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查干湖大多数人对他不陌生,因冬捕而出名,数次登上央视舞台,并且每年头鱼拍卖,各大明星的助阵等等,让查干湖这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捕鱼方式火爆全国,走进我们的视野。
查干湖冬捕一般从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冰雪文化节开幕时间皆为12月28日,每年冬捕马上就要开始了。
每当冬捕的时候,高达数十人的冬捕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查干湖深处捕鱼。这时候鞭炮声、赶马车的吆喝声、前进的号角声,在查干湖的湖面上飘荡。堆积如山的鱼类,不仅吸引大众的眼球,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随着查干湖名声鹊起,各种质疑声从未间断,主要是鱼太多了!一网下去十几万斤鱼,甚至创造新的单网冰下捕鱼最高吉尼斯纪录。
查干湖年年冬捕年年大丰收,哪来这么多鱼?难道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甚至一直有“北查干洗澡鱼,南阳澄洗澡蟹”的传闻。
有网友质疑:查干湖一个并不大的淡水湖(307平方公里),渔业蒸蒸日上年年大丰收。 阳澄湖水域面积只有18万亩的小湖,却一年四季供应14亿人口餐桌上的螃蟹,其产量之高让5大洋失色,这是两大未知之谜。
如果从历年查干湖的捕捞量来看,确实是一年比一年多,有网友质疑并不奇怪。那么查干湖冬捕捕鱼一年又一年,为何年年大丰收?难道真有未解之谜?今天咱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我觉得有5个谜题,不对之处大家多多之处大家多多指出,咱们一起探讨。
谜题一、查干湖的面积小、水浅,为何产量大?那么查干湖的水域面积只有307平方公里,每年冬捕数百万斤鱼,甚至一网多的时候可达40万斤,那么查干湖的面积小为何产量这么大?
资料显示:21世纪初查干湖水域年产鲜鱼为350万斤左右,而在2000-2007年年产鲜鱼达到了500万斤左右,往后的年捕捞量查询不到。咱们根据查干湖的面积,以及水域深度分析分析。
1、查干湖的面积、查干湖湖底海拔126米,水面307平方公里,丰水期超过400平方公里,水深4米,湖周长104.5公里,最大蓄水量4.15亿立方米,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14公里,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
307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1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也就是说307乘以1500等于460500亩,46万多亩的面积小吗?就拿宅基地来说,一般宅基地面积为200平方左右,1亩等于666.6平方米,46万亩等于100多万户家庭的宅基地,这个面积小吗?
这么大的面积能养多少鱼?如果按照鱼塘来算,一亩鱼塘水深2米的情况下,可以养4000斤左右的各种鱼类,而查干湖为自然环境,一亩水面按照100斤鱼来算,湖内有4千600万斤鱼。
并且这么多鱼并不会一次性捕捞,而是选择性捕捞,从查干湖冬捕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为鲢鳙,不仅因为这种鱼类容易捕捞,还有个原因是每年查干湖渔业公司在湖内投放鲢鳙鱼苗。
2、水浅是缺点也是优点、有句话叫“深水处大鱼,浅水小鱼多”,那么查干湖的水深平均只有4米,为何这么多大鱼?
查干湖的水深确实比较浅,平均水深只有4米,但这不一定是缺点,因为浅水水温升温比较快,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水温能够快速升高。
这对于北方湖泊来说是一个优点,因为只有水温适合鲢鳙才能快速生长,而查干湖水深比较浅,水体冷热交替循环速度比较快,适合鲢鳙生长。
并且查干湖在夏季的时候风力比较大,狂风在水面掀起巨浪,这也利于鲢鳙生存,因为鲢鳙为高耗氧鱼类,风力吹动水面,水面和氧气的接触面变大,利于氧气溶解于水中,而湖中的氧气充足鲢鳙也就比较活跃,积极觅食。
46万亩的面积并不小,甚至比一个小城市的市区还要大,除了面积大之外,水浅也不一定是坏处,查干湖内能一网出几十万斤鱼,甚至40万斤鱼,并非空穴来风。
谜题二、鱼类生长速度能达到吗?
大家都知道各种鱼类生长速度并不相同,并且受到水温、食物的多少等等外在因素影响,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如果水温高、食物多,那么鱼类的生长速度很快。如果水温低,食物少生长速度也就比较慢。
查干湖水温比较低,冷水湖中一般食物比较少,从冬捕的情况一眼可以看出,捕捞的鱼类不仅多,并且个体大,为何查干湖内的鱼类这么大,为何生长速度为何这么快?
