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有些许收获,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与关注。文章9000多字,但自我觉得没有几句是该删减的,如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还希望能够多一点耐心。长文是否深度,由君评价。

这篇文章是写给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以及写给所有的孩子们的。

当然,读者依然是孩子的父母。

这篇文章的融入一些犹太人的育儿理念,当然,核心是根据中国教育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点评。

两大方法:

在充满好奇心的海洋中游泳的孩子。

——我相信这一句话在很多父母眼里,已经变得极其生疏。

我们已经极少听到好奇心这个词语了。而且作为成年的我们,则慢慢的忽略了好奇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的贯穿。

我们好奇,刚发生的新闻,也会好奇一些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

好奇心每个人天生具有,尤其在孩子身上更为浓烈。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充满好奇心的海洋中尽情玩耍,尤其是幼儿园以及小学阶段的学生。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

一 在充满好奇心的海洋中游泳的孩子。

读过犹太人的教育相关的书籍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犹太人特别注重好奇心,尤其是幼儿和小学阶段。

我前面一篇文章,也写过相关的内容就是学习甜如蜜和笑声不断的教室。

只是可惜,通过后台数据显示,极大部分读者并不认同我的观点。

几乎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会想着学习,就是应该要耐得住苦。我们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然后在我们的内心生根发芽。尤其是我小学时教室内挂着一句——学海无涯苦作舟。

自然而然,也导致我们想象我们孩子的学校生活,应该也是认认真真,仔仔仔细细,必须考个高分,你不应该轻松。

一旦我们把所有的学校里的教育,理解成为就是这般严肃的。那好奇心一定会被我们慢慢的磨灭掉。

但我相信,也几乎所有的家长会认同艺术教育,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把孩子的头脑变得灵活,一旦头脑变得灵活,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提升,能深化思考并加以实现。

我们应更加强调对好奇心的保护,以及不断的利用好好奇心去发现生活。

我们应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和找寻机会,无限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培养出孩子的创造力,并且具备将世界上一切事物做成玩具的创意,而且运用这些点子来激发孩子的知性和感性。

我们希望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知识的乐趣,例如海为什么不是红色和黄色而是蓝色的?我们学习数学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只是在中国的教育里,则把这一些些好奇的事情给淡化了,我们的教室里没有笑声,我们的孩子的学习,内心深处也没有甜如蜜,而是与之相反的苦如黄连。

不仅仅是孩子们,也包括我们成年人,一旦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事,脑袋就会关闭90%,所以我们一定要花脑筋想想,如何让孩子愉快的在生活中学习。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2)

二 更有趣的育儿和学习方式,请先停止威逼和利诱

更有趣的育儿是写给家长朋友们的,但是为什么和学习方式放在一起讲呢?

因为家长的育儿方式,几乎可以决定我们孩子的学习方式。

假如,我们的育儿方式都只是威逼和利诱,那么显然我们的孩子也会被动接受的这种学习方式。

像前面的文章一样,我在一个劲的强调,我们要尽可能的少威逼和利诱。

威逼和利诱几乎是最有效的方法,我相信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深有体会。对此我做过特别的实验对比。某一次乘法除法小比赛中,我把威逼和利诱都用上了,通过答案显示总共20题,仅有6个未达到做对一半以上的。然后月考我故意不强调任何惩罚和奖励措施。结果计算题错一半的一大批。

又某一天一次早读,我故意不提醒,在距离下课仅有5分钟的时候,才听到较大的读书声,前面35分钟比平日里晚自习都安静。

威逼利诱,越用到极致,可能你的孩子分数越高,但同时你越威逼和利诱得极致,你收获的那么也会是一个多么没有自主学习的孩子。

我把威逼利诱定义为饮鸩止渴,但是毕竟又能止渴,喝还是不喝呢?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3)

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早上也做了一个测验。昨天我把月考数学试卷发给学生带回家,并要求他们叫自己家长签字,但是故意没有任何提醒说要把错题改正。

