,有的是皇帝无嗣被迎立为帝,有的是父亲不封独苗继位,有的是皇帝心甘情愿传位。

1、 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造反历经战争,以少胜多夺取正统皇位的藩王。

朱棣并不是出生在皇宫中的皇子,甚至于最开始他并不是皇子,因为那个时候他的父亲朱元璋正在争夺天下。元朝至正二十年,朱棣出生在今天的南京,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传来消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对手陈友谅出兵进攻太平,意欲消灭朱元璋。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来不及再管儿子,马上带领大军出征,此后的七年中朱元璋忙于军务很少看儿子,甚至连给儿子起名字的时间都没有,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天下大势一定,朱元璋才给自己的七个儿子取了名字,“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朱棣这才获得了使用了一生的命字。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

棣这个字本意是一种植物,后来引申有兄弟的意思,朱元璋给四儿子去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要让他做朱标的好弟弟,辅佐大哥,他完全没想到朱棣最后会造反夺取皇位。

朱元璋登基之后,开始考虑这些儿子的发展,他此刻已经不再信任那些开国功臣,他认为元朝就是因为主弱臣强才灭亡的,要保住自己得来不易的江山,为此他决定让自己的儿子们负担起这一重任。

由此朱元璋开始了明朝宗室的大分封,朱元璋的本意是朱标一脉坐镇京师,其余诸子镇守各地,共同保卫大明。为此他在洪武三年惊醒了第一次大分封,其中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为昔日元朝的都城大都改名的北平。

洪武十三年,朱棣带着妻子徐氏去了北平就藩。在当时北平地处明朝和北元交界处,来这里生活不容易,不仅要防备北方残存的元朝势力,还要时刻出击不甘心退出中原的北元,由此朱棣在北方开始了自己的战争生涯。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2)

朱棣在行军打战上确实是一把好手,在北方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功劳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就像李世民一样,自己不甘心只当个王爷。可是朱棣可不敢向李世民那样来个玄武门兵变,要知道上面他的老爹朱元璋和大哥朱标可不是李渊和李建成,因此只要这两个人在,朱棣野心再大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北方镇守边疆,保卫老爹和大哥。

然而就在朱棣刚刚收拾自己的野心,准备安安稳稳的守边的时候,传来了大哥病逝的消息,而让他不满的是老爹丝毫不考虑他们这些儿子,居然将大哥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继承皇位。

大哥当皇帝理所应当,自己毫无怨言,可是朱允炆凭什么爬到自己头上,朱棣心中十分不满。这个时候他身边朱元璋分配来的和尚道衍同样不甘心于陪伴青灯古佛一生,他极力蛊惑朱棣造反,借机实现自己的抱负。

朱允炆登基后也感到了叔叔们的不满,他在黄子澄齐泰的支持下开始了削藩,很快周齐岷代死亡被废,湘王自杀。整个宗室人人自危,朱棣也很害怕,他知道朱允炆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他不想坐以待毙,最后在道衍和尚的劝说下,朱棣终于决定造反。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3)

朱棣的造反在当时所有人看来完全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虽然他的口号“清君侧”,借父亲的口气讨伐奸臣,但是他毕竟是臣子,朱允炆是正统皇帝,这就是以下犯上,而且朱棣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朱允炆身边的黄子澄齐泰是奸臣,因为他们除了削藩实在没有任何奸臣的行为,而且削藩确实有利于国家;同时朱棣实力太弱小,他连北平城都无法控制,能调动的只有自己的那支护卫,而朱允炆坐拥整个天下,因此朱棣的造反只能是白忙乎一场。

朱棣拥有丰富作战经验,又想尽各种方法扩充实力,而朱允炆由于轻敌再加上指挥不当,双方多次混战,足足耗了四年,朱棣也多次死里逃生,虽然朱允炆始终无法消灭朱棣,但是如果凭借强大的势力,朱允炆完全可以耗死朱棣,而且朱棣当时确实已经支撑不住了,成败就靠时间来实现了,大家都认为朱棣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群不起眼人起了大作用,朱棣收到了一条情报,被朱允炆不重视的南京宦官传来消息,朱允炆将所有能调动的部队都放到了前线,南京空虚。

