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丛林深处,生活着一种蛇类,名叫森蚺,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蛇类。森蚺体型巨大,最长可达十米,体重超过二百公斤,能够吞下整只鳄鱼。不过森蚺并不是今天的主角,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传说巨蟒——泰坦蟒,才是今天的主角。

为何绿森蚺不叫蟒蛇(森蚺是最大的蛇类)(1)

泰坦蟒应该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蛇类了,根据目前发现的化石进行推算,泰坦蟒的平均体长,就超过了12米,总量达到一吨。就连它的名字,都是来自古希腊的传说。是继恐龙之后,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让人望而生畏。

在六千万年前,泰坦蟒就是最顶级的猎人,一般会潜伏在水中,等头上有猎物经过,便会迅速出击。依靠一身肌肉活生生地将对方绞死,就算是同为顶级捕食者的鳄鱼,也同样在泰坦蟒的食谱上。

为何绿森蚺不叫蟒蛇(森蚺是最大的蛇类)(2)

泰坦蟒跟现在的蛇类一样,眼睛不好使,智商也不算高,最多能通过红外成像的眼睛分清猎物的头和尾。也幸亏它的红外成像眼视力能力很强,让泰坦蟒在伏击方面有过人的天赋。

要知道在6000万年前的世界,有很多动物都是超巨大的,有和台球桌一样大的海龟、有巨型鳄鱼(恐鳄)。泰坦蟒就是和它们并驾齐驱的猎人,在泰坦蟒圈子里,雌性泰坦蟒会比雄性泰坦蟒更加危险,体型也更加庞大。

除了在交配的时候,基本上雄雌泰坦蟒是不会有交集的,因为雄性泰坦蟒打不过雌性泰坦蟒,很可能成为雌性泰坦蟒的食物。在交配完之后,泰坦蟒会短暂地停止进食,直到产卵之后。一条泰坦蟒大约能怀一百条泰坦蟒幼蛇,等到蛇蛋孵化,幼蛇就具备一切成熟的能力。

看着这庞大的身躯,和超强的繁殖能力,很多人可能会疑惑,究竟是什么让泰坦蟒变得这么巨大的呢?答案很简单,环境变化导致的。泰坦蟒属于蛇类,是变温动物的一种,很依赖外界能量提供热源,保持体温。

为何绿森蚺不叫蟒蛇(森蚺是最大的蛇类)(3)

在泰坦蟒生活的6000万年前,地球温度开始逐渐上升,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温度较高。泰坦蟒生活的地方平均在27度左右,很好地保证了泰坦蟒的身体温度。它们和大多数动物一样,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晒太阳。

当身体温度上升后,有利于增加速度和肢体的灵活性。因此,要是出现阴雨天,再加上晚上温度较低的话,泰坦蟒很可能连猎物都捕捉不到。当然天气太热也不行,一旦温度过高,就会像人类发高烧一样,轻则四肢无力,重则生命垂危。

当夏天来临时,泰坦蟒会泡在水里,依靠水流散温,这样的习惯一直流传在巨型蛇类身上。同时,泰坦蟒由于攻击方法太过单一,因此无法成为水生生物,毕竟鱼的身体太滑了,泰坦蟒绞不起来。

最后,我们再来解释一下,泰坦蟒是如何灭绝的?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并没有见到过泰坦蟒的真容,只有寥寥几个化石能帮我们揭开谜底。关于泰坦蟒灭绝的说法不一,不过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泰坦蟒灭绝。

为何绿森蚺不叫蟒蛇(森蚺是最大的蛇类)(4)

就像上面所说,泰坦蟒是变温动物,对温度极其敏感,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不能自由控制自己的体温。尤其是像泰坦蟒这样体型庞大的爬行类动物,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着泰坦蟒的新陈代谢、繁殖期的出现。

当冰河时期来临,不止泰坦蟒会被影响,其它生物也会受到干扰,就比如植物。一旦最低等级的生物大量减少,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结果就是大量的生物死亡,泰坦蟒在面临气温变化的同时,也会因为食物来源变少为发愁。在食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下,才让泰坦蟒走向灭绝的地步。

话又说回来,假如泰坦蟒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灭绝,那它的存在也是很艰难的。估计只有亚马逊雨林这种热带雨林才适合它们生存,不过庞大身躯所需要的食物来源是很大一个问题,现在这些小型动物,估计要吃很多才能填饱蛇的肚子。

为何绿森蚺不叫蟒蛇(森蚺是最大的蛇类)(5)

总结

泰坦蟒作为已知最大的蛇类,体型让人惊叹,就连恐鳄都是它的食物。要是恐龙和泰坦蟒同时代,不知道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或许这就是各大编剧的脑洞来源吧,很多电影中都会出现巨蟒,很可能就是以泰坦蟒为原型创作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我们虽然看不了泰坦蟒,不过它的亲戚亚马逊森蚺还是有机会见到的,你喜欢这种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