早上来的第1件事,我就是把所有的试卷收集起来,并且进行数据统计。

统计的内容是已经签名的和未签名的,更重要的是统计他们是否自我纠正。

这里附上图片。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4)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得知。大部分家长已经完成对孩子试卷的签名。但是已经签名的学生依然很多没有改正。

更残酷的是,家长已签名并且已自己改正的分数都在80分以上;未签名同时未改正的除了一人之外全都未及格。

我总在想着他们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在完成了签名这个过程之后,有没有加上一句提醒,你应该对错误进行纠正。

显然大部分是没有的。我故意这次不提醒,你们把试卷带回去顺带修正,毕竟当天我也没有布置任何其他的作业。

我在群里面把图片分享给家长,并且附带了一句,建议把图片收藏或者打印出来粘贴到墙上。

我最初臆想的是,我们的孩子没有一个积极的主动学习能力。让我意外的是家长也进入了这种状态,把老师安排的签字当成了一种任务,却忽略了或者歪曲了老师的最基本目的。

我并不是强调作为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孩子的考试情况进行提醒监督,我自己觉得这只是在唱出一个很残酷的真实,那就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事情上都没有一个主动性。

假如连家长都需要被提醒那学生就更加需要如此了。

老师不提醒被说成不负责任,提醒也被盖上一个高帽,那就是老师啥都不干,就知道发布命令,太多的提醒也导致了没有了主动性被提醒才愿意主动学习。

教育,这个时候就犹如陷入了罗生门。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5)

但尽管这样,依然还是会有很多家庭是重视教育的,所以我也用足够的耐心把这些方法讲给大家听。

几乎我所有的文章都在强调一个事情,那就是结束管教战争,构建更亲密的亲子关系,重塑教育,构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少一点提醒,让孩子多一点自主学习。

三 为什么不是红色或黄色而是蓝色的呢?

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好奇心,激发我们去思考问题。

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找到答案。

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那就是我们到底是通过好奇心去寻找答案,还是在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老师告知和书本告知的方式,来解答我们最初的好奇心呢?

——显然,这就是我们现有的教育的弊端。

作为老师,我极少感受到我们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尤其是学习数学,他们只是把数学当做一门很难学习的课程,需要算数的课程,需要理解的课程,以及需要考试的课程。

这个时候,孩子们失去了对知识的最初热爱,最初的那份好奇心。

我的课堂上总是有意无意的提醒,例如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那就是解释生活。

尤其是一些卖东西的题目,我说假如我们学会了,我们是不是可以省钱,我们帮妈妈省下的钱可以干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零花钱。

当我把这个问题一旦抛出,我见学生们都有了兴趣。

我们学习数学,就是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来,我们可以学的数学掌握如何卖东西买东西更划算,以及我们更好的将来工作,这些都是学习的意义。

只是我课堂上的这些美丽的提醒,仅仅影响的人太少,或者影响的非常有限。因为我一旦不再提出,那么他们的兴趣又全然没有那份最初的好奇心,又被我们的考试慢慢的磨灭掉。

这种不可持续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效果非常有限。这也是我必须要把这一篇文章写得足够长,足够详细。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一些更加有趣的教育方式。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6)

四 与之对应的,我们先探索有别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的几个方向。

孩子若被剥夺自由和快乐,只专注于成绩只读教科书,一旦进入大学就不再想学习了。甚至不进入大学,我们的小学阶段,就有很多学生掉入了厌学的陷阱里。

犹太人更强调的是终身学习。在中国的教育里,则往往强调我们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但是却极少有人宣扬,大学后还要读更多的书。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威逼和利诱这种方式觉得不可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那就是威逼利诱可能导致孩子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继而一旦我们不再威逼和利诱,孩子就放弃学习。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维,那就是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很多东西,但是远不及我从书本上自己看到的知识,不及我在朋友同事那里学到的知识,以及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的实践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