朱棣看到后如获至宝,马上率领一支部队绕过激战的前线直插南京。面对兵临城下,朱允炆没有办法了,最后南京城被攻破,朱允炆随着一场大火不知所踪。

朱棣通过战争以少胜多,最终成功实现从燕王向皇帝的转变,开始了对明朝二十二年的统治,成为明朝第一位成功升级的藩王。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4)

2、郕王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他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其母为吴贤妃。作为皇帝次子的朱祁钰本来是无缘皇位的,但是他却赶上了明朝从没有遇到的困境——土木堡之变,面对皇帝被俘,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他被推上了皇位,不过他最后结局凄凉,成为是明朝唯一被废,最后又被追认的皇帝。

朱祁镇本来的身世很简单就是朱瞻基的次子,但是后来却流传出一个传奇的说法。说的是其母吴贤妃本来是汉王朱高煦府中的侍女。汉王造反被废后,府中的所有人员都被收入宫中为奴,吴贤妃也在其中。后来朱瞻基意外遇到吴贤妃,可是吴贤妃是罪人出身,是无法入宫的,于是朱瞻基将吴贤妃安置在紫禁城之外,后来生下了朱祁钰,而且这母子两个人居然没人知道,一直到朱瞻基临终才被招进宫中和众人见面,张太后看在儿子的面子上承认了这个儿媳和孙子,于是吴贤妃母子才在宫中留了下来。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5)

这个故事很是离奇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朱祁钰是朱瞻基的儿子这是无可置疑的。朱瞻基死后,长子朱祁镇继承皇位,朱祁钰被封为郕王,由于年幼,并没有就藩,而是暂时留在京师。

朱瞻基就这么两个儿子,而且兄弟两个年纪相差不大,因为父亲早逝,朱祁镇作为哥哥十分照顾弟弟,而朱祁钰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从不敢有任何失礼的地方,兄弟二人关系十分融洽,如果没有后来的土木堡和南宫,明朝必将留下这一对兄弟和睦相处,没有任何勾心斗角的佳话。

正统十四年,北方的瓦剌部发动了对明朝的战争,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决定御驾亲征,但是皇帝出征,京城必须有人镇守,必须有一个代行皇帝的职责的人处理日常事务,在朱祁镇眼中能担起这个重任的只有朱祁钰,于是朱祁镇成为监国。

所有人都认为皇帝出征很快就会凯旋归来,毕竟当年朱棣五次出征已经将这些蒙古人打散了,朱祁钰也是这么想的,他也想哥哥早日归来,自己就能卸下监国的重任。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全军覆没,皇帝被俘的消息。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6)

这个消息传来顿时大乱,瓦剌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一定会利用朱祁镇要挟大明,在于谦的坚持下经过孙太后同意,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从而使朱祁镇失去了作用,而朱祁钰也由此成为了明朝第二位从藩王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的人。

朱祁钰则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成功的打退了瓦剌的进攻,保住了大明,随后朱祁钰励精图治开始了对政治经济的整顿,使得明朝焕然一新。

如果凭借功绩,朱祁钰是明朝少有的勤政君主,但是随着自己皇位的巩固,朱祁钰的恐惧和野心逐渐增长。

恐惧是因为哥哥是正统皇帝,自己只是临时代替,虽然目前无人动摇自己的皇位,但是万一归来的哥哥抢皇位怎么办?

野心是因为自己当了皇帝保卫了明朝,可是将来还要把皇帝大哥的儿子,自己就是个临时工。大哥弄得国家差点灭亡,自己力挽狂澜,凭什么要让大哥的后代坐拥天下、朱祁钰是在不甘心,于是他决定传给自己的后代,保住这个皇位。为此朱祁钰不顾所有人反对将朱祁镇囚禁在南宫,废掉了朱见深改成了自己的儿子。

然而朱祁钰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夭折了,朝堂复立朱见深的浪头一浪高过一浪,朱祁钰很快病倒了,就在这个时候他信任的武将石亨伙同大臣徐有贞,宦官曹吉祥发动了夺门之变。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7)