大家都知道,鱼类想要生长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的适宜,也就是说水温适宜;二是食物充足,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满足这两个条件鱼类的生长速度才会加快,那么查干湖能达到要求吗?
1、气温、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上面这张图是松原市2021年-2022年各个月份温度图,从这张图内不难看出,夏季温度还是比较高的。
其中2月份的平均温度为零下4°到13°,9月份的温度为零下13°到14°,这个在这个气温下,白天温度高的时候,水温是适合鲢鳙生长的。
也就是说查干湖的鲢鳙在每年的2-9月之间生长,一年中除了这7个月外,并不是不能生长,钓鱼人都知道鲢鳙冬季也会吃钩,只是觅食积极性不强,一个冬季怎么可能不进食?只是进食量比较小而已。
查干湖内的鲢鳙一年能生长7个月就不错了,自然环境下,鲢鱼从鱼苗开始,3年后成年,体重为3-6公斤,鳙鱼5年成年,体重为8.5-11.4公斤。按照查干湖内的水温低,即使减半来算鲢鳙生长速度也不算慢。
2、食物、查干湖为冷水湖,而冷水湖内食物比较少,鱼类的生长速度整体偏慢,那么查干湖内的食物能满足鲢鳙的生长吗?
在《中国青年网》2021年10月16日一篇文章标题为“好生态带动产业发展 查干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里面说:“几年来,当地通过鱼类的转化作用提升水质,整个库区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IV类”那么IV类水质,这是什么意思?
水质分为5类,一类水质为源头水,一般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五类水质为最差水质,适用于农业灌溉,以及一般景观要求用水,也就是劣V类水质。而查干湖的水质为劣V类水质,通过鲢鳙的净化上升为IV类。
从水质的分类不难看出,查干湖的水质一般,这种水质很适合鲢鳙的生长,因为鲢鳙为滤食性鱼类,能够过滤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也说明查干湖的水质比较肥,能满足鲢鳙的生长。
从两点不难看出,查干湖内的鲢鳙无论从气候条件和水质来说,理论上鲢鳙的生长速度并不慢,再加上捕捞的时候网孔的直径比较大,生长速度能够达到捕捞速度。
谜题三、鱼类的繁殖速度能跟上捕捞量吗?虽然没有查干湖捕捞量的确切数据,但是视频和直播的时候年年大丰收。由此就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鱼类的繁殖速度能跟上捕捞量吗?
查干湖主要捕捞的鱼类为鲢鱼、鳙鱼,这两种鱼类都是中上层鱼类,成熟产卵的年龄各不相同,鲢鱼的成熟年龄为3龄,鳙鱼为5龄,也就是说雌性鲢鱼3岁才能产卵,雌性鳙鱼5岁才能产卵。
自然环境下,成年的鲢鱼体重一般为3-6公斤(3龄)每公斤产卵量为5万枚;成年鳙鱼体重一般为8.5-11.4公斤(5龄),平均产卵量为129.5万枚。
无论是鲢鱼还是鳙鱼,它们都属于高产鱼类,但是自然环境下,鱼卵的成活率并不高,鱼卵受到温度、以及天敌的影响,孵化率并不高。
而查干湖内的鲢鳙,并不主要靠自然繁殖,而是科学放养。查干湖渔场从1992年开始,向湖内增殖放流,1995-2007年,每年投放鱼苗50万公斤左右。
而在2020年查干湖渔场预计向湖内投放1000万尾鱼苗,鱼苗的个体大小在15-20公分,这个规格的存活率最高,这可是实打实的1000万条鱼。
15-20公分的鲢鳙鱼苗大约多重?鲢鳙苗体长而扁,体重比较轻,15-20公分的话应该在3两到半斤之间,就按照3两来算,一年就投入3000万斤鱼,这个数字真的很大。
这些鱼类经过几年的生长,可想而知湖内有多少鱼!这还只是从增殖放流来计算,再加上湖内的原生鱼自然繁殖,鱼类的密度可观,跟上捕捞量量应该不成问题。
谜题四、为何捕捞的鱼类规格差不多?
