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由联想科创板上市一日游以及司马南连发7条视频炮轰联想,引发的舆论风暴,已一月有余,到现在也没有结束的迹象,而且大部分舆论都是对联想持批判态度,几乎都是质疑联想的问题。联想的现在口碑真的已经很差,这次联想没有像上次5G风波那样,柳传志出来号召联想“打保卫战”,而是除联想柳传志派出女秘书意图联系司马南未果以外,联想控股、联想集团等高管没有一人出来回应。其实这也许是明智的做法,现在的大环境以及面对的问题要比当初由5G引发的问题更广泛、更复杂,如果再出来回应或又打什么“保卫战”,那不仅会引来更大的烧身之火,也许会因为什么“保卫战”而将广大民众树立到对立面,毕竟针对“敌人”,才有所谓的“保卫战”!

另外,我们除了看到舆论的的参与度持续高涨以外,难道我们看到的不是社会“共识的凝聚、价值的趋同”吗?这才是这次舆论的真正重要的意义之所在。

我们知道哲学上有两个“三个基本终极问题”

唯物主义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是: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我们把这三个对人类提出的哲学终极问题,转换一下,用到企业身上,是不是也可以呢?

1、如何通过企业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通过企业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通过企业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价值)、并解决关于人生(价值)的问题。

唯心主义的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是: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那么,有关联想的舆论持续关注的除之前的5G的投票事件,此次有关联想的舆论,关注更多的不外乎就是以下三类问题:

1、有关国有资产流失及转移-联想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或被贱卖、联想是否为泛海控股量身定做股权转让,联想股权转移或转让过程是否有必要解释或公开;

2、有关高管股权及高管年薪-联想杨元庆等高管是以什么方式获得巨款贷款购买联想股权、贷款及购买股权是否合法,联想控股及联想集团高管天价年薪是否合适;

3、有关外籍高管及信息安全-联想集团27名高层,14人是外籍人士,是否存在国家信息安全问题。

其实这三个问题,又可以归纳总结为另外三个更直接简单的问题:

1、企业资本(不就是唯心主义哲学之我是谁的问题吗?

2、企业价值观(不就是唯心主义哲学之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吗?

3、商业价值(不就是唯物主义哲学之三个终极问题的集成吗?

在联想公司股权结构转变,中科院对该公司原本拥有100%的股权。而到现在中科院股份不足30%,并且现在中科院没有一人进入联想控股或联想集团高管团队任职。在联想控股董事会里也没有任何投票的权利,难道这就是当初国企改革想要达到的目的吗?

从网上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

2009年10月9日,中国科学院通过在北京市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方式,将其所持联想控股29%的股权,以27.5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泛海控股集团。

转让完成后,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变更为:中科院持有36%,职工持股会持有35%,泛海控股集团持股29%。

2015年6月,联想控股也在香港发行上市,共发行股份总数3.56亿股。股份发行后,国内股东持股比例同比例发生变化,中科院持股下降为29.1%,北京联持志远比例20.4%,泛海控股持股17%,北京联恒永信持股比例为8.17%,骨干员工及其他人员持股8.83%,其中柳传志个人持股比例为3.14%。

是什么让你坚定支持联想(关于联想应该回答的三大疑问)(1)

从网上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

2008年的亏损十分严重,净利润的巨幅减少导致了这年的股东权益也有小幅度下降。 09年企业净利润有所回升增长率为157. 14%,带动了股东权益回升,增长率为22.51%,说明公司股东权益的增长主要来自净利润的增加。

2010财年净利润2.73亿美元。去年同期该数字为1.29亿美元,同比递增111.6%。

同时,联想集团上财年总营收达21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0.05%。

在2011/12财年,联想的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上升34.9%,同期整体行业增幅仅为3%。集团全年的毛利年比年增长46%至34亿美元,毛利率为11.7%。全年经营溢利为5.84亿美元,年比年上升达53%。联想的全年股东应占溢利亦取得骄人增长,年比年上升73%至4.73亿美元。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2011/12财年联想创下了营业额、销量、市场份额和税前利润等多项新高,销量同比增长达35%。