朱祁镇复位了,重新夺回了自己的皇位,对于这一切朱祁钰无力阻拦。或许是因为复位太开心,朱祁镇直到一个月后才想起朱祁钰,按理说他复位的时候就应该废掉朱祁钰,可是他忘了,结果导致了明朝在这一个月居然出现两位皇帝的奇闻。

朱祁镇慌乱中以孙太后的名义废掉了朱祁钰的皇位,贬为郕王。由此朱祁钰成为明朝唯一一位从藩王成为皇帝结果被废的人。

这个时候的朱祁钰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了,有的说法是他早就被朱祁镇派人杀了,也有人说他最后病死。

朱祁镇十分痛恨朱祁钰下令捣毁了朱祁钰在天寿山的陵墓,将他和那些夭折的皇子藩王一起安葬在西山,并且赐给他一个“戾”的谥号。不过朱祁镇却保留了朱祁钰的年号“景泰”,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帝生涯,这就给后来的事留下了转机。

朱祁镇死后,曾经被叔叔废掉的朱见深继位,他对叔叔并没有什么恶意,反而一继位就恢复了叔叔的皇帝身份,承认他是明朝正统皇帝,由此朱祁钰再一次从藩王转变成为皇帝。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8)

3、 兴王朱祐杬

朱祐杬是唯一一个被追封的皇帝的藩王,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好儿子,为了让他成为皇帝,其子不惜发动和群臣的大战——大礼仪之争,最后以朱祐杬成为皇帝而告终。

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不过因为前两个哥哥都夭折了,因此他成为了宪宗实际上的次子。虽然前进了两位,但是毕竟是次子,所以他的哥哥朱祐樘成为了皇太子,而他最好的归宿就是藩王。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9)

在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朱祐杬不可能成为皇帝,他的母亲邵宸妃也这样认为,因此作为母亲,她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安分守己富有才华的藩王。故此邵宸妃亲自教导朱祐杬读书,在母亲的培养下朱祐杬无心政治,十分喜爱艺术和文学,爱好作诗书法。

虽然朱祐杬母子没想过争夺皇位,可是朱祐杬差一点真的当了皇帝。

众所周知明宪宗十分喜爱依赖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贵妃,而万贵妃则不喜欢太子朱祐樘,毕竟朱祐樘的母亲的死和她脱不开关系,为此她千方百计的想要废掉朱祐樘。而明宪宗对万贵妃言听计从,真的打算废掉朱祐樘,并且下一任皇储已经决定了就是朱祐杬。

可是就在明宪宗要行动时,泰山附近突然地震。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而且泰山在当时地位崇高,政治含义浓厚,悄悄此时地震,这说明上天对明宪宗废太子不满,吓的明宪宗只能取消废太子的计划。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0)

由于废太子没有成功,万贵妃很快就死了,明宪宗也追随而去,不过在他死前几个月,他完成了父亲改进的工作,加封朱祐杬为兴王。

父亲去世后,年幼的朱祐杬依然生活在宫中,明孝宗作为兄长对他很是照顾,不过在几年后为他选择封地时却犯了难。

按照明朝的规定皇帝成年后要离京前往封地生活,而封地只能是一座城市,并且一座城市不能有两个亲王,一个亲王一座城,郡王不限。

明宪宗留下众多儿子,这些儿子都需要封地,就是选择封地让明孝宗为难。从朱元璋时代到这个时候册封了众多的藩王,之前的好地方大城市基本上都分完了,实在没有什么太好的地方,明孝宗人好,让弟弟去偏远地方于心不忍,因此一时犯难。

这个时候朱祐杬却站出来表示他愿意去安陆,求哥哥同意。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1)

