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不成才"、"三天不打上房接瓦"、"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传统管教方式是不是依然是很多父母信奉的育儿黄金法则?父母担心孩子不能成才,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于是希望他学习好、本领强、正直、勇敢、善良。这些出发点本来都是好的,但是在面临孩子犯错或者达不到家长的预期期望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异常敏感。唠叨、抱怨、打骂……轮番上阵,直到看似把孩子收拾"服帖"了、自己消气了或者没有力气继续了为止。

但是,用这样低容错度、简单粗暴甚至偏激的行为应对孩子错误的教育方式,真的能教育出一个符合家长期望的孩子吗?大多数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

父母砸门(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1)

一、为什么有的父母会觉得"低容错""棍棒教育"是正确的管教方式?

1.受上一代的影响,容易进入思维的自动驾驶模式。很多父母就是被上一辈用这种简单粗暴地教育方式对待长大的。当孩子没犯错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父慈母孝,其乐融融。一旦孩子犯了错或者"不听话"了,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长此以往,父母们很难摆脱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哪怕明知道自己也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不妥当。但只要一生气,就会陷入"思维的自动驾驶模式",变成了自己小时候不喜欢的父母的样子,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砸门(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2)

2.对现状不满足,赋予了孩子超越实际的期望。部分父母目前的生活状态或者经济状态可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水平。用一句流行的网络语来说就是"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当发现自己的孩子也飞不起来的时候,就容易"气急败坏"。这类父母常常放大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我为了你,做了……,你怎么连……都做不好/做不到"。或者强加给孩子过高的期望 "爸妈没有什么出息,你要争气",但这个期望是整个家庭的期望,是父母的期望,却独独不属于孩子自己。

3.缺少育儿知识的学习,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应对孩子的错误。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当父母应该有个资格考试。因为太多的父母在没有任何育儿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就踏上了"父母"这个岗位。所以在面对很多育儿状况或者问题,包括怎么正确应对孩子犯错这件事情的时候,全靠本能反应,缺乏理性应对。

父母砸门(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3)

二、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犯错行为,会有哪些危害?

1. 孩子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在玩耍闹矛盾的时候,孩子还能和小朋友对骂几句或者对打几下。但是在面对父母威严的时候,孩子如果还嘴或者还手,可能结果会被揍得更惨。所以当我们打骂孩子的时候,他们大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家长们可能还相当满意孩子这种"听话"的状态,尽情地开始自己简单粗暴的教子表演。但是孩子在被外界袭击的时候,由于动物的本能,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当一味被动地被打骂和指责时,肾上腺素没法自然消退,所以他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比正常人高。长期累积下去,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容易激动、暴躁易怒。像移动的炸药桶,一点就爆。

父母砸门(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4)

2.孩子和父母渐行渐远,亲子关系出现裂缝。有的孩子习惯骗人,比如怕因为成绩不好,考试作弊或者偷偷改试卷的成绩;有的孩子就算在外面受到伤害也害怕告诉父母,比如有个知名博主讲了一个因为40块钱毁掉女孩一生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学校被同学和老师怀疑偷了价值40块钱的手表,于是老师让小女孩回家找父母要40块钱来赔给同学。小女孩回到家楼下,内心非常忐忑不安,不敢上楼。这时候遇到一个老爷爷,老爷爷问她怎么了,女孩大致说了一下自己发生的事情。于是老爷爷让女孩跟自己回家,和女孩发生了关系,然后给了她40块钱,最后女孩怀孕了。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造成了女孩不敢反抗同学和老师的冤枉,又不敢告诉父母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像一根独木漂在水中央,最后陷入了翻腾的洪流之中?父母都该反思,是不是自己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太过激烈,太过简单粗暴,给孩子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

父母砸门(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5)

3.容易患得患失。从小在父母的低容错压力下成长,变得越来越心惊胆战。害怕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又担心万一哪里没做好,会招致他人的指责。所以在学校上学或者以后工作时,自尊心水平会偏低,做事情不够自信,不擅于面对挑战。

三、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应对孩子的错误?

1.了解错误背后的原因:当我们收到孩子犯错误的信息的时候,不要急于批评和打骂。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生气说的话、做的事,往往不理性,容易让人后悔。理性状态下思考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父母先询问和倾听到底发生了什么。就算要惩罚,也得在了解清楚原委后,有的放矢,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惩罚他,以后要怎么做对的事情。

父母砸门(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6)

2.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而不要用消极后果来惩罚。比如孩子不吃饭:直接后果惩罚是指就算他饿了,也坚持不给他加餐,让他知道吃饭的时候就该来吃饭。而不是说:"你不吃饭,就不准看电视、玩玩具了。"这个就是消极后果的惩罚方式。孩子可能没法理解为什么,达不到教育效果。

3.正确地看待犯错这件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屏障。

过则勿惮改:惮是忌讳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犯错了,不要忌讳这件事。如果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的第一种反应是生气、掩饰,错误会越来越大,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去弥补它。所以不要怕孩子犯错,孩子犯错其实是学习的最好的机会。

父母砸门(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7)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最应该表达的是关爱和理解,犯错的时候是建立友好的同盟关系的最好机会,而不是教他怎么做的时候。一旦父母对孩子表现出了友好、理解、关心、同仇敌忾,父母和孩子就建立了同盟关系,孩子会更加的信任父母,这时候父母的建议或者教育孩子才能听得进去。

另外,除了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进行教育。另外一个好的教育机会是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才是帮他固定正确行为的最好机会。这时候父母要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这个行为叫做什么,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父母砸门(父母就劈头盖脸一顿打骂)(8)

结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摆正心态,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要和他建立同盟关系,成为无话不说的伙伴,建立信任,一起解决问题,纠正错误,携手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有哪些被简单粗暴纠正错误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深?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