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零九(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寒气重的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寒气重的注意事项(养生要注意防止寒气的侵袭)

寒气重的注意事项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零九。(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黃帝內經·五藏生成篇》

(接前文)再往下看,“得之沐浴,清水而卧”,这个地方的“清水”不是说水特别清澈,这地方的清就是冷水的意思。《素问吴注·卷三》里边注解∶“沐浴则湿,清水则寒,卧则气入于内,寒湿从之而入,同气相求汇入于肾也”。沐浴可以,但是沐浴之后没有把身体擦干,还有很多潮气,这时候随着湿气一起入睡,阳气往里走,湿气就随着身体的气血往里归藏,一下就进入身体里边,就得了寒湿的病。

在这里也提醒一下读者,《黄帝内经》这里总在提醒这个病是怎么来的。既然提醒你了,以后就得注意。这病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沐浴之后,清水而卧,尤其是晚上,别用凉水洗。因为晚上洗完澡之后很快就要入睡。这时候一定要把身体擦干净,尤其是头发一定要擦干,用吹风机吹干也行,用非常干燥的毛巾擦干也行。总而言之,不要带潮湿的气入睡就行。整个头发上的湿气全干了之后再睡觉,这时候湿气就不容易侵袭身体。

古人很有意思,古人沐浴大多数都是在早上沐浴,不是在晚上沐浴的。在这里就提醒一下大家,男生还好,男生头发短,用毛巾一擦就擦干了,女生的头发特别长,洗完头之后湿漉漉的,这时候一定要彻底擦干净之后再睡觉,千万不要带着一头湿湿的头发,身上都没有那么干就睡着了。醒来之后就会感觉到关节疼,肚子寒,就是所谓的“积气在小腹”,这些问题就出来了,这都是自己平时养生不注意所导致的。

咱们既然懂了这方面就得会养生。多年前我治过一个患者,患者有一次在瀑布底下玩,大家想想瀑布从上面流下来的水,水是流动的非常寒,他的脚就在瀑布流下来的水潭里边站了大概一个多小时,那是夏天,大家注意,夏天浑身的汗毛孔张开了,水特别冷刺骨,站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把腿站的都木了,这时候他出来了,当天晚上的腿就开始凉,开始冷。然后一晚上腿都没暖过来,第二天还是凉,脚特别凉,她很苦恼。后来找我看病,我就用温阳化气的药,尤其是温阳的药,比如桂枝、干姜这些药物给她进行调理,用到当归四逆汤,那个时候还用上了附子,虽然用附子一定要谨慎,但是有一些患者该用还得用,给她温阳温了好长时间,外面用上艾灸,用上沐足粉泡脚,内外兼施。大概治了半年之后,才把寒气从身体里排出来。

我这样问她,为什么跟你一起去水潭在里边站着的其他好朋友都没有你这病,人家可能就是当天下午一直凉着,到了晚上就好了,或者凉了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好了,为什么你不行呢?其实还是内脏的元气不足,说白了还是肾中的元气不足,肾阳虚。内在虚了,外面的邪气就趁虚而入。所以我们平时养生一定要把五脏的气养足,这样外邪就不容易入侵。同时《黄帝内经》提醒我们不能清水沐浴而卧等等的类似提醒。

一些得病的原因,比如“得之疾使四支,寒暑当风”等等,这些都是提醒你这是得病的因素。(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以后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不当的动作,这些不好的习惯都得克服掉。也就是说内脏气充实,外在又避免外邪的入侵,所以身体就健康,就不容易得病。后来这位女士我给她调了好长时间,最后把全身的五脏的气血都给调好了之后,她就说比得病之前身体还要好,这实际就是原先她得病的时候身体弱。

既然学《黄帝内经》,听了这么长时间,就要把它落实到生活中去,不能听是听,做是做,没有归到一起,你就没法受益。所以我们看到肾痹的这个病,大家就知道一定要避免寒湿之气入侵。《黄帝内经》只是举了一个案例,现在的情况挺多,不仅是沐浴之后清水而卧,从冰箱里拿出来凉的东西直接吃,或者是夏天出一身汗,然后空调直接吹等等,类似这样伤阳气的方法特别多,以此类推,就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零九。(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