安陆是湖北地区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其实很普通,但是在当时却让皇子害怕,为什么害怕,因为在朱祐杬提出之前这里有过两任藩王,一个是朱元璋的儿子郢王朱栋,一个是明仁宗的儿子梁王朱瞻垍,这两位藩王本来顺顺利利的什么事都没有,但是去了安陆后,都在二十多岁就死了,而且没有儿子继承王位,直接被取消王位,因此被皇室忌讳。可是朱祐杬却主动提出去安陆,这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朱祐杬之所以不怕,主动提出去安陆,原因很简单,一是博得皇帝好感为皇帝分忧,从而让皇帝另眼相待;二是经济原因,藩王虽然每年有俸禄,但是这个俸禄是打折扣的,靠这个只能勉强活下去,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产业,新的藩王就藩皇帝一般会赐给藩王田地等不动产,让藩王获利,如果去别的地方土地有限,自己能够得到的并不多,而安陆地广人稀,之前郢王梁王留下了大量田产无人继承,自己前往就能将这些产业全都收到自己的名下,这样何乐不为;最后就是他压根不信安陆对皇子不详,郢王本来就多病,梁王则因为是不受重视抑郁而死的和安陆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2)

朱祐杬亦表示后,明孝宗大喜,没想到四弟高风亮节,真是个贤王,于是马上同意了。弘治七年,朱祐杬带着妻子蒋氏浩浩荡荡的离京去了安陆。到了安陆后为了奖励兴王,皇帝大笔一挥将郢王梁王田产全部赐予他。及睿宗封安陆,尽得郢、梁邸田。

朱祐杬从此在安陆过起了富足无忧无虑的生活,远离朝廷的他什么都不用考虑,只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行,他远离政治,每天过着写诗纵情享乐的日子,最后在正德十四年去世,享年四十四岁,随后被赐谥号“献”以亲王礼节安葬。

本来朱祐杬作为一个普通藩王至此算是圆满了,但是谁也没想到朱祐杬死后会成为皇帝,而且就因为他整个朝廷乱成一锅粥。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死去,他本身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因此选择明宪宗其他支脉的后代成了必须。经过朝廷首辅杨廷和等人的商量后,作为明宪宗四子的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廷和等人都以为朱厚熜是个年幼无知的穷乡僻壤的少年,哪里知道朱厚熜早早地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他一登基马上就借给自己父亲正名的机会开始了夺权活动,这就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礼仪”事件。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3)

杨廷和等人坚持朱厚熜是过继给了明孝宗为后,而朱厚熜则坚持自己继承皇位不是过继,因此要追封自己的父亲朱祐杬为皇帝。

朝廷大臣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看出了朱厚熜此举就是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小宗,自己就是大宗,就是为了正名夺权,因此坚决不答应,因此朝廷上为了朱祐杬的名分问题吵翻了天,使得朱祐杬死后都不得安宁。

最终这场争斗以朱厚熜胜利告终,朱祐杬被追封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成为了唯一明朝唯一被追封的皇帝,后来更是被迎入太庙,庙号“睿宗”,陵墓也被改为皇帝规格,称“显陵”,编纂《睿宗实录》,就连安陆都粘光,安陆被升为承天府,县治被改成钟祥县,总之朱厚熜要全力将父亲朱祐杬打造成明朝完全存在的正统皇帝,对外表示自己绝不是继承大伯堂哥的皇位,而是从爷爷宪宗、父亲睿宗一脉相承继承来的皇帝。

不过朱厚熜死后,儿子朱载坖继位,这个孙子对爷爷没有什么感情,也很不赞同父亲的这些观点,最后下令将爷爷的迁出太庙,但是其他待遇没变。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4)

4、兴王朱厚熜

朱厚熜是从藩王到皇帝最快的人,他仅仅当了五天的兴王就成为皇帝。

朱厚熜是兴王朱祐杬第二个儿子,他有一个哥哥,不过这个哥哥出身生五天就夭折了,因此朱厚熜成为了朱祐杬唯一的儿子。

朱祐杬十分疼爱这个儿子,就像母亲教导自己的时候一样,他亲自教导朱厚熜读书,可惜这样的日子并不长,在朱厚熜十二岁的时候朱祐杬就去世了。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5)

朱祐杬去世后,由于只有一个儿子,自然兴王爵位必然由朱厚熜继承,不过按照规定,他要为朱祐杬守孝,一般三年,过了三年才能继承皇位。

可是令朱厚熜和朝廷都想不到的事居然发生了,朱厚熜居然连升两级成了皇帝。

此时在位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这是一位不按常理行事的皇帝,在正德十六年一次意外落水后,突然病重很快就进入了弥留阶段。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厚照死了无所谓,但是大明不能没有皇帝,关键是朱厚照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子侄,这表示孝宗一脉已经断绝,只能从宪宗其他后代中选择。

