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1)

不经意间,春节假期就结束了。今天,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今天,雨水,二十四节气的第2个节气。春雨至,万物生。枝头的嫩芽、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潜入的细雨、逐渐铺展开的姹紫嫣红……春天总是给人以希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2)

春雨贵如油

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3)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

一候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二候鸿雁来: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动: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4)

雨水时节,不由得让人想起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所写。此时,杜甫来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并与农民产生了深厚的友情。成都,是他人生遭受伤痛之后的栖息地。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5)

一场悄然而至的春雨,让杜甫的心中充满了喜悦。诗中特意提到,春雨是从夜间而来,悄无声息,含蓄而温润,这也是中国古人喜欢的君子风格。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6)

如今的成都,正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锦官城的春天将会更加美好。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7)

雨水节气,人们可以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8)

▲摄影 王玲

迎春花,又名报春花,因其开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成都常见的花卉之一。迎春花栽培历史逾千年,唐代白居易诗《代迎春花召刘郎中》以及宋代韩琦《中书东厅迎春》和明代周文华撰《汝南圃史》均有记载。每年2—3月,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公园、绿化带等处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9)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10)

▲摄影 王玲

与此同时,杜甫草堂的梅花、锦江边的海棠正在绽放。春天就这么在渐次绽放的那些花儿中展现出她温暖的身影。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11)

雨水时节,时现倒春寒,所以要适当春捂,不要过早脱棉衣,需根据气候变化添减衣物,以防风寒侵袭,引发疾病。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也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多穿一些。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腿脚的保暖。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12)

▲摄影 王玲

春季肝旺而脾弱,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风多物燥的天气易使口舌干燥,宜食果蔬及汤粥,如枸杞粥、红枣粥、银耳粥等,调补脾胃亦可用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

雨水后,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加强身体锻炼,还可有效缓解春困。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美篇(话说二十四节气)(13)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单正华 何大江 何齐铁

文字/编辑 王玲 制图 曹劲松 校对 田莉

审核 单正华

部分图片来源 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市植物园 品鉴彭州 今日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