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总要求,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数十年如一日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他们不仅凭借精湛的技艺在行业里发光发热,更愿意将自己的技能传承下去,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技能大师的身边,聆听他们的匠心故事。
致敬,技能大师!献礼,祖国母亲!
朱致挺
钢铁上的绣花
朱致挺
单位: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技能:焊工高级技师
成果: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杭州市首席技师,浙江省、杭州市技术能手,杭州市“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杭州市青年岗位能手。
在朱致挺的工作间里,利用工厂的废物制作的小玩意排满了一个个架子,这些废弃物件制造出来的摆件都是朱致挺的宝贝。细细数来,话不多的他早已将10多年的青春岁月花在钻研焊接技术上,朱致挺说他最喜欢欣赏着自己辛辛苦苦焊接好的作品,那种成就感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于自己的焊接技能,他也是信心满满,“至少由我单独操作完成的产品中,还没有因为技术问题而返工过”。虽然曾经一起的同事中,不少人已经不再从事这一工作,有些已经从事管理工作,依然在一线操作的寥寥无几。但是对于他来说正是热爱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作为朱致挺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的主心骨,他从不认为单枪匹马能够成就一个人,在团队中更需要的是精诚协作,因此他总是带领着团队成员,不断创新技改工作。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的团队创新了全自动送丝氩弧焊在汽轮机静叶环支架焊接上的应用,换句话说,经过改进后焊接效率提高了4倍,焊缝外观成型质量美观,PT探伤合格率为100%,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不仅如此,朱致挺的团队还对焊接技术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减少了烟雾对焊工身体的伤害和机械精加工后的焊补,改进了燃气轮机静叶环的焊接工艺,受到日本焊接工艺专家的高度评价。而在朱致挺的眼里,他所需要达到的焊接水平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要提升焊接工艺。朱致挺总会在任务下达时仔细查看图纸工艺,并结合机械制图,对焊接情况有全方位的了解。思考想要的焊接效果,虽然会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但他从未放弃过。
而今,朱致挺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焊工高级技师。一代师傅教会一代徒弟,“我非常高兴,一代胜一代,只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个技术还是能干出成绩的”。
焊接工作本来就比较枯燥单调,每天都要打磨、固定、焊接、检验,很少有人能够一直坚持下来。“这个工作练到一个阶段,总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候就会想到放弃。”朱致挺在教育新的徒弟时,也会反复告诉他们不要放弃。从普通焊匠到杭汽轮里的核心人物,如今的朱致挺也是焊培中心的技术研发主力,并在技能传承、技能开发、教学改革、比赛指导等领域中担任核心指导力量。对于他来说,焊接就是一门艺术,像在钢铁上绣花一样。他就好比一个钢铁“裁缝”,将每一个焊接成果制作成精致的工艺品。
葛小青
做一流的“钢铁裁缝”
葛小青
单位: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能:电焊工高级技师
成果: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杭州市首席技师,浙江省杰出职工金锤奖获得者,杭州市首届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杭州市“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副会长,杭州市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
葛小青是一流的“裁缝”,直面钢铁,在火花纷飞中裁剪出一片新天地。他的双手,打下了深深的职业烙印——厚实且粗糙,甚至可以说伤痕累累。这双手因为整天和火花打交道,留下了一些烫伤的疤痕;但是也是这双手,在焊接岗位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由葛小青焊接的许多世界级锅炉项目,攻克了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和涉外产品的技术堡垒,许多项目荣获国家、省、市技术进步奖,成为杭锅焊接技术的精英和领军人。
焊接是一门苦活,又脏又累。葛小青选择了就不后悔,为了练好焊接技术,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别人午休他在练,别人下班他加班,为了练腿功,他平时工作尽量蹲着,练就了蹲着焊接四五小时不在话下的功夫。199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杭锅焊接要求最高的容器车间,那时正是企业重大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的大好时机。他从初级焊工起步,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创新、改进了一大批焊接工艺和方法。
葛小青焊接的第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广东岭奥核电站高压加热器。中国的核电产品,正是那时起步制造。由于高压加热器的材料是合金钢,可焊性较差,而且要在焊接时加热保温在150℃-250℃,项目技术要求高,作业时间长。在焊接过程中既要高度集中精力,还要正确把握焊接技术。最辛苦的还是仰焊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整体质量,高达几百摄氏度的焊渣掉在手上、身上烫起了一个个水泡时,他也只能忍着。葛小青的手,旧伤还没好,又落下了新伤,他不顾一切地追求极致,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当时葛小青的技术得到了法国阿尔斯通现场监理的高度认可,杭锅最终顺利制造出了核电产品,在当时这是衡量焊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虽然葛小青年纪不大,但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职工,老远见到他就亲切地叫“葛大师”。