当时明宪宗其他儿子的后代有很多,首辅杨廷和和张太后等人一致决定让朱厚熜继承皇位。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6)

明宪宗子孙那么多为什么这个馅饼却砸到了朱厚熜的头上呢?这里面有着杨廷和等人的考虑。

明武宗朱厚照当了十六年皇帝,特立独行想要极力摆脱他们文臣的控制,因此他们这一次一定要选一个好摆弄的皇帝。

朱厚熜和其他同辈人优点多多。第一,他只有十四岁,这个年纪好控制;第二。他的父亲是明宪宗四子,和明孝宗关系最近,由他继位无人反对;第三,他没有父亲也没有兄弟,其他人都有父亲和兄弟,这就使得朱厚熜没有外援,也不用担心其父辈争夺太后大臣的权力;第四,朱厚熜来自偏远的湖北安陆,那里交通不便,而且朱厚从基本上没有出过王府,没有任何见识,就是个傻小子怎么可能争夺权力。

于是再决定了继承人后,杨廷和马上提出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中有“兄终弟及”的祖训,然后在朱厚照去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命令,快马加鞭赶到安陆,通知朱厚熜缩短服丧守孝的事件马上继承兴王爵位。

在朱厚熜继承王位五天后,朱厚照去世,杨廷和按照步骤请张太后发布懿旨,宣布朱厚熜为大明新一代皇帝。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7)

刚当上兴王才五天的朱厚熜一下子就成了大明皇帝,这可比坐火箭还有快,随后朝廷派遣代表团前往安陆迎接朱厚熜进京继位。

朱厚熜虽然年纪小,也没有出过王府,但是他这个人十分聪明,再加上从小接受熟悉宫廷的父亲的教导,他对朝廷的各项规定了如指掌。

当朝廷代表团到达安陆后,他以兴王身份接受太后懿旨,随后以皇帝身份接受接受朝廷行礼,然后出发赶赴京城,谁都不知道他第一次来北京就把北京闹了个底朝天,从而开始了自己复杂的长达四十五年的皇帝生涯。

5、 裕王朱载坖

朱载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他是庶出皇子,本来无缘皇位,但是诡异的是他的七个兄弟都死在父亲之前,最后就剩下他一个人,到了这个时候皇位不给他给谁呢?不过由于父亲的固执,他无法以皇太子的身份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最后只能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

朱载坖是少有被后世记错名字的皇帝,现在的人一提起嘉靖的儿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总是将其写作朱载垕,这一切都是因为流传最广的《明史》写错了,而明史之所以写错就是因为他们采用的修史资料是《皇明大政记》,其作者朱国桢将朱载坖误写成了朱载垕,在明朝确实有人叫做朱载垕,这个人是朱载坖的同族兄弟,衡王府的一位郡王齐东王,如果皇帝也叫朱载垕,那么这位齐东王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和皇帝同名。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8)

明朝留下的《明实录》也记载了“上命皇第三子名载坖,第四子名载圳”,中国的藩属国朝鲜王朝也明确记载明穆宗就叫朱载坖,当时坚决拥护朱载坖的大臣陈以勤为了增加朱载坖的继位机会,曾经用拆字的办法证明朱载坖是天生要继位的“乃生而命名,从元从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同时明朝皇帝除了朱见深之外没有改名字的习惯,因此明穆宗胶朱载坖确定无疑。

虽然朱载坖名字好,出身皇室,但是他前半生过得并不幸福,因为他从小就不受父亲宠爱。嘉靖皇帝是明朝最为复杂的皇帝,他这个人很聪明,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和官场老油条斗智斗勇,最后大获全胜,不理朝政放任党争,却背后牵制让这些文臣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过聪明的人一般都有缺点,就是自大,嘉靖帝就认为自己最聪明,从而谁都瞧不上,这也使得他一生很孤独。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19)

