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注:小编偶尔在一本1978出版的杂志中《旧事重提 民初晋江名妓凌菊仙冤启》,此文勾起小编的兴趣,但细看全文,即无明确说明《冤启》的所指何事,也无始末,全篇语焉不详,甚至连凌菊仙控诉对象的姓与名皆隐,只叙述过泉州城曾发生过凌菊仙散发《冤启》之事。此种混沌笔法引发小编强烈的好奇心与久违的强迫症,为查明真相,在连续几天时间内,小编动用国内外多种文献查询手段,最终将此事来龙去脉了解清楚,顺手钩沉凌菊仙所控诉的这位泉州名士之过往及其人生终结后事。。。。

一、《凌菊仙冤启》始末与内情

小编从1935年的文献中找到了这篇曾经引起轰动的《凌菊仙冤启》,该篇洋洋洒洒千字,前半章数百字均采用骈四俪六的文体,几乎句句典故,若非大家,断然写不出此类精致文体,后半章则采用当年的白话文风,前后风格明显不一。当年泉州坊间认为《冤启》是本地傅、陈两位文人所代笔,小编曾将《冤启》一文请教陈氏后人,但他也不能断定。小编个人认为:陈为泉州清末举人,见识多广,平生又嫉恶如仇,四六文自是手到擒来。而傅为清末秀才,擅散文,后半章很可能是他所写,两个大咖合作,为人伸冤,当属佳话!当然这仅是小编的猜测而已,大家不必对号入座。

秦淮八艳的真实历史(从民初晋江名妓凌菊仙冤启探寻泉州名士)(1)

秦淮八艳的真实历史(从民初晋江名妓凌菊仙冤启探寻泉州名士)(2)

《凌菊仙冤启》原文

《凌菊仙冤启》一文,最早出现于1920-1930年代(当时以纸质文本四处散发,30年代后亦有杂志重载),该文以凌菊仙为第一人称自述,全文内容梗概大致是:因凌菊仙年少失去双亲,沦落于歌楼之中,但仍坚守贞操,自老李对她一见倾心后,以“七十金”帮她赎身脱籍,迎娶回家,双方婚姻十年,期间生下一子,但老李后来又看上了其他女子,娶入家中,对凌菊仙越来越厌烦,便与一名无赖合谋,骗她外出游玩,便把她给逐出家门抛弃。《冤启》后段痛陈老李历来种种风流韵事,一经散发后,顿时引起广大反响,之后在泉州城内甚至厦门,都引起不小的关注,也算是当时人们口耳相传的八卦事件吧。

那么凌菊仙是谁?她所控诉的老李又是谁?

说凌菊仙是名妓,但此妓非彼妓,乃是旧时代对歌女、舞女的蔑称。事情发生在民国初年,大约在1912-1920年之间,泉州城內东大街晋江县府斜对面,有一间茶楼名叫“第一楼”,楼上楼下都有东西廂房,均租给人开设堂子班。其中有一个菊仙堂,里面有名妓凌菊仙,江西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理,京调唱得字正腔圆,因此声名大噪,远近闻名。泉州的风流名士,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莫不趋之若鹜,拜倒其石榴裙下者,大有人在。当时泉州有一位李姓名士,在茶楼见到凌菊仙后,仰慕其歌艺身段,遂大力追求,后来终成正果,迎娶回家。

秦淮八艳的真实历史(从民初晋江名妓凌菊仙冤启探寻泉州名士)(3)

小编按:此图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四月十八《环球画报》第十期介绍上海凌菊仙的专文,凌菊仙应是当时颇为常见的花名。泉州版的凌菊仙是江西人,而此文中凌菊仙为江苏人,料想应不是同一人,但二人都是同时代的歌伎,故小编乃借此图以令读者观想当年泉州凌菊仙之风采而已,请读者们不要介意。

据说凌菊仙自小有遗尿的暗疾,在与老李耳鬓厮磨的几年里,虽有尴尬,但毕竟情到浓处也不嫌弃,后来老李有了新欢,便以此疾为由休了凌菊仙,《冤启》中所说的无赖,其实是一名曾在清朝时代时当过衙役的满族人,姓那,名榜,住在泉州井亭巷,周围邻居都叫他为榜头,人高马大,满脸横肉。

二、王爷李的一些历史

在1935年杂志中的另一篇文章,专门提到这位老李,其绰号“王爷李”,乃源自老李青少年时代骄纵霸道之故,小编仅为探史,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不为揭人,故不便透露老李的名与字,为叙述方便,小编就在文中以“王爷李”代称。

据1935年的文章称,王爷李当年46岁,那么推算一下,他大约出生于1889年前后,他的父亲是泉州一名举人,家住泉州城X巷,王爷李本人也才高八斗,毕业于福州法政专门学校,虽从法政,但他自古文章家承,诗书双绝,并自己发扬了一门国学。王爷李为人风流倜傥,娶过几个妻妾,曾任泉州多个学校的校長(或负责人或创办人或教员),又任著名军阀高义的秘书,还当过军阀陈国辉的军师,大约1927年,他就任泉州市政局长,还有一说,也任过禁烟局长。在上世纪20-30年代,在泉州,无论是文化界、教育界、政治界与军界中,王爷李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民国十八年(1929年)厦门《昌言报》刊载一则关于王爷李的报道,文中称其是高义的秘书。