我们应该把学习这件事情当做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如当成敌人,那就是我们时刻想着远离对方。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7)

我们的孩子,应该能够掌握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应该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学习的意义,每个人定义的不同。有人说就是考个高分,有人说是掌握与这个社会接触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包括交谈,演讲,辩论以及协商等等,这种于我们生活中需要的能力。

无愧于自己的孩子的人生,我们就要教会孩子,我们一定要有我们该有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正直勇敢,诚实,有爱。

只是现在的的学校教育显然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尤其是现在的教育环境。

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在对老师责骂批评,以及各种怀疑。最后导致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基本上所有的老师只教书,而不再育人,不敢育人。

也包括作为老师的我也是如此。老师被道德绑架,但是却又没有被尊重。导致育人这个根基坍塌。当然这个不是你我可以改变的,我们不做细说。

同样,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陷入到一种自私的境地,那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首先想到自己表现的自私起来,不愿意分享与不愿意帮助别人。这一种现象在现在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8)

不说话的孩子无法学习,沉默的孩子无法学习。

语言的力量胜于刀枪,而不是沉默是金。

为什么中国和国外打舆论战总是显得非常吃力,显然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于我们信奉沉默是金。

一个沉默不语的孩子,很难培养出逻辑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育也和西方很多教育有一个巨大的差别,那就是很少有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对话与讨论,即使有回答问题,更多也仅限于回答老师的提问。

我们应该对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尤其是自从我当老师之后,我有了更深的体会——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不会提问,一大堆的学生不敢回答和不会回答。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是懂得提问的孩子,不仅仅是敢于提问,还要懂得提问。

我们希望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这种提问源自于孩子的内心的好奇心,以及我们对知识的学习,也是先有提问才有回答。

我们要时常问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你问了什么问题,而不是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没有问题也想不出问题来问,正是我们要强调的提问教育。

只是可能更残酷的是,现在的很多学生不敢回答问题和不会回答问题。

尤其是一些成绩靠后的,甚至我给了他们一个话筒,我依然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们回答问题的声音犹如在内心的回答一样,不敢说出来这是我们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假设一下,假如我们的教育一直持续下去,我们选100个人和另外犹太人的100人来争论。

显然我们可以能够预计到,我们一定会输。

我们没有回答问题的能力,也没有提问的能力,自然就没有争辩的能力。

所以我鼓励我们的课堂上应该有更多对话与演讲,突出辩论的能力。

这一些辩论的能力,就是在我们不断的训练中掌握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9)

是的,包括我自己,我觉得我不是这种协商达人。因为我从小的性格就是非常内向,言语很少也包括现在。

假如一定要自我鼓励一下,那么我写文章的能力也是算是一种协商能力。

曾在一次语文的评课上,我阐述了我的观点。虽然作为一位数学老师,我认为语文实际上更多是语言上的运用。

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把语文给细化了,以致导致我们丢失了最本质的目的。对语文的细化并不是错,但是忽略其应用本质,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就像当年我在初中高中,我的文章总感觉非常的生涩,不爱写文章,但是我一旦进入了大学,我突然觉得写文章是一件非常有兴趣的事情。我们的作文评分制度已经有意无意的影响了很多人,尤其是议论文。当然我写的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议论文,只是我换了一种心态,没有太多的格式束缚,自然有了更多的乐趣。

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人际关系,还包括文字表达能力。

当然,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语言上的表达能力。

几乎在中国的教育里,极少听到协商与信任这两个词语。但是犹太人的教育方式却在不断的强调这两个词,犹太人他们敢于说他们是谈判达人,那么我们敢说吗?

