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名言叫“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意思是说,千里马虽然因为衰老而伏在马槽中,却依旧向往在大地上放蹄奔驰,常用来形容人老心不老,晚年也能做出一番事业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的诗歌《龟虽寿》,曹操写诗的时候已经53岁了,渐渐进入老年,于是他用这样的话表达了自己不服老的志向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老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依旧在战场上拼杀,为国家建功立业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曹操老骥伏枥展雄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曹操老骥伏枥展雄心(曹操写到老骥伏枥)

曹操老骥伏枥展雄心

有一句名言叫“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意思是说,千里马虽然因为衰老而伏在马槽中,却依旧向往在大地上放蹄奔驰,常用来形容人老心不老,晚年也能做出一番事业。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的诗歌《龟虽寿》,曹操写诗的时候已经53岁了,渐渐进入老年,于是他用这样的话表达了自己不服老的志向。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老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依旧在战场上拼杀,为国家建功立业。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位。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他勇猛善战,几乎百战百胜,在赵国担任上卿,非常有威望。后来,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相国。廉颇忿忿不平,认为自己的功劳是真刀真枪拼杀得来,而蔺相如只是一介书生,没资格位居自己之上,于是一心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一再忍让。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心意后,非常羞愧,于是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因此流传。廉颇年老之后,赵王因听信奸臣郭开的谗言而怀疑廉颇,廉颇被迫离开赵国。不久,赵王有些后悔,又想重新起用廉颇,便派使者去看望。廉颇仍想报效故国,在使者面前披甲上马,又饱食酒肉,以表现自己体力毫不逊于当年,仍可以上战场杀敌。谁知这个使者被郭开买通,回国后向赵王汇报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上了三次厕所。”于是赵王打消了起用廉颇的想法,廉颇最终也孤独地终老于楚国。

雕塑作品《将相和》。老将廉颇知错能改,曾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演出了一幕“将相和”的佳话。

赵充国是西汉时期著名将领。他年轻时与匈奴作战,非常英勇,立下战功,被封为侯爵。公元前61年,西边的羌人部落侵犯汉朝边疆,因为赵充国曾经与羌人打过交道,于是汉宣帝征求赵充国意见,询问合适的将领人选。这时赵充国已经70多岁了,却自信地回答:“没有人比老臣更适合。”汉宣帝又询问具体作战计划。赵充国说:“听说一百次不如亲眼看见一次,我愿意亲自到前线观察之后,再拟定具体对策。”于是汉宣帝任命赵充国为大将,负责对羌作战。赵充国到达前线之后,一方面与侵扰汉朝边疆的羌人交战,一方面和与汉朝友好的羌人交往,数年之后,边患平息,赵充国的声威也传扬朝野内外。他以84岁高龄去世后,皇帝专门在未央宫为赵充国画像,与霍光等名臣并列,供人瞻仰。

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黄忠早年追随东汉末年荆州军阀刘表,后来归顺刘备,屡立功勋,与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齐名。黄忠的老将形象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书上说他年纪虽老,却能开二石弓,箭法百发百中。正史上虽然没有记载黄忠的年龄,但关羽在黄忠与自己一起受封将军时表示不悦,说“大丈夫不与老卒同列”,可见黄忠的确是一员老将。黄忠在刘备集团中,最著名的战役即大破定军山,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在后世的小说、戏曲中,这个故事常常用来展现老将军老当益壮的风采。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军事外交》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