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洋淀地区,每当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供奉“灶君神位”,附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这个神位就奉在各家的大锅台上,享尽人间烟火,主持着各家的一日三餐。

白洋淀美食攻略大全(大锅台白洋淀饮食风情之二)(1)

不大的房子里,一条大炕几乎占去了一半的面积。靠着向阳的窗户,大炕的一角砌嵌着白洋淀人的大锅台。大锅台的高度能到大炕的腰部,大锅台上坐着大铁锅,锅沿和灶台连接处密不透烟,灶台有砖面的、水泥面的,也有瓷砖的,都非常平滑干净,灶台上放着必备的炊帚、勺子、铲子,墙上挂着箅子、笊篱、抹布,大锅有木板粘制的锅盖。平着大炕铺着几块木板,覆盖了整个灶台,成为大炕的一部分。灶口在不做饭的时候用砖堵着,整个大锅台干净利落,不用问就知道女主人持家有方。

大锅台上一口大锅,一日三餐,酸甜苦辣,调剂众口,内外当家。大锅的味道有严格的家的属性,生活的气息浓郁的无法淡化,不论走到哪里,离家多久。表姐已经出嫁多年了,可总爱往娘家跑,她说不闻娘家的大锅味儿,过日子都没精神,象丢了什么东西,所以姨妈的大锅台至今还在用着。

当朝阳从东方升起,其他人还在熟睡,姨妈早早起来,点起大锅先熬米粥。粥很稀,实际是米饭汤,这是多年的习惯,几乎也是每餐必备,基本不喝那种浓稠的米粥。白洋淀人吃米饭在不同时期,状态是不同的。困难时期,大米是稀罕物,不够吃干饭的就多加些水,熬成粥状,连稀的带稠的都当了。有时候还掺和小米,高粱等杂粮。大米充足的时候,当然就吃干饭了,吃完了饭还有爽脆的锅巴。大多的正餐是这种饭汤,另配其他的主食。

熬好了米饭汤,灶里不用再添新柴。姨妈把箅子放入大锅,然后把足够的饼子或馒头等一应吃食在箅子上放好,盖上大锅盖。一会儿的功夫,熟悉的味道弥漫在屋里,飘出窗外,唤醒了沉睡的家人。虽是粗茶淡饭,但是出外一天的劳作,心神饱满气力充盈。等到日入而息,大锅台的一顿热饭,立解全天的疲劳,剩下的就是劳作之后的浑身舒泰。那种感觉是独有的,不可遇不可求的。只有家的大锅台做出的一日三餐,只有这种日常的作息,只有这种融为一体的相守,才能、才可以在多年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中调出如此本真的和谐的味道。

白洋淀美食攻略大全(大锅台白洋淀饮食风情之二)(2)

大锅台上一口大锅,每天都变换出各种不同的吃食和味道。什么“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烙饼摊鸡蛋”,什么蒸着咸煮着薄等等。过年过节的丰盛和讲究,更是尽显其所能——大炕沿上铺上报纸,放上置办的食材和刀案用具,把袖子一挽现场操作。既使来了客人,也不需要停止,招待客人一点也不耽误。熟悉的操作自然的融入期间,成为招待客人的最好的热情,客人自有如归之感,甚至随时可帮上一把手,象在自家一样自然,待客的功能使主客都乐此不疲,亲密无间。

主厨当然还是妈妈,始终带着幸福的笑。偶尔把做好的美食让孩子先尝为快,一句“真好吃”,更使妈妈脸上乐开了花。难得清闲的家人们再也舍不得离开这个场景,等待着大锅台上的杰作,毫不吝啬地体味着生活的美满。

白洋淀美食攻略大全(大锅台白洋淀饮食风情之二)(3)

小虾糊饼是白洋淀大锅台的特产美食。把小虾和在玉米面里而保持小虾的均匀和完整,摊铺在大锅里手工成形,不用擀面杖,也不用象烙饼一样翻锅。这个状态旁观看来,随便用手或筷子搅拌一下,直接从面盆里一块一块地烙在大锅里,一拍一按小块连成大块,直到糊满整个大锅,再烙到焦脆,掰一块放在嘴里越嚼越香。通红的小虾不规则地镶嵌在金灿灿的棒子面里,没有任何精雕细琢的痕迹。大道至简也是大锅台的美食境界。

与大锅台匹配的还有高高悬挂的饽饽篮子了。屋顶正中的檩上垂下一条绳子,绳头栓一个或木或铁的钩子,每顿饭后把剩下的饼子窝头放入蓝内,挂在钩子上。菜一般是剩不下的。日子过得紧,这个饽饽篮子在讲究卫生防止损坏的同时,曾一度是我们心中的向往。

大锅台维系着全家人的生活,不容侵犯和亵渎。邻里之间小孩子们闹矛盾,一说“我砸了你家的锅”,是比骂街都要狠的话,大人们更是知道大锅台的分量,也知道它对一家人意味着什么。尽管有恩怨纠葛,也时有打架甚至伤人的事件,但没见过真把人家大锅砸了的。

白洋淀美食攻略大全(大锅台白洋淀饮食风情之二)(4)

如今的大锅台已成了店家的特色了,“一家之主”也不甘寂寞,走上了风口、服务四海宾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