由于受到众所周知的金融危机影响,联想2008年亏损十分严重,2009年联想控股将所持股份的29%的股权,以27.5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泛海控股集团。当时的资产价格总计为1,394,939.02万元,应该是按2008-2009财年计算得出的,但当时联想亏损几乎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年,可以想象资产价格会如何。

是什么让你坚定支持联想(关于联想应该回答的三大疑问)(2)

是什么让你坚定支持联想(关于联想应该回答的三大疑问)(3)

而我们知道,购买或出售股权,是有对未来收益预期或议价考虑的,而联想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收益都有大幅增长,那么在2009年对泛海控股出售股权时,是否有对未来因素加以考虑,目前不得而知。

2009年10月,泛海集团出资27.55亿元获得了联想控股29%的股份,股份转让方为中科院。经此一役联想控股的股东变成了三位,分别是持股36%的中科院、持股29%的泛海集团以及持股35%的职工持股会。

值得注意的是泛海集团的董事长叫卢志强,此人为商业协会泰山会的元老级人物,而联想柳传志是泰山会的掌门人。但这不表示有问题,即使两人认识只要交易价格公允就行。

2010年12月的股东变更涉及的是持有联想控股35%的职工持股会。一家叫作北京联持的有限合伙企业吸收了联想集团职工持股会并承接了35%的联想控股股份。

其实北京联持的背后的股东还是联想的员工,但这些员工是哪些员工呢?关于员工或职工持股,一直没有更多信息可以了解。不过,由于北京联持是有限合伙企业,只有普通合伙人才能对外代表合伙企业行事,而北京联持的有限合伙人的实际控制人为柳传志。

也就是说,自此,联想职工持有的联想控股35%的股份归北京联持所有,柳传志能够控制北京联持,这意味着35%的联想控股表决权实际上归柳传志掌控。

经营过公司的人或懂财务基本知识的人都知道,公司净资产中存在一些“虚”的东西,比如商誉、知识产权等,本身没有对应的实物资产,很难定义价值。另外,一般业绩差,未来收益预期不好的公司,股权一般卖出时会有折扣,成交价格低于净资产在实践中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如果仅凭交易对价少于净资产就下了“贱卖”的结论是有些站不住脚的,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

那么,2009年的联想属于“好”企业还是“差”企业呢?客观来说,那时的联想处于快速上升期,应该属于“好”企业,那么以不低于净资产的价格或溢价转让股份更加合理。当然,由于资料信息有限,我们也不清楚当年中科院与泛海集团的交易协议中是否还涉及其它影响价格的内容,仅从纸面上来看确实“贱”卖了。

再有,当年联想高管杨元庆以自然人身份在银行贷款几十亿,用于购买联想公司股份,使其成为联想集团公司第二大股东。他当初贷款时是以什么资产做抵押,才能在银行贷到如此巨额的资金?他是否有利用联想公司的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给自己的贷款做抵押担保?如果是利用联想公司的资产抵押担保而获得银行贷款,再来买入联想公司的股份,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杨元庆等实在股票何种价位时承让或购买联想集团股票的,又是在何种价位出售股票归还贷款的?有没有存在人为“低买高卖”利益输送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于联想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搞清楚,联想的柳传志杨元庆是否存在侵吞国有资产?或是否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他们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取巨额财富的?

从网上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

在联想集团的股东中,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个人直接持股0.92%,加上间接持股,合计持股比例为9.62%,为单一最大个人股东。

按照一般的推演,联想集团应属于中科院系统的孙公司。但联想集团在此次招股书里宣称,本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

实际上确实如此。在联想集团的9名董事中,没有一位出自于中科院。其中三名非独立董事分别为杨元庆、朱立南和赵令欢,他们三个代表谁,相信大家都明白,但肯定不是代表中科院的。其他6位董事,均为外部独立非执行董事。

2011年6月17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贷款31.50亿港元购买联想集团股票后。

是什么让你坚定支持联想(关于联想应该回答的三大疑问)(4)