当有争吵时,没有谁比犹太人更适合当仲裁者,世上绝大多数掌控美国经济的大符号都是犹太人,这足以证明这一点。以及美国的教育理念,也特别强调协商能力,这也有意无意,给美国教育融入了这种,我就是一位仲裁者,虽然这位仲裁者非常有失偏颇。

而与之对应的中国教育,却没有这样的特别训练,导致了我们要有意无意的不愿意去当这个仲裁者。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只是这是一个原因。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0)

当然了,语言的魅力也强调一个点,那就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当对方持有不同的看法时,则会试图加以说服,最后彼此分享的想法。在教育的生活里,我们应该有意无意的去强化这种能力。

中国教育则更加强调听取别人的意见,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两者皆不可偏废,不能过犹不及。所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否定中国教育,多么失败,我们有我们的成功地方。我们更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导致我们能够掌握对方的内心动态,而在谈判中获得有利地位,只是我们应该要再加强我们表达我们的想法的能力,那样才更强大。

这种能力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能力,例如你的孩子是否只会哭,而不会把自己的内心讲出来?这就是一个协商能力。

一个孩子压抑并不是他遇到了多么困难的事,如果让他压抑到无法翻身的地步,甚至用结束生命为代价,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给孩子塑造一个协商的能力,最后酿成了一件件悲剧。这样的新闻实在太多了,只是可惜的是,在网络上几乎没有人能够反思到这一点,只是在一味的相互责骂。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1)

五 重塑教育的模式——因未知而学,为未来而学。

这是我此前一篇文章的观点,那篇文章可能内容太长,大概有1万字,导致阅读量太少,那么我整理成一个简化版。

你可以尝试性问问自己,或者问问身边的朋友,你觉得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有用吗?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持否定态度的。

我的观点是有用的,只是你没有真正的掌握以及没有尝试去运用,导致了我们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好像学的没啥用。

就像我的妻子一样,某一天电坏了,但是我们要在身边导致无法更换空气开关。突然就觉得学习物理是必要的,学习如何修电也是必要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物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是很多人没有实践自然觉得没有用处了。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肯定要面对孩子要生很多病。我们该如何判定孩子的严重情况,做出适当的预测。有人说那就全然交给医院,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医院也并不靠谱,正是因为你对生物掌握的不够多,走了很多弯路或者花了很多钱。

我们都会有一种后知后觉的感觉,但是这种后知后觉的感觉又会很快的消亡掉,最后演变成我们觉得读书没有用一样。

所以呢,我一直在强调我要重塑教育,但是我对现今的教育是绝对认同的,我们几乎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尤其是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当然高中阶段可能会有很多知识,很难用在我们的生活上,但并不代表没有用。

我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在这里和大家详细说明,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那就是为未知而学。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2)

什么是为未知而学呢?我给大家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例如我现在给大家出一个问题,你觉得鱼上面有什么器官,它到底起什么作用?或者问一个更加深奥的问题,我们身体有哪一些结构,他们是怎么运作的?当然我们先来回答一下鱼身上有什么器官,这个相对简单一点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我是杀鱼的,我天天杀鱼;我是厨师,对鱼了如指掌,所以我能够说出鱼身上的很多很多的器官。

但是哪天你的孩子突然问你,鱼鳞有什么作用?它的鱼泡有什么作用?鱼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也许你回答的就不会那么有自信了。

为什么产生了这一种情况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从小学习鱼类是通过认识学习甚至可以说背诵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

而我在这里就提出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假如我们要学习鱼的各大器官以及它的功能,那么我们就先尝试着去画一条鱼,或者我们说设计一条鱼。

是的,是学习如何设计一条鱼。

我们在想我们应该怎么设计这条鱼。唉,我没想到他是不是要有一个什么保护着他,肯定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给他穿件衣服,那么怎么保护他呢?我们通过这样设计一条鱼的保护系统,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想到是不是该有鱼鳞呀?