秦淮八艳的真实历史(从民初晋江名妓凌菊仙冤启探寻泉州名士)(4)

民国十八年(1929年)十月八日,厦门《昌言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风流韵事自古是才子佳人的标配,王爷李出身晚清,自有当时文人的风流雅兴,人无完人,不必苛责,如果抛开王爷李的情史,世人会惊讶于他为泉州所做的贡献。

早在清末,王爷李就是泉郡官立中学堂(即今泉州五中)的教员,民国初年,他在教育界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曾担任过陈埭聚书回族小学名誉校长。1916年,他又与同学创办泉州私立中学。1935年,王爷李创办XX国学专修班,后改为XX中学。1941年,又与吴增、陈泗孙、汪波等人创办建国初级商业职业学校。

王爷李自小习练诗词,后成为温陵弢社的成员。这个温陵弢社很有说头,该社成立于1934年,至1949年后停止活动。社员们以吟咏生活、描画自然、切磋诗艺为乐事。弢社首先由泉州贡生苏大山(荪浦)倡议;两名进士(1904年清代甲辰科进士)——居泉州城区的林骚(醒我,籍晋江)、吴增(桂生,籍南安),八位举人——汪煌辉(照六)、曾遒(振仲)、王冠群(立峰)、宋应祥(云五)、苏镜潭(菱槎)、吴国藩(菊尊)、杨家栋(柏香)、洪锡畴(禹川)等诗坛名宿的支持响应而成立,众多秀才更是慕名而至。参加者主要在泉州城区,还有旧泉州属县,海内外,以及客居泉州的人士,如永春举人郑翘松(苍亭),惠安秀才李慕韩、张棻、杜唐,南安秀才黄玉成,及后来赴南洋任教的杨昌国、李根香和在泉州任教的包树棠等。社员也有非科举出身的,如本文主角王爷李、黄紫霞、杨昌国、陈祥耀等。由此可见王爷李在泉州文化界的地位。

其实自1942年后,王爷李已较少参加社会事务,当时正值抗战,他潜心在自家开办补习班,大约还是发扬他的某门国学,或是教授古文诗词,倒也自在悠哉。请看以下这则广告:

秦淮八艳的真实历史(从民初晋江名妓凌菊仙冤启探寻泉州名士)(5)

《福建日报》1942年2月25日广告版载:李XX在家课徒:凡肄业以上初中男女学生愿意补习国文者,请到泉城X巷二十六号报名取阅简章,在馆通学听便,分甲乙组每日授课二小时,上午下午任自选择。卅一年二月廿日。

至此,王爷李不理政治,醉心国学诗词,闲时与泉州一些著名文化人往来应酬,如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爷李曾就与泉州诗人林骚、苏大山,曾振仲、李根香、庄为玑等人一起游宴唱酬,不亦乐乎。

值得一提的是,王爷李还与弘一法师多有来往,两人来往的资料还不少,为避文章拖沓,小编仅附王爷李悼念弘一之诗词以供读者参详。此外,王爷李在书法、美术的功力、鉴赏与收藏方面也很有成就。

秦淮八艳的真实历史(从民初晋江名妓凌菊仙冤启探寻泉州名士)(6)

1943年,王爷李”所著《弘一法師示寂志感》及《弘一法師荼毘再賦》等二首诗。

如果王爷李的人生到此结束,那么他也应在泉州各类文史中被书上一大笔,然而造化弄人,改朝换代后,王爷李竟被定成劣绅,年过60,被押上公审大会,断送了性命。据《江声报》1951年3月24日载《泉、惠镇压反革命份子 李XX等十一名伏法》:“【本报泉州通讯】……李XX,系本市有名劣绅,在反动政府时期,勾结官吏,争权夺利,解放后,仍勾结香港中美合作所特务蒋介琛(已枪决),于1950年6月间向本市各商户勒索款项,为匪部活动经费,企图助匪为虐。”

秦淮八艳的真实历史(从民初晋江名妓凌菊仙冤启探寻泉州名士)(7)

厦门《江声报》1951年3月24日

如报纸所言不虚,那么只能说王爷李的胆子也太大了,都解放了还敢敲诈勒索,为国民党筹款,这下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小编瞎评: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应也扬善也不隐恶,尽量不被既有立场左右,如实地还原历史场景、还原其人生平,还原真实人性,才能刻画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如本文中的王爷李,历经清朝、民国、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角色转换实属不易,失足难免。作为泉州一代名流,他的人生丰富多彩,但风流并非王爷李的标签,充其量只是人性的真实流露,军政站队也不是评价其功过的标准,那只不过是受时代力量驱使罢了。倒是他对清末至民国泉州的文化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才是其人生亮点。只可惜目前的文史资料,提及他,只有名与字,连寥寥数语都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