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会再次感染吗?”“首批阳过的同事又阳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二次感染是怎么引起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次感染是怎么引起的(二次感染比例多高)

二次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感染后会再次感染吗?”

“首批阳过的同事又阳了,

是二次感染吗?”

近期,

二次感染是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首先要明确的是,那种几周内再次检查出阳性的基本不是“二次感染”,而是通常所称的“复阳”,即尚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体内感染的病毒没有完全清除,会出现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情况,但基本没有传染力。

二次感染,是指在一定时间跨度后,感染者康复后再次出现新冠症状、体内病毒量回升的现象。

相较于复阳,二次感染者体内病毒量相对较高且时间跨度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但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多,时间跨度也将缩短。

那么,与此前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率更高吗?重复感染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更大呢?

结论一:奥密克戎更易二次感染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率在逐渐提高,早期毒株Alpha的二次感染为0.57%,德尔塔的二次感染增加至1.25%,而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是Alpha的5.8倍,达到3.31%。

但即使这样,也有最少约85%的民众不会二次感染。

结论二:相同毒株二次感染机率小

哪些因素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率?与首次感染的毒株有关。

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不同谱系毒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毒株引发的二次感染机率较小。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便是奥密克戎BA.4/BA.5,再次感染这一毒株的人群占比仅为0.7%。

结论三:抗体有效性随时间递减

根据12篇相关学术报告,距离首次感染时间越远,体内抗体的保护作用越弱,便越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9月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在感染奥密克戎3到5个月间,体内抗体的保护性为51%,而当距离首次感染6个月后,体内抗体的保护性已低于25%。

此外,与Alpha、德尔塔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抗体保护性的下降幅度更大。

结论四:特定职业更易感染

二次感染的风险还和职业有关。

常暴露在病毒环境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更易二次感染,在《柳叶刀-区域健康(东南亚)》今年8月发表的相关论文中,调查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5日印度医护人员 (HCW) 的感染和再感染密度。

相较于学生、行政/文职人员,医师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其2.71倍,而护理人员的风险则达到2.89倍。

结论五:年轻人更容易二次感染

而从年龄上来看,根据8篇学术报告,相较于老年群体,年轻群体更容易二次感染。

而在二次感染的患者中,18岁至40岁的占比最大,为51.1%,其次是低于18岁、41岁至60岁人员,二次感染的占比分别为23.6%、20%。而老年群体的占比较低,61岁至80岁的占比仅为3.8%,而大于80岁的占比为1.4%。

需要解释的是,年轻群体更易二次感染,不是生理原因,而是与其社会活动情况有关。

结论六:疫苗能有效降低二次感染概率

那么,如何降低二次感染的机率呢?

根据意大利萨科等学者的研究,在意大利,未接种疫苗者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已接种者的2.9倍。

并且,随着接种针数的增多,二次感染的风险逐渐下降。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与感染后体内抗体一致,疫苗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结论七:二次感染重症率下降

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下降,包括住院率、ICU重症率、病死率等。

根据康奈尔大学流行病学组今年3月发表的研究,严重的二次感染是很罕见的,只有0.1%的病例出现了严重症状,且没有一例出现危急症状。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健康信息学研究所表示,即使是老年群体,二次感染所带来的住院风险都有所下降。

根据其今年5月发表的论文,在英国2264名长期护理中心居民中,再次感染患者的入院风险低于首次感染的患者,仅为首次感染入院的21%。

因此,对于二次感染,大家不用过度担心,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转自 |上观新闻

来源: 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