还有,鱼为什么可以潜下水又可以升上了,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性在鱼的身上去找,我们找来找去可能会想是不是尾巴或者是还有什么其他的,最后我们可能是想到他的鱼泡。通过鱼泡内的空气来控制鱼的上升与下降。是不是我们要学习的鱼泡的功能,我们通过设计这条鱼掌握了这个知识。

假如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我们通过对未知的探索,你会发现你能够对鱼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而且这个认识可能能够记忆非常长久。

像你看到这个例子只一样,你再过几天去教你的孩子,用这种方式去思考,我相信你依然能够记得住他们各大器官,有什么功效。假如我一定让你死记硬背,这次考试,考试的内容就是鱼相关器官的功能,我估计你能够使劲背住一些知识,但是也会在很快的时间把它忘记的差不多。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例子说明了,我们为未知而学。

未知而学是对未知的,充满着好奇心,不断去探究,最后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吧,把知识掌握。我并不是否定知识是没用的,我只是在尝试,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或者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掌握这些知识。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3)

美丽的舞蹈,优美的音乐,有想象力的美术,这些都能够增添我们的乐趣,锻炼我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等各种能力,这个是我们对此非常认定的。

这个我不持怀疑态度,写文章最前面,我们也是强调过,这一些应该增加到我们的学习当中了。

但是我觉得,一旦我们把素质教育理解成美术体育,音乐德智体美,那么我认为这是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我们迷失在素质教育这个丛林里。

素质教育,应该是轻考试重实践。我也写过一篇文章——欢迎大家走进学骑自行车的学校。

假如我们把学自行车这个过程,按我们常见的课程安排来说,那就是我们要学习车轮子,它为什么是圆;车把手有什么作用,它通过什么力的转换这个推动车子前行。接着我们通过不断的考试来判断你是否学会了骑自行车。

是的,我们的素质教育就走入了这种情境,我们学习美术音乐体育还是以这种方式来学习的。

素质教育,我的观点非常简单——那就是,轻考试重实践。

不仅仅是对美术音乐体育等等,还包括我们的数学语文。

我们确实学了很多数学和语文,但是你是否真的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呢?假如你没有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习惯,那显然也会回到我们前面的所说的,就是对知识没有信任,因为觉得他是没用的。

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观点——所谓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实践能力是最需要强调的,与学习的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美术体育音乐不成直接关系。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4)

是的,还是要回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上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只属于一层基础,那就是为了我们后面学习更深入的知识进行铺垫,同时这些基础知识也可以由浅入深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

加强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有一个好成绩,这种好成绩代表我们未来能够有更强的竞争力,也代表我们应用这些知识的基础。

我们假设我们没有学习小学的知识,突然进入初中高中显然是会陷入空中楼阁的境地。

同时假如我们没有这些基本的算术能力,你会发现在生活当中也会非常艰难。但是为什么你又觉得不那么艰难,因为社会逼迫着你学习,最后你终究学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没有经过半天学校的很多老人家,依然能够好好生活,根本的原因他们在痛苦中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之后,学习了一些最基本最出的能力,例如对数字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计算。

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学习算术是没有用处的。

这个道理我也通过更有趣的方式讲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听后觉得也是非常对。他们能够懂得为什么他们的爷爷奶奶没有读过书,却可以买菜卖菜买东西卖东西,那是因为他们可能经历过不懂的境地,接着被社会逼迫着学习,最后因为学习了这一些基本技能,而能够与这个社会和谐相处。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5)

为未来而学,应该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那就是我们除了一些基础知识之外,就是我们前面非常多的文字详细说明的,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基础能力,基础知识。除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外,我们应该通过为未来而学的方式主动探究性的学习。

例如我们到底生存在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能力呢?可能你会说需要说话的能力,演讲的能力,辩论的能力以及前段时间教育部说明的,我们教学里应该插入编程这门课程。

对于教育部这一个这下我是持非常赞同的态度。这也符合我对教育的探究,那就是为未来而学这个理念。

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继往开来,迎接社会的不断进步,那么这个编程能力就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们不仅仅要支持教育部这个决定,而且还要积极去拥抱教育部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思考方向,学习方向。