他一生父亲早逝,兄弟姐妹早逝,妻子早逝,儿子夭折,这让他很孤独,最后他迷恋上了道教,在听了道士的话后,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儿子早逝完全是因为“二龙不相见”,皇帝是龙,皇子是龙,但是天下只能由一条龙,二龙相见必然会死一个,因此他对自己的儿子基本不相见,同时嘉靖皇帝也不喜欢朱载坖的母亲杜康妃,这进一步加剧了朱载坖在宫中的劣势,使得他不得不过了将近三十年孤苦伶仃战战兢兢的生活。

嘉靖十八年,在朝臣的一再要求下,嘉靖皇帝册封自己的次子朱载壑为皇太子,三子朱载坖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

在庄严复杂的册封仪式结束后,两岁的朱载坖自然累的睡着了,他身边的人想看看裕王大印长什么样子,可是打开后一看,顿时傻了眼,因为拿出来的大印上面居然写着“皇太子之宝”,给错了大印这可不是小事,吓的随从连忙给送了回去,大家都认为这只是册封中的一个小失误,谁都没想到几十年后朱载坖真的当了皇帝。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20)

在这次册封十年后,皇太子朱载壑突然死了,他并没有后代,因此新的继承人自然是嘉靖的儿子,而朱载坖作为三子,自然具有优先权。

可是嘉靖帝认为太子早逝完全是因为“二龙不相见”的原因,因此他坚决不再立太子,而且他也不喜欢朱载坖,当初杜康妃去世,朱载坖悲痛异常,奏请父亲希望伟母亲守孝,这让嘉靖十分生气,你母亲死了我还活着了,怎么能穿丧服,“应避至尊,不宜重服”这让朱载坖倍受打击从此养成了懦弱担心受怕的毛病。而嘉靖帝偏爱老四朱载圳,由于这个原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谁才是下一任皇帝,严嵩等人认为朱载圳受到喜爱明显是下一任皇帝,因此拥护朱载圳,而徐阶等人坚持立长的朱载坖。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21)

在当时严嵩等人掌握大权,再加上皇帝喜爱,朱载圳对太子之位势在必得,因此飞扬跋扈,十分高调,而朱载坖则每天获得战战兢兢,虽然他无意争夺皇位,但是作为实际上的长子,他是弟弟天然的竞争者,如果弟弟真的成了太子,他毕竟死无葬身之地,而且他也无法向父亲说明自己的担心,因此获得十分窝囊,甚至于连严嵩一党都看不起他,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故意克扣朱载坖的俸禄,使得裕王府陷入困境,最后实在没办法朱载坖只能放下尊严香严世蕃行贿服软才得到自己该得的俸禄。而且严世蕃因为要拥立朱载圳,故意陷害朱载坖,试探他对严嵩怎么看,最后多亏老师高拱解围才混弄过去。

嘉靖虽然放任严嵩和徐阶等人争斗,但是他时刻控制着让他们争斗在自己能够控制范围之内,但是他对朱载圳高调争夺储位,拉拢大臣十分不满,于是在嘉靖四十年,下令朱载圳就藩德安,将其赶出了京城,而朱载坖则因为低调不参与其中受到父亲表扬,留在了京城。

朱载圳虽然被赶走但是他在京城还有支持者,东山再起未必不可能,没想到嘉靖四十四年,他突发疾病死在了德安,对于这个儿子嘉靖帝没有丝毫怜惜甚至说出了“此子素谋夺嫡,今死矣。”

朱载圳死了,朱载坖成了嘉靖活着的唯一的儿子,那就是稳稳的皇位继承人,下一任皇帝啊,不给他给谁啊?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封朱载坖为皇太子。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22)

但是嘉靖帝丝毫不理这茬,甚至于忌讳别人谈论继承人的问题,而且依旧不见儿子朱载坖,他不吐口朱载坖依然地位尴尬,说他是继承人吧,他是皇帝唯一的儿子,说他不是继承人把也可以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不是皇太子,在嘉靖四十五年这一年朱载坖依旧尴尬的战战兢兢的煎熬着。

