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并传于后世。其中有些篇目业已成为当代学子的必修课,其中的“卫风•氓”被选入了新的高中教材。

卫风氓原文及译文(氓下1)(1)

翻开选自《诗经》中“氓”的这篇文章,不由得想起几年前给初中生讲述《蒹葭》一文时的情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卫风氓原文及译文(氓下1)(2)

当讲到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伊人”的朦胧,令追寻者感到扑朔迷离。当讲到“伊人”可遇而不可求的时候,有的学生面颊微红,有的则是四面环顾,有的还大声地朗读着……

对于初始接触有关爱情作品的初中生,他们被波动了心弦,你看他们的举止,有的往桌下埋头,有的表情上羞愧,有的半掩着红润的脸庞,那时的一幕幕情景,至今还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卫风氓原文及译文(氓下1)(3)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从表现形式上看,属于古代的民间歌谣。它不仅写到了婚前郎君追逐“伊人”的情景,也叙述了婚后“伊人”的生活境况。诗中的女主人公,既回忆了恋爱期间男女相互爱恋的甜蜜,又讲述了婚后丈夫对待情感的三心二意,以及女子倍受虐待的痛苦。

第一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an,读一声)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他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抱着布匹来市场交换丝绸。其实他不是真的来交换的,而是走到我的近前商谈婚事。我送他渡过淇水,一直送到了顿丘。不是我要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找到好的媒人。但愿你不要生气,到了秋天你就来迎娶我吧。

第二章

乘彼垝(gui,读三声)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shi,读四声),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登上那早已残破的墙头,来眺望复关的方向。复关没有出现自己盼望的人,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郎君已经从复关过来了,他又说又笑地来到近前。你用龟壳占卜,再用蓍草占卦,卦象的结果没有不祥的征兆。那你就用车来迎娶我吧,我带上嫁妆就嫁给你了。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当桑树的叶子还没有落的时候,桑叶还是那么鲜亮润泽。哎呦你们这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啊!年轻的女子啊,请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之中。他们男子沉溺在爱情中,还可以脱身。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可就无法摆脱了。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当桑树的叶子将要掉落的时候,它的颜色呈现出枯黄的样子,随着风儿纷纷地掉落下来。自从嫁到你家,多年忍受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流势汹涌,浸湿了车上的布幔。我也没有什么差错,可是男子却有了二心。他的爱情没有定准,感情上反复无常。

第五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多年来,我恪守着为妇之道,繁重家务劳动没有不干的。起得早睡得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实施凶暴。兄弟们不知我的遭遇,还不时地讥笑我。静下心来细细想,只能独自伤心落泪。

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当初曾和你相约一同到老,可是偕老的约定却让我怨恨不已。淇水潺潺终有岸边,沼泽地广但有尽头。回忆儿时多么快乐,玩笑时我们和谐快乐。海誓山盟的诚恳,哪里会料到你违反誓言。违背誓言你无所顾忌,既已终结那我们就算了吧!

纵观全诗,共计六章,采用四字格短语的形式,每章十句,规整划一。从内容看完整地讲述了古代女子婚前的爱情和婚后遭受屈辱的境况。

第一章,故事起始于女子的回忆:一位男子假借抱布换丝的幌子,到集市上与“我”谋划结婚的时日。男子在集市上寻找爱人的眼神和羞愧的表情,一对恋人和风细雨的交流,女子的好言劝慰,直到分手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犹如现实的画面真实感人,如若视屏在线。

第二章,久思的急切,渴望的情思,哪怕是岌岌可危的墙头,也要登高的望远,寻求恋人时泣涕涟涟的情景,历历在目,感人至深。

当男子进入自己的视线内,“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女子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好一个痴情女子的果断,无不感人至深。“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对于第三章,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位女子,将婚后的感想向一代年青人所作倾诉。年青貌美的女子犹如桑叶一般亮润光泽,你们不要像斑鸠那样,因为桑叶的油润光泽和桑椹口味的甜美而过于贪吃。

年轻的女子啊,请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之中。他们男子沉溺在爱情中,还可以脱身。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可就无法摆脱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由此抒发诗中女子主人公,对于古代社会男女在社会地位上不平等的愤懑之情。

这一章以绘景入笔,展开心语的外化:“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是主人公心绪的外化。这就等于说“话在此(景)而意在彼”。

人们经常采用“赋比兴”的这个表现手法来评价《诗经》,这种“话在绘景而情郁于中”的艺术表现的技巧,人们称其为“赋比兴”中的“比”。朱熹《诗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亦为“兴也”。二者皆以桑树起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而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氓的负心和怨恨。表述了多年来,即使是生活上有多么的寒酸贫苦,我依然是从一而终,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和背信弃义。

第五章,接叙她婚后多年的操劳。诉说自己恪守妇道,不分昼夜,辛苦劳作,勤俭持家。当家业稳定之时,“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男子却对“我”实施家暴,让不明真相兄弟们讽刺耻笑。我只好独自一人,默默地垂泪。

女子的直言诉说和以泪洗面,反衬男子婚前对于女子的追求,完全是虚情假意的;婚后的喜新厌旧,横蛮无理的粗野行径,所引发的女子哭诉,完全是对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批判和控诉。

第六章,在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的同时,“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进一步谴责“氓”的虚伪和欺骗,“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对于“氓”的背信弃义和道德沦丧,女子奋起反抗,尽管是软弱无力的,但是再也绝不能在委曲求全的成为男子奴隶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纵观全诗,我们在表达方式的叙事、抒情和比兴中,感悟到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怨妇初始的恋情,到婚后对家庭生活的怨恨,表达了她悲愤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我们从中深刻地感悟到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卫风氓原文及译文(氓下1)(4)

如果说,与《蒹葭》一诗的作比较,感觉到的不是甜蜜美好,而是一种哀怨和愤懑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