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文臣武将(容曜丹青之王室名臣之李渊)(1)

大唐高祖武德皇帝御容。这张画像,看起来武德皇帝李渊长的还是很面善,也是帅哥一枚啊,白净的面庞,比较有特色的是他的几绺胡须(两腮两绺,鼻下倒U形一把、嘴巴上一小点,下巴倒是一大撮。看来是个美髯公。黄色的龙袍清雅丹丽,配上白皙的面孔,头戴黑色官帽,脚蹬黑色官靴,很是协调,就是腰间的蟒袍玉带板的位置有点奇怪,高高的往上扶到胸部,不知咋回事。总之,这个武德皇帝看起来还是蛮顺眼的。关于武德皇帝的年号武德,查了下,还是很有讲究的:

“武德”年号的内涵,当从“唐”国号由来及李渊在登基改元前的各项活动文告中得知。

《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唐纪一》唐,古国名。陆德明曰“周成王母弟叔虞封龄唐,其地帝尧、夏禹所都之墟,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李渊祖父李虎,周阂帝时,追封唐国公。李渊取国号为唐,一方面是因为李氏家族世袭唐国公,更主要的是此地乃是上古圣德君“帝尧、夏禹”的旧都之墟。而古语有云“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

《尚书·太甲下》云“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阁不兴,与乱同事,阁不亡。”《尚书·咸有一德》云“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于常主,协于克一。”既然“非有德不王”“德惟治”,又德“主善为师”,那么李渊起兵于“尧、禹”旧都之墟,他认为自己是“受命之君”,且直接受命于“陶唐”,他的这种思想,在其太原起兵前后表露无遗。

画像左上角的题记,也就是绘画的内容。大概意思是说这幅画作是在紫光阁内保存,唐代的人物画像只有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这两个人。沈敦和叮嘱卢振铎临摹并识。这里说的是这幅画的来源。

这里面有三个点,我特别关注了,一下:第一,沈敦和是谁?第二,鲁振铎画家的概况。第三,紫光阁在哪里?

李渊的文臣武将(容曜丹青之王室名臣之李渊)(2)

正确的断句方式:沈敦和/属/鲁振铎/摹并识。

第一,沈敦和,不查则已,一查惊人,身份显赫,才华横溢啊。

沈敦和(1865-1920)字仲礼,又字默龛。浙江四明人。早年曾肄业英国剑桥大学法政科。历任南洋大臣翻译官、金陵同文馆教习、鱼雷学堂提调、江南水师学堂提调。1894年甲午战争时任南京、镇江、江阴和吴淞四炮台提调。次年改任江南自强军营务总办。1901年后任全国路矿局提调,兼开平煤矿、建平金矿总办。后定居上海,从事实业和慈善业多年,任沪宁铁路总办、中国通商银行总董。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为救援东北战地难民,以他为首的上海慈善家,筹集钱款,发起成立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任总董等职。著有《俄罗斯国志略》《英吉利国志略》《法兰西国志略》《德意志国志略》,均被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光绪年间有排印本。1906年在《寰球中国学报》上发表了《统一方言说略》。

第二,鲁振铎 没有查到关于这个画家的任何资料,除了这次展出中的这幅画作的作者

第三,紫光阁,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内,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为四方平台,后废台改建为阁,现为《旗帜》杂志社兼接见和宴请外宾的场所,目前不对外开放。。

紫光阁的建筑形式为上下两层的楼阁,前设5间,后设7间,通高18米,总占地面积达431.17平方米,屋顶为庑殿顶,覆绿琉璃黄筒边瓦,旧时用于皇帝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陈设功臣画像等

李渊的文臣武将(容曜丹青之王室名臣之李渊)(3)

关于李渊御容画像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说说这位抗金名臣——岳飞

首先,我对这幅画为什么是岳飞表示不理解,岳飞是个战功赫赫的武将啊,怎么一身文人打扮,还斯文的手执书卷做沉思状?除了座椅靠背上的虎皮靠垫,感觉有点跟他的身份搭边,其他的真看不出来,也不知真正的岳飞是否真的是这般文人模样?而且,更为奇特的是,我发现了很多这种达官贵人帝王将相的玉手,基本都是长长的指甲,武将留指甲,怎么上战场?我这文职打工人员,指甲稍长一寸就浑身都不舒服,总感觉指甲里有了脏东西赶紧要减掉,整体看兵书穿盔甲拿冰兵剑刀枪的武士,如何带着长长的指甲作战?感觉好奇怪。

看上图对岳飞像的指甲特写,好像还涂了指甲油啊,颜色是棕色的,拇指倒是白白的,不知是不是抹了白色的什么油,白白嫩嫩的武将之手,好奇怪。

李渊的文臣武将(容曜丹青之王室名臣之李渊)(4)

李渊的文臣武将(容曜丹青之王室名臣之李渊)(5)

这张画像是摹史可法先生,画家是清朝的黄坚,史可法是抗清名将,画家是清朝人,清朝画家能画抗清英雄,也是个有骨气之人。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 祖籍大兴 ,是明末抗清名将 、民族英雄 。高中课本学过关于他的英勇故事《梅花岭记》,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多看了两眼。

这里的史可法依然是文官形象,温和的面孔,胡子跟李渊有点像,也是络腮大胡子,都是美髯公,有意思的是,手指依然是削葱根一般都纤细,长长的指甲,又让我出戏了。

李渊的文臣武将(容曜丹青之王室名臣之李渊)(6)

这段内容,我看不明白,但是知道史可法先生导道邻,估摸这个介绍就是道邻先生小像吧。可惜具体内容实在看不明白,大概是:道邻公 梅花 岭所 风草动 壬午小雪

不猜了,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

李渊的文臣武将(容曜丹青之王室名臣之李渊)(7)

这个画面出自严纪德《行军图》,开始我还自作聪明的以为,他们行军匆匆,来不及吃饭,就拿个馕,边走边充饥,结果,一个轻柔的声音从身后传过来”这是护心镜“。仔细一看,好像真是,每个官兵的身上都有这个东西,不可能每个人都这样的方式带着馕,丢人啊!脸上一热,都没敢回头看,是个多么漂亮的知性美女,只好应和着:真是呢!

订正:清甲上护心镜在高级将领或是帝王盔甲上相当普遍。不是所有的官兵都有,上图中盔甲胸前挂的就是护心镜所在。

另,这匹战马的眼睛好有意思,萌萌的瞅着你,好像从来没见过什么世面似的,都要瞪出来了,是不是在看给它画像的画家啊,你干什么呢?

李渊的文臣武将(容曜丹青之王室名臣之李渊)(8)

《行军图》完整画面 作者严纪,网上也找不到任何记录,估计也不是个出名的画家。那这次展出的明清人物画像好像级别不是很高啊,或者说,不是特别的有名气啊。

不过,咱欣赏画作可没这么俗,我们看画,除了画作本事是否传神生动,还要看每幅画背后的故事,读懂画作里面的人,没有人,没有社会北京,没有历史,没有故事,就不会有灵魂。每幅画都有它的历史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是否画工有多高。单纯的一幅画只是一堆材料,没有任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