他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车间焊工,其中的两名徒弟参加省、市焊工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了浙江省第三名和杭州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分别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和“杭州市杰出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葛小青还成为了浙江省、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在他的带领下大师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团队优势,立足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解决多项生产技术难题,多项成果荣获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QC)一等奖。作为杭州市劳模工匠焊接技术攻关队队长,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先后为杭州地区的中小型企业、行业开展技术攻关交流、技术帮扶服务,面对面与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讲解技术难题,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为企业培训1000余人次,受到很好的社会反响。
葛小青经常说,他要感谢这个时代。能成为技能大师,离不开企业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发展的时代。在他的眼里,“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将这一代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传承下去,再接再厉,提品质,创品牌,制造出更多的工匠产品,为助推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刘克敏
令七尺男儿大写的“服”
刘克敏
单位: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技能:焊工高级技师
成果: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省五一巾帼标兵,杭州市技术能手,杭州市“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杭州市建工立业标兵。
电焊工的世界,是男人们的天下。可偏偏有这么一个小女子,在电焊界一干就是24年,将青春奉献给了电焊事业,并在事业上永攀高峰,无论是极具敬业精神和技术水准的刘大师,还是带出上千名徒弟的刘老师,都令七尺男儿大写的“服”。她就是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的焊工高级技师刘克敏。
初次见到刘克敏,出乎意料,她只是一位身材娇小、面容清秀的“小女子”,说话也很文静。电焊界本来就是男人们的天下,女电焊工极少,能坚持下来,并在事业上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更是罕见。“女电焊工确实是很少见,当初我们一起学习电焊的女工,还在坚持的基本上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其他都转行了。”说起原因,刘克敏坦言:“对女性来说,电焊工确实很辛苦,体力上、工作强度上、工作环境上,都是对我的一个个考验。好在我这个人韧性足,也吃得了苦,就这样慢慢也坚持下来了。”
话说得“简单”,但对她来说,吃的苦还真不少。入门做学徒工时,每天练习得手臂都快举不起来了,有一次因一时防护措施没到位,眼睛被电焊强光刺伤,好几天都没法睁开,家人心疼她,劝她改行。可她一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那时眼睛是真的痛啊,眼泪不断。但好不容易快学有所成了,半途而废不是我的性格!”
坚持下来的她,技艺水平渐入佳境。进入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20年来,她克难攻坚,先后参与建造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内外大型钢结构样板工程。如2008 年欧洲最大的单体建筑——德国法兰克福航空铁路中心的焊接技术攻关,获得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业内人士称赞。杭州的新标志性建筑“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钢结构主体部分由杭萧钢构制作承建,针对该工程技术要求高、跨度大、工期紧等问题,刘克敏组织开展新工艺、焊接方法等研究,通过工艺试板焊接试验制定合理的焊接参数、焊接方法,确保了工程质量。“这可能是女性特有的耐心和细致发挥的作用吧,这就是女性电焊工的优势所在。”面对成就,她非常淡定。
2004年起,她开始从事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的工作,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刘老师”。在培养新员工专业技术、良好的执行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方面,她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培养了无数优秀徒弟,目前共带出徒弟上千人,不少徒弟在各类焊接技能比武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看到徒弟们的成长,我很开心,这其实也是对我自己工作的一种挑战,从自己操作到培训徒弟操作,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的电焊之路,我的努力很值得。”她坦言道。
编者按:自2012年杭州市启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以来,坚持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由具有绝技绝活的技能大师领衔,注重在传授技艺、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能攻关和实现绝技绝活代继传承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省级40家,市级115家,区县(市)级242家,涉及机械制造、社会服务、传统工艺等60余个职业工种,逐步形成了梯次推进的大师工作室建设格局。工作室累计带徒4500余人,组织对内培训4.6万余人次,其中培养高技能人才6500余人,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130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4.6亿元。
编辑|周 曦
资料|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