在杨元庆购买联想集团股票后,联想即开启了长达四年的牛市,杨元庆在高位精准减持还债,如今仍是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2011年6月17日,联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CEO杨元庆从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处购得7.97亿股股票,占联想集团总股本的8%,使得杨元庆持股量达到8.7%。2014年11月,杨元庆从18日至21日分别以每股9.01至9.44港元的价格,连续减持2500万股联想集团股票,套现2.3亿港元。2015年杨元庆于6月8日以每股11.79港币出售了500万股联想集团股票,套现5896万港币,6月10日,又以11.39港币出售400万股,套现4556万港币,两日累计套现1.0452亿港币。从上图可以看出杨元庆负债30亿购买联想股票时是比较大的底部,而两次主要的减持均是联想股价处于高位,从股票投资的角度讲,杨元庆的确是股票高手。

杨元庆当时能贷款负债购买联想集团股票,更多的还是得益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联想集团接班人问题上作出的实质性安排,而杨元庆的两次集中减持主要就是为了偿还购买股票的贷款。

由于联想控股的大股东是中科院,2011年在联想股票处于底部时将巨额股票转售给杨元庆,是否有国有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的嫌疑,而杨元庆的巨额借款来源,至今仍是个谜。

非常具有戏剧性结果的是,联想股票经历了从2011年杨元庆购入股票后,到2015年杨股票减持的牛市后,便迎来了大幅下跌,仅三年的时间联想的股价已经跌至接近杨元庆当年重仓抄底的位置。

联想最初成立时是中科院下属的全资公司,中科院为早期的联想除了提供资金支持,更有大量的技术和无形资产投入,而这些投入是当年联想成立时注册资本的几十甚至上百倍,而这些也为联想后来的发展壮大打下来坚实基础。而随着柳传志驱逐使联想能够成为“联想”倪光南后,掌握了联想的权力,率领联想香港上市,以及后来收购IBM PC业务等一系列的资本挪移和资本运作,如今中科院占有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29.04%的股份,但联想控股占联想集团的股份仅为23.87%,也就是说中科院仅占联想集团的6.9%,最终使整个联想(联想控股、联想集团)成为柳传志和杨元庆牢牢控制下的具有家族色彩的民营企业。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柳传志和杨元庆都是资本市场上的高手。

如今联想由于过于注重资本运作和贸易,在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长期缺乏核心技术,且负债率高达90%左右,目前已经沦为最差科技股,难怪会有国内科创板一日游,并造成今天这样一个难以收场的局面,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联想到目前为止,除了网络爆出柳传志派出其女秘书欲与司马南沟通未果外,一直未对公众或媒体有任何回应和直面问题,但似乎有不少媒体甚至是一些大咖避重就轻偷换概念想替联想洗白,以时代背景为由,将可能的侵吞国资或国资流失责任推给改革浪潮下的大环境,联想一直以来,研发投入不足只是表象,正规合法取得的公司经营权管理高薪员工低薪只是内部问题也是表象;联想的根本实质问题在于是否有采用不正当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的事实,柳传志从创业之初的副总经理,没有实际资本投入、技术入股,到现在的联想最大个人股东是事实;拿中国老百姓的钱造福美国人民(对国内低配高卖对美高配低卖)也是事实;有卖国、出卖国家信息安全、各种非法贷款的嫌疑。

在全国各地的公共采购网站上,联想成为了个人电脑唯一可以选择的品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国家要求各级部门在采购时优先采购本国品牌,而联想长期以国产品牌自居,也成为了如今几乎唯一的选择。

在全国各地的公共采购网站上,联想成为了个人电脑唯一可以选择的品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国家要求各级部门在采购时优先采购本国品牌,而联想长期以国产品牌自居,也成为了如今几乎唯一的选择。

而政府采购的主要供应商联想高管半数以上是外籍人员。

从网上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显示:

联想首席财务官黄伟明是英国人,联想的首席技术官芮勇是美国国籍。

联想的上市招股书披露,联想27名高管竟然有14名都是外国籍。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资料上标注自己是中国人。

但是,据网络未经证实的消息,其家人也早就已经移民美国。

杨元庆之所以保留中国国籍,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方便在中国发展!因为到目前为止,要杨元庆可是全国人大代表,而根据国家的规定,外国籍不允许进入人大、政协行列。

联想这个打着民族企业旗帜招牌的企业,其实早就已经蜕变了!联想产品,在中国主要由政府、企事业、机关团体采购,高管层竟然有一多半儿外籍人士,有没有信息安全隐患?会不会存在信息数据泄露的威胁?会不会在软硬件产品中暗藏“后门”?联想电脑的操作系统应该是专门定制的吧?网络复印、传真等办公设备会有安全隐患吗?