视频中查干湖冬捕的场景非常壮观,几十人喊着口号,拉起一条条大网,眼尖的朋友不难发现,这些鱼类的规格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也没有太小的,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科学捕捞,查干湖冬捕网具的网孔非常大,用的是6寸网眼,小鱼漏掉继续生长,保持生态平衡。
6寸的网眼有多大?一寸等于3.33厘米,6寸也就是19.98厘米,也就是说网眼的直径为20公分左右,这么大的网孔3-5斤的鱼一般会穿过渔网,只有5斤以上的鱼类才会被捕捞。
也就是说当年放生的鱼苗,即使能长到2斤多,捕捞的时候也能从网孔内逃逸,所以留下的都是成年大鱼,这也是查干湖冬捕鱼类规格都差不多的一个原因。
还有个问题是查干湖内的鱼真的大吗?其实并不大,从视频以及直播中看出,几十斤的鱼并不多,无论是鲢鱼或者鳙鱼,都具备成长为巨型鱼类的可能,也就是超过百斤。
而查干湖每年捕捞几百万斤鱼,大鱼并不多,一般在个体在10-30斤,如果按照鱼类的生长年龄来算,这个个体的鲢鳙年龄在5-8年之间,可见巨型个体并不多。很可能是大规模捕捞,造成鱼类体重都差不多,巨型鲢鳙的密度并不大。
之所以查干湖内冬捕鱼类的个体都差不多,个人认为使用的网具规格比较小,留大放小属于科学捕捞的范围,但是捕捞量大,大型鲢鳙的密度小。
谜题五、当地渔民说出实情?查询资料得知,2009年1月3日,吉林省查干湖冬捕以单网出鱼量16.8万公斤,打破了2006年创下的10.45万公斤的单网产量的世界记录,创造了新的单网冰下捕捞量最高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但这个并不是查干湖冬捕最高记录,单网出鱼16.8万斤的记录早已被打破,最高单网记录已经到了40多万斤,一网捕捞几十万斤鱼真是难以想象,那么为何能捞这么多?据当地渔民讲,主要有3个原因。
1、“鱼把头、”有句话叫:“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道路或门路。还可以理解为,职业和业余相差巨大。
而冬捕也是一种职业,早在辽金时期,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渔猎方式,并非是在冰面上凿几个冰窟窿就能捕鱼的。
而是在“鱼把头”的带领下找到鱼群,并且根据鱼群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网具,用最省力的方式,捕获最多的鱼类。“鱼把头”是冬捕的灵魂人物,这是一网捕鱼几十万斤的一个原因,
2、鱼类的集群性、鲢鱼和鳙鱼一年四季都喜欢成群游动觅食,具有明显的群居性,大群活动的特点十分突出,在一些大水面经常可以看到大群鲢鳙集群游动的身影。
鲢鳙的群居性和鱼龄有一定关系,鱼龄越小,鲢鳙就越喜欢聚集,鱼龄越大,聚集的数量就相对减少,但是还是会集群活动和觅食。
随着冬季的到来水温的降低,虽然鲢鳙觅食大大减少,但是它们还是会大群聚集在一起过冬。而冬捕就是利用了鲢鳙的集群性,“鱼把头”通过经验发现鱼群后,布下渔网才能捞这么多鱼。
3、渔网、所谓的渔网也就是捕鱼的工具,我们常见的渔网有3种,一种是撒网,通过人力抛投的方式抛入水中,鱼类来不及逃脱就被网住,这种渔网使用简单,不能大规模捕捞。
一种是粘网,这种网为尼龙线编织而成,鱼类撞到渔网后,鱼头穿过网眼,而鱼鳃、鱼鳍被渔网缠绕,鱼类很难挣脱,这种捕鱼方式适合小规模捕捞。
另外一种是拖网,适合大规模捕捞,而查干湖冬捕使用的渔网为绞盘式拖网,一条网长达2000余米甚至更长。估计很多人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网具,这种网具在大海中比较常见,但是在内陆湖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么大的网遇到大群鱼类,才能捕捞到大量的鱼类。
我觉得当地渔民说出的实情,还是比较可信的。通过“鱼把头”找到鱼群所在的位置,并且冬季的鱼类集群性更大,再加上超大拖网,才能达到能捞这么多鱼的目的。
最后:查干湖水面小、平均深度只有4米、鱼类的生长速度、繁殖速度捕捞量、捕捞的规格、渔民说出的实情,通过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能否破解查干湖未解之谜?你觉得年年捕鱼年年大丰收,冷水湖内有没有这么多鱼?
我觉得抛开这些不谈,查干湖在国内的名气是有目共睹的,最起码对于湖边生活的人们非常有利。因为名气肯定会带动旅游业,造福湖边一方百姓,您觉得呢?
另外查干湖曾经几近干涸,随着环境的治理,从1992年开始投放鱼苗,增殖放流,随着环境慢慢变好,鱼虾成群、水鸟戏水变为常态,并且全国文明,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希望更多的查干湖出现,造福一方百姓,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