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小时候,很多人就会将回忆自带滤镜,那是让人神往的“象牙塔”!但事实真就如此吗?一部豆瓣8.8分纪录片《幼儿园》,给我们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这部纪录片拍摄于2001年,历时14个月时间拍出来的纪录片,记录了寄宿制幼儿园的真实生活。张以庆导演最初是抱着“象牙塔”的心态去拍摄这个纪录片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社会化的儿童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孩子已经死了。而这部片子也获得了广大网友的讨论,接下来小编就来聊聊这部纪录片给我的启发。

孩子看的纪录片豆瓣排行榜(豆瓣8.8分纪录片幼儿园)(1)

小班全托第一天,孩子被送进幼儿园大声哭闹,喊着“老师别抢我”、“让我回去吧”,从哭闹反抗到无奈接受,我想这是孩子第一次开始接受所谓社会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变化,面对被迫独立的事实,很多孩子只能选择哭着适应!影片中有一个镜头让我触动很深,一个男孩哭着吃饭,结果鼻涕都流下来了,也没人管!

还有一个小女孩,直接把食物撒到了腿上,一直在说:“老师,泼啦”,但也无人回应。吃饭、小便、洗澡都要统一服从管理。

小班全托第一天,孩子被送进幼儿园大声哭闹,喊着“老师别抢我”、“让我回去吧”从哭闹反抗到无奈接受,我想这是孩子第一次开始接受所谓社会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变化,面对被迫独立的事实,很多孩子只能选择哭着适应!影片中有一个镜头让我触动很深,一个男孩哭着吃饭,结果鼻涕都流下来了,也没人管!

还有一个小女孩,直接把食物撒到了腿上,一直在说:“老师,泼啦”,但也无人回应。吃饭、小便、洗澡都要统一服从管理。

孩子看的纪录片豆瓣排行榜(豆瓣8.8分纪录片幼儿园)(2)

这种感受被忽略,哭了没人抱、摔倒了没人扶的状态,让这些孩子被迫独立。这种独立并非是因为感受的爱和支持,是因为在无助中,只能选择独立。

因为自己的感受被忽略、因为自己受伤了没人安慰,于是孩子身上生出的那种冷漠让我打了个寒颤。

在影片中,有一个小男孩前一秒还和其他小伙伴有说有笑,但是下一秒就对着另一个女孩直接瞪大眼睛、伸出手指说到:“莫挨着我做到没”?

孩子看的纪录片豆瓣排行榜(豆瓣8.8分纪录片幼儿园)(3)

满眼的厌恶,让成人看起来都心生恐惧,何况一个敏感女孩的内心呢?再看旁边的小朋友,有的表示惊讶、有的一脸漠然、更有添油加醋的,这不正是社会的百态吗!

还有的孩子因为无聊就开始欺负别人,而被欺负的孩子只能用装睡来忍耐;有个小孩在课堂上说出喜欢女孩的名字,结果被这个小女孩回怼:“他太丑了”!

还有打小报告的孩子,最终在团体中被孤立!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一直去要求孩子独立,用各种方式去加速孩子的独立,在幼儿园这个阶段真的对吗?

孩子看的纪录片豆瓣排行榜(豆瓣8.8分纪录片幼儿园)(4)

幼儿园的教育重点到底是什么?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表示:孩子童年快乐的记忆,能影响成年后的性格!而性格比智力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而且李玫瑾教授强调“情感抚养”的重要性,情感抚养决定人性!尤其在6岁之前,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要给予稳定的抚养和充足的情感,才能让孩子拥有快乐的记忆,生出好性格。

霍思燕的儿子嗯哼4岁还没上幼儿园,因为她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晚上一年幼儿园。

而晚上一年幼儿园的嗯哼并没有输给同龄人,反而是那个会关心人,情商更高的孩子。可见幼儿园阶段,独立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孩子性格的培养、情商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孩子看的纪录片豆瓣排行榜(豆瓣8.8分纪录片幼儿园)(5)

一个独立但冷漠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来说都不会有多大贡献!而李玫瑾教授也一再强调3-6岁对于孩子的性格教育,家长要抓住,错过这个阶段,以后性格形成了想改都难了!

李玫瑾教授强调孩子6岁前要,防止自私、防止压抑、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自信乐观的性格。

最后我想说,行为和心理同步独立才是好事!一味地忽视心灵,只追求独立,你可能只会培养出一个硬邦邦的孩子。

同时家长要记住一句,你的言行、一举一动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正如纪录片开头的那两行字:“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