因此,对于以上三大主要问题,引起公众的共同不满。在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柳传志和杨元庆杨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这样的舆论批评,并加以思考,更应争取早日给公众和社会、国家一个完全满意的答复。

在联想柳传志等给出答案(再此假设,联想会认真、严肃给出回应)之前,我们先看看柳传志和杨元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针对个别有关疑问是如何回答的。

2014年,在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柳传志先生在接受白岩松访谈时,对国营到民营的股权转让问题,讲了这么一段话:

白岩松:联想经过千辛万苦努力,变成国有民营,当时他们创业的时候,中科院拿出20万,20万一下把联想国有化,很多年后看到这些数字几何数字翻腾,有没有后悔,当初砸锅卖铁把20万凑出来,就没有国有这回事?后悔过没有?

柳传志:后悔的意思就是说,在当时另外凑20万,或者赖账。

白岩松:赖账我倒没有想过,你做不出来?

柳传志:当初是有赖账机会,那个钱是计算所所长小金库的钱。

白岩松:本身也不合规。

柳传志:不是这个意思,别误会。国家科研经费计划不能动,所长为什么办这个公司,当时一个是科学院有号召说,希望科研人员下海办企业,但是所长并不见得真正理解了,或者想忠实地执行周院长的意思,他是觉得中关村街上那么多公司,好多都是计算所的人去的,然后一下这个公司或者那儿的奖金就比在所里做科研的高很多,他希望我来办一个公司,然后为所里挣钱了以后,给所里发奖金,让所里稳住阵脚,这是当时所长办公司的主要意图之一,因此那个账本身实际上是金库外的钱。另外我们这些人开的工资什么,跟所长这么定的,我们挣的钱,然后交给所里,然后所里再发工资给我们,让大家觉得这些人还是计算所的成员,不然的话,来的那些同事也是不稳定,实际上让大家军心稳定。

白岩松:后来20万成为你们发展当中很大阻碍?

柳传志:90年代初的时候,新来的年轻同事给我出过这个主意,说柳总,咱们可以这样,在边上另外办一间公司,这个公司也卖电脑,把好生意大单往那儿转,等到那儿差不太多,往那儿一过,我们先过去,到时候把你接过去。在当时由于没有公司法,公司又不是上市公司,我们也不懂,也不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当然肯定不行了,没有任何法律,谁来管你,当时公司没有董事会,就是靠科学院领导来了解情况什么的,没有人来了解情况,完全凭自觉,我什么没做,把他们臭说一顿。因为92年、93年的时候,科学院的公司,像联想这样,剩不了一两家,多数不是办坏了,就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果我真的要是那么做,科学院就是高科技产业化,周院长这步棋彻底不行了,就算真的挣了钱,这部分给了自己,换白岩松你这辈子心理上过得去吗?相信谁都过不去,所以我这件事坚决不做,但是我也不是不做别的事,为什么?刚一开始我出来为了试试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对于管理权看的很重,所以跟所里谈清楚,20万就20万,但是得把人事权给我,金融决策权给我,财务权给我,什么意思,每年挣多少钱,上交给所里,那时候还不懂交税什么的,反正剩下的钱怎么支配,你们不要管。这是我要这个权力,并没有想要后面的利益,权力跟利益不一样。

