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评论员 陈进红

同学情是人生的一份重要缘分(潮评从室友到)(1)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13,这是浙大研究生高明合所住的寝室号。2022年9月开始,高明合和室友姜博丰、陈泽文、郑福军共同设立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313助学金”,每个月向基金会捐赠500元,用于资助来自西部地区有困难的浙大学生。四名男生约定,要将这笔助学金坚持至少20年。

这份捐助单笔金额不大,目前高明合是用自己研究生补贴及奖学金来支撑。和动辄百万千万的名人校友捐款不同,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捐助可以说是“平价”捐助,这份“平价”的捐助更显朴实温暖。看到这样的新闻,除了点赞,不少人估计在心里也会不自觉地掂量一下,这种的微光善举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

因为爱是可以感染的,更是可以传递的,313宿舍的捐助也是被学长们的行为触发而生。在浙大设立奖学金的宿舍不只313,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基金会此前收到校友以寝室名义设立的助学金项目已有四五个。2019年5月,浙大外语学院同寝室的四名同学与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了一份无固定期限的捐赠协议,设立“浙江大学外语学院229助学基金”,该笔善款主要用于资助外语学院家庭困难的本科生。2022年,浙江大学125周年校庆之际,又有外语学院325寝室的三位同学加入了“229”的爱心捐助。

而高明合和室友们的“313助学金”,也正是受到了229、325寝室的启发。从229到325再到313,变的是宿舍号码,不变的是不断传承的爱心和互相传递的善意。温情故事在高校持续上演,爱心也在一次次助力中传递。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对学子而言,这份“爱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充满正能量的宝贵一课?这份捐赠给予同学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滋养和情感上的激励,它让更多的学子相信,哪怕前方困难重重,身旁总会有人同在同行,彼此温暖,相互成就。

对于这份承诺说要坚持20年,也有网友表示担心,能不能做得到?高明合说他和室友们有“私心”,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希望以助学金为纽带,延续同窗之谊,“我在想一个画面:很多年后,室友都成了行业翘楚,我每个月挨个给他们打电话:‘大佬,别忘了转我200元’,然后聊聊近况,多好。”看来,这份承诺不仅是对爱心的坚持,更寄托了对友情的坚持。

一位哲人曾把友爱分为三种:“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善的友爱”。从一定意义上说,友善就是“善的友爱”,它源自人们对善的追求,传递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助。他们是室友更是“爱心合伙人”,他们将友情维系在一起的不仅仅是有用和快乐,更是对善的共同追求和落实。毕业有期,友情无期,这份承诺无疑寄托了“善的友爱”的期待和坚持。

因爱而连接,从一个宿舍到下一个宿舍,从几个人到一群人,这样的人际关系确实让人感觉“多好”啊。在价值多元,社会意识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阶段,我们尤其需要用“善的友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形成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乐善好施,善美成风,让崇德向善的力量蓬勃生长,让“善行浙江”金名片更加真实可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