自我预测,10年20年或者30年之后,自动化会进入一个更加发生的水平,那显然就需要这一个编程能力。也许20年30年或者40 50年不会有工地活了,女儿带着的是更多有新知识的人,有编程能力的人指挥的机器或者设计的机器。

为未来而学,我希望通过教育部对编程这个内容的加入这个例子,你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为未来而学,我们才能永远不会立于不败之地,能够用一个不好听的词语,就是随波逐流。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6)

为什么说除了应试能力呢,因为我觉得应试能力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无需再可以强调。应试能力可以理解为我们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其次才是学习的掌握情况。

曾经读过一位评论者说的一句话,我们千万不能假想犹太人的课堂,那就是一定多么有趣,都是探讨都是欢乐,都是没有惩罚。

最初我预想的犹太人的教育,可能也是如大家想象的,那一定是多么的与众不同,要不然怎么培养出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呢?

但是那位评论者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思考。

我在想着,犹太人他们也是需要一样的努力学习,要不然物理学家,你至少得把好多基础知识都给学完,那些生理学家是不是也得把好多生物和生理知识都得掌握呢?

我们千万不能简单的认为,我们就一定要推行多么快乐的教育。这种快乐的教育也是“公知”们最爱宣扬的教育。

所以我有必要强调的一点,那就是我们先要对应试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必须的,只是我们可以用一些更加美好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这种教育。

我的所有的教育方式,是对这个最基本的教育进行适当的改造,美化而不是全方否定,这是一个必须要订立的基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7)

结束语:

读者读完之后可能会有些许的混乱,文章在最前面用了大半篇幅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为什么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我给出的结论是——学生没有一个足够动力学习的内驱力,而与之对应的我们在用各种外部的力量想去驱动孩子主动学习,最后有意无意的把这种仅有内驱力慢慢的磨灭。总结起来,就是构建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

文章后大半段则提出了一些更加有趣的教育方式来替代我们的外部胁迫和利诱,最核心的观点是强调,我们要有表达协商能力,以及我们应该因未知和为未来而学,同时解释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一个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总结起来,就是为未知和未来而学。

两个主体内容,虽然看似有点不同,但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篇文章里呢?因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假如我们只简单提出,我们应该放弃外部控制,而在内动力方面构建孩子的学习能力,但是却没有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信读者也会觉得看后不够过瘾,所以我把两者放在同一篇文章里。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8)

文章不可避免的,要写的非常长,已经10000多字了。前面的一篇文章也有9000多字。庆幸的是,那篇文章的阅读后的转发分享收藏率极高,可以达到1/3,也就是三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愿意点击关注或转发分享。当然文章因为写的太长,导致阅读完成率较低,所以系统没有对这篇文章进行推荐,只有1000多的阅读量。

这是很多未读者的损失,但又无法避免,因为我很难说服自己把一篇文章故意写短,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把一些内容系统性的表达出来,以便大家不被一些观点给无意有意的误导。

这就像我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读书就应该是快乐的,但是一位成绩靠后的孩子的家长看过之后就说,教育就应该是快乐的,虽然我一直强调快乐教育,但是与那位家长再理解的快乐教育不同。

学习中应该有快乐,但并不是除了快乐就没有学习了。我们应该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懒惰。

同时,我文中的很多观点也涉及到一个胖子应该减肥,瘦子应该增肥的问题。文章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胖子减肥的说清楚了,再把瘦子增肥的也说得足够清楚是没有多少必要的。很多时候我说的是胖子减肥的办法,有些时候可能又是说的是瘦子增肥的计划。我希望我的读者有自己的判断,可以尝试去融入我文中强调的一些观点进行适当的改进,当然也希望你对我的观点提出批评和建议。

在这个结语里我就不做总结性的复述,没有什么简化版了,因为整篇文章就是我几乎所有文章的简化版。

不知道看完文章的你,会有什么感受?

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请收藏或分享。也可以关注头条号,以便接收到每天的更新。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好奇心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成长)(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