四五年、五六年之中大风大浪,尤其跟香港人合作,到达胜利彼岸,香港人是股东,人家有胜利果实,我就是船长,大风大浪我还是那个工资,当时不只我一个人,跟我一起创业的人都是这样,所以我觉得一个高科技公司,我们应该有股份,我们应该有分红的权利。我采取的办法就是找周院长谈了。1993年的前后,我主动找了周院长谈了,周院长是一个特别明白的“婆婆”,一说就是确实高科技公司创业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应该有股份,但是国家有一个叫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单位,他们管着股份,我们虽然是你的领导,但是我给不了你,双方一讨论,最后达成一个妥协的协议,就是院长把每年利润的35%作为奖金奖励给我们,这是股东的权力,所以我们就把这35%存起来,我拿着它也不敢发,我也怕出事,交税不交税也不明白,若干年后拿这个钱真正地买了35%的股份。

白岩松:这个时候最初20万是决定了国有,但是当您买走35%的股份的时候,花了多少钱买走?

柳传志:大概两亿多一点。

白岩松:谁说国家净做赔本买卖,在这赚的多大。

柳传志:这个其实是这样,为什么国有资产老流失,国家不这么算账,他老这么跟你算,两亿多卖给你35%的股份,今天值几千亿、几百亿,当时贱卖给你了。科学院婆婆很开明,但是也得给他们谈、争,一般婆婆替你想,婆婆怎么激励你,这么开明的婆婆还是很少。

白岩松:柳总讲很精彩的一句话,不是船主,但是像船主一样当船长,这么多年这么过来的。

柳传志:北大清华像中关村后来都没有像我们这么顺利改制,各方面原因,就是像我这个位置的人没有积极争取,有一定原因,我是明着争。后来有记者问过我,假定当时科学院周院长不同意给你35%,你会怎么做?我当时认真地想了我当时的思想状况和觉悟程度,白岩松,你觉得我会怎么做?你回答,你觉得我会怎么做?

主持人 白岩松:您还会继续干下去的。

柳传志:我估计不会,真的我想了当时我的情况。

主持人 白岩松:我忽略了一句话,柳总当时说,我评判了一下、回顾了一下当时的思想觉悟程度,我想的是现在。

柳传志:今天觉悟程度也一样,不合理,当时50岁,一分钱不带,干干净净,办公司,因为不合理,人跟着我出来,我不管,他们肯定一帮人愿意跟着我出来,我很有信心,从头起来,银行贷款没有问题,我会出来,我觉得不合理,我公开去谈,不会搞底下做什么事。

2015年,杨元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有这么一则对话:

杨元庆:我觉得薪酬的问题,大家所关心的这个问题,可能对于像联想这样的企业还是不太了解。实际上的话在我们并购了IBM个人电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薪酬体系的统一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一个困惑。因为国内的员工拿着很低的工资,而我们并购来的员工按照国际市场美国市场的标准来拿薪酬,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不能比我美国的员工、美国的下属、美国的高管拿着更低的工资,这个说不过去。

我们董事会也是完全有薪酬委员会,而且请了像韬睿这样薪酬的顾问来给我们定各个管理层的工薪,从来不是我自己定的这样一个工薪,他们都要对标,同样规模的企业他们的CEO的这样子的一个标准,所以我的薪酬是这么样子定下来的。

有关联想以上两位主要人员的回答,特别是柳传志的回答,已经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但具体我们只能等待,或许会有看到真像的那一天到来!

其实,联想国有资产有没有流失,这个问题是否客观存在,联想创立时最关键的无形资产汉卡,以及中科院或计算所的无形资产等投入,是否计入国有资产数额等问题并不清楚。我们要知道,除了那常被人们提起的20万元的真金白银的投入,当初创业时的注册金可是130万元的,那多出来的110万,是不是就是部分无形资产的计价呢?因此,这就要看当时改制评估计算股份的情况了。如果有遗漏,或故意不计算,那就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了。但这个国有资产的流失,该谁承担责任,就要凭证据了。

联想汉卡是倪光南院士研发成果,结果95年6月底倪光南院士被排挤走时一分钱赔偿和一点股份都没有。可怜他放弃国外高薪回国效力的赤子之心!

当时配联想汉卡的909打字机一台就卖1万多元,全国几乎所有单位如果使用,都应该是配联想汉卡的打字机吧,这一桶金多大吧。

联想就是靠卖汉卡集累了原始资本,这是联想发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