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曾提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是指到了农历的九月中旬,我国很多地方的气温都降至0℃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

霜降算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这个时候的气温变化还是蛮大的,小研学也提醒大家注意增添衣物。

研学科普基地(研学中心科普)(1)

除了众所周知的霜降节气外,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74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布成立。

联合国的由来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实现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联合国”这个名称最早是在1942年出现的,它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在一月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时首次使用。当时正好处于二战爆发期间,26个国家派出的代表承诺其政府将继续共同对轴心国作战。

1943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宣言中,苏联、英国、美国和中国政府号召尽早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

研学科普基地(研学中心科普)(2)

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在华盛顿特区一座名为敦巴顿橡树园举行,在会议上,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家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了有111个条款的《宪章》,该宪章草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成立的宗旨是维持世界各地和平;保持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心。

首位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

二战时期,五大战胜国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最高权力。当时的中国席位代表为国民党政府,随着解放战争结束,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在被非法占据,直到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才正式走入联合国的舞台。

不过由于长时间的历史原因,中国占领重要岗位的职员凤毛麟角,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称,联合国系统有中国籍雇员450人,占总人数的1%,其中供职联合国秘书处的非语言类中国籍专业人员只有74名,低于联合国开出的136人额度。

这个时候小研学不得不一个人,首位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胡世泽。

研学科普基地(研学中心科普)(3)

胡世泽1894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父亲胡惟德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的胡世泽精通英、法、德、俄、汉和西班牙六种语言,是当时联合国里不可多得的人才。

胡世泽自1919年担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秘书之后,就一直在联合国工作,1920年任国际联盟中国代表团团员,及国际财政会议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

1926年任关税特别会议编纂处副处长,同年任督办中俄会议事宜公署专门委员。

1928年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兼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秘书,同年入外交部,任秘书兼总务司交际科科长。

1929年4月,派为行政院中心庚款委员会委员。1930年4月,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1931年任中苏会议专门委员,同年12月,任驻国际联合会全权代表办事处处长。

1942年12月,任外交部常务次长,1945年8月去职。

1946年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主管联合国托管及非殖民化事务,后任负责会议事务的副秘书长。

1972年在纽约逝世,终年78岁,联合国为此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联合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发表的《千字宣言》,在重申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旨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尊重平等、尊重自然和分担责任,这表明联合国已经建立起对其会员国具有普遍意义和基本价值的准则。

研学科普基地(研学中心科普)(4)

联合国不仅是各个国家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交流平台,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治理全球公共事务的力量,它反映着当今多元的世界格局,目前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组织可以比联合国更加有效、充分的审议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议题了。

除此之外联合国也推动了人权进步和世界非殖民化进程。《联合国宪章》把“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作为发展国际关系的基础,促进了战后民族自决思想的广为流传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非殖民化工作一直都是联合国的重要工作之一;《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其后衍生的各项人权文书系统性的发展为国际人权法,联合国首次为世界提供了国际人权标准,把国家对待个人的适当方式定为国际法规范。

可以说联合国是推动发展的先驱者,为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