嘉靖四十五年,长年炼丹吃药的嘉靖帝终于毒发身亡,内阁首辅徐阶见状马上将嘉靖帝送回紫禁城,然后找来朱载坖,让他们父子相见,因为只有这样,朱载坖才能合法没有疑问的成为新的皇帝。

嘉靖帝死后,历经煎熬的朱载坖终于登上了皇位,成为大明新一代皇帝,成功的从藩王转身为皇帝。值得一提的是他颁布的年号是“隆庆”。这个年号没有太特殊的意义,就是特大的喜庆,他借此来表示自己继位的喜庆,不过对于这个年号人们都感到很别扭,因为毕竟老爹刚死,你就表示隆庆,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不过朱载坖可不管那些了。

6、信王朱由检

朱由检是大一统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的人。

朱由检出生在万历三十九年,他的父亲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父亲则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23)

虽然朱由检一出生,爷爷就是皇帝,父亲是太子,但是他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这是因为他父亲的这个太子当得特别憋屈。

朱常洛作为万历帝的长子并不被万历帝喜爱,地位远远比不上弟弟福王,万历帝一心想立福王为太子,只不过由于文臣一边倒要求立长,万历帝实在无法招架,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国本之争后才立了朱常洛为太子,不过万历帝并不给予朱常洛相应的太子待遇,因此朱常洛成为明朝二百多年间最寒酸的太子。

既然皇帝不重视太子,自然也没有人瞧得起朱常洛,这让朱常洛很气愤,可是他却不敢在外面发泄出来,毕竟父亲正等着找借口准备废掉他,因此他只能将怨气发泄在自己的宫中,朱由检的母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朱由检五岁的时候因为触怒朱常洛而被朱常洛杖杀,由此朱由检小小年纪失去了母亲。

母亲死后,朱由检就成了管的“孤儿”,父亲不管他,只是把他交给自己被称作“西李”的妃子照看,但是没多久就又被交给了另一个被叫做“东李”的妃子照看。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24)

朱由检十岁的时候,爷爷万历帝去世,历经磨难的父亲朱常洛终于登上了皇位,可是没想到仅仅一个月,朱常洛就追随父亲而去,仓促之间,大哥朱由校被拥立为皇帝。

朱由检兄弟一共七人,五个都夭折了,仅剩下朱由校和朱由检两个人,朱由校由于父亲不受重视,因此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年纪轻对朝政根本不感兴趣,同时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的蛊惑,他一心只想自己干自己想干的事,醉心于木工活,成天玩乐,对于仅剩的这个弟弟,他也只是例行公事的册封为信王就此了事。

大哥在位的七年,明朝各地已经大乱,朝廷内部也是混乱一片,此时朱由检逐渐成年,面对混乱的局面,他不甘心祖宗就这样败落,但是去无能为力,毕竟他只是一个空头王爷,手中无权无势,根本无法对朝政有任何影响。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25)

朱由校胡玩了七年,结果因为坐船游玩落水落下病根最终病死,不过在病重这段时间,朱由校突然清醒很多,他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不禁为自己死后明朝局势担忧,他的儿子都夭折了,这个皇位传给谁才好。

这个时候他的皇后表示应该传位给他的兄弟朱由检,朱由校这才想起这个弟弟来,他仅剩这一个亲弟弟了,自己无后理应传位给他,于是他找来了朱由检,当朱由检来到他面前的时候,朱由校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这个句话把朱由检吓一跳,他赶紧向哥哥表示自己绝没有这个心思,哥哥理应万岁。朱由校打断了他,兄弟两个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推心置腹说话,朱由校要求朱由检不能推辞,自己死后继承皇位,一定要保住祖宗传下来的大明江山。

在决定了继承人后,朱由校心情十分舒畅,他对大臣黄立极表示 “昨天召见了信王,朕心甚悦,身体觉得稍微好些了。”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久之后朱由校就死了,在死前他当着大臣和魏忠贤等人的面宣布朱由检继承皇位,由此朱由检从信王变成了大明皇帝,而谁也没想到朱由检居然会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

历史上兵力最多的藩王(从王到帝从藩王到皇帝的六大藩王)(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