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咖啡训练(我们可以有更多生活新可能)(1)

端咖啡训练(我们可以有更多生活新可能)(2)

端咖啡训练(我们可以有更多生活新可能)(3)

手心咖啡馆。

端咖啡训练(我们可以有更多生活新可能)(4)

陈柳晓在店里工作。

端咖啡训练(我们可以有更多生活新可能)(5)

扫码看视频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视障咖啡师学通问我:

盲人看东西,眼前是什么样子的?

“灰色?”“黑色?”我猜。他笑。不是。

学通眼前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

而晓晓,她还有光感。

她的世界是明亮的。

01

她的眼睛像口井。视力咕咚咕咚往下沉,往下沉。

宝石般黢黑的眼。

导盲犬静伏于中山七路68号门边。

陈柳晓打开黑色铁罐。一朵一朵兰花香气,蹦蹦跳跳弹出来,挤在手冲咖啡台边,拽着27岁姑娘的裙角。

哦,是埃塞俄比亚的“白兰花”。

清洗滤纸、磨粉、称重。电子秤的烟嗓叫着:“17.4克”。“1份咖啡粉,15份水”,姑娘俯身,眉眼凑近,261克水,咕咕嘟嘟吹着泡,咖啡粉噗噗酥酥叹着气。

茶香的小溪在葱白的指间流淌。东非的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就好比茶之于中国。

咖啡好喝,要用心冲泡。用心,而不是用眼。

咖啡师晓晓视力不好。6岁起,她的眼睛就坏了。医生说是眼底黄斑病变。

黄斑不是“斑”,是视网膜中央,叶黄素含量较高,颜色深且偏黄的一小块,感光细胞密集。黄斑区病变,就看不清东西的形状、大小、颜色、纵深、距离。

她的眼睛像口井。视力咕咚咕咚往下沉,往下沉。超市价签、公交站牌,越来越糊。书读不下去。课堂跟不上,作业难完成,考卷只能放弃。

小姑娘困惑又孤单。又不是盲人,又不是普通人。问爸爸,为什么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是不是就只有自己这样。

2013年,16岁花季的晓晓思考的问题是:“我将来干什么呢?”

视力障碍并非罕见病。有数据显示,中国视力残疾人数超过1800万。每80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他们都想自己养活自己。他们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工作。

陈柳晓决定暑期打工试试。

那是家面包店。柳晓老实交代,视力不好。老板娘没要她:“面包到期看不清,不能及时下架;收银看不清,也会出问题。”

那就,换一家。

视力问题,小姑娘不吭气。

系围裙,带工牌。生意好,客人多。请她夹面包,笑眯眯递上夹子餐盘;问价格口味,请看标签……工作结束,没失误。可就是不甘心。“明明我就是看不清,为什么不能正大光明地讲出来?为什么看不清东西就做不了事呢?”

她意识到,自己和普通人真不一样。

自己达不到标准。社会需要的标准。

02

按摩师和推拿师,以前是机会,现在是限制。

盲人能干什么?

按摩吧?我迟疑着说。

“这个想法很普遍”,晓晓“洋洋得意”,表情是“果然如此”。

爸爸带她去广州市残联求助。晓晓发现,有人跟自己一样,也需要证明自己活着有用。

按摩门槛低,就业率高。残联也介绍晓晓去学按摩。可她们只有这一条活路吗?

90后的晓晓说,对视障人士,按摩师和推拿师,以前是机会,现在是限制。“手心咖啡”的九姑娘问我,她们的人生有没有第二种可能?

有是有,就是困难都不小。

比如盲人速录师。

2014年夏天,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首期盲人速录师培训班”开班。7名学员在市残联大楼上课。培训6个月。中国中文信息速记委员会的专业教师。培训结束参加国家速录师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和鉴定。

晓晓能通过考核吗?

明眼人速录师从“看打”学起。盲人不同,得先学“听打”。面试官、高级速记师吴政华说,听音打出字,还得等电脑念出来,辨认无误才行。学习速录用的是“并击输入法”:左右手同时开弓。

对盲人来说,同音字就像吞噬希望的深渊,他们的心止不住的坠向黑暗。明眼人一望便知,他们还得借助软件辅助修正,反复听音修改。这很耽误功夫。

而且,就算考到证书又怎样?这行“偏门又窄”,找工作非常不容易。

我国第一批盲人速录师,有些人拿到了初级证书。但就业时,很多单位就是拒绝相信盲人懂速录。

听说,全广州的从业视障患者不到30人。晓晓同班同学,入行的也才两三人,不到一半。晓晓算是运气爆棚那个。

培训结束,老师成了老板。速记成了工作。

只不过,她的老板,从业20年的速记员觉得,晓晓性格开朗,喜欢上台,善于表达自我,“更适合做一名老师,而不是一辈子打字”。

晓晓去学校、区法院,教大家速记,打字的困难,如何解决问题。不过,两年速记生涯,她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却并非来自速记。

有天,老板递给她一张车票。

第二天去香港,直播速记活动。下午3点,香港太子地铁站A出口。晓晓懵了。

“我一个人去香港吗?”

“不怕我走丢了吗?”

03

“我想我应该可以发光发亮的”

广州到香港。

185公里。边走边问。好心人很多。车在哪里,去哪里,“他们都很乐意告诉我。”大巴载着晓晓,跨越人生最长一段路。她的心也插上了翅膀。一路上下翻飞,左右摇摆。路程不长,晓晓觉得,自己距离普通人也不远。

可嘴还是张不开。不敢坦承眼睛不好。努力装得像个视力正常人。她的眼睛像漩涡。勇气咕咚咕咚沉下去,沉下去。

熟人介绍她做学校图书管理员。吃喝不愁,岁月静好。同事友善,校长赏识。偶尔自习课,讲讲自己的故事。

可她才20岁。这辈子就这样了吗?就这样无忧无虑地退休吗?晓晓不甘心。“我想我应该可以发光发亮的”。

2018年8月,一天下午。21岁的晓晓听到一条推文:《“你会成为下一个懂咖啡的酷盲人吗?”》

咖啡?她只知道超市的速溶,街头的星巴克。

合木创新是一家慈善组织,希望能够以赋能和创新的方式,促进残障人士自我成长、自主就业和社会融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考虑到晓晓她们也是一群年轻人,合木创新搞了个“72行职业体验团”,让大家插花、制作精油、冲泡咖啡。

咖啡豆琳琅满目,风味变化各有千秋。晓晓她们对咖啡的感官还挺敏锐的。“手心咖啡计划”就诞生了。

可冲泡咖啡最适宜的温度是90-96℃,香气才饱满。用看不见的滚烫开水冲泡咖啡?晓晓把左手摊开在水槽上。右手执起壶凉水,在左手画蚊香。眼前,是一个个模糊的色块。

用多大力,水会落在哪里?拿起水壶手会抖,水柱时细时粗……就,多练呗。一遍又一遍,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和感知经验。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水壶和滤杯上各贴两个标记。标记点贴合,水就正好倒进滤杯。

凉水练好,那换开水。晓晓的手经常被烫伤。纤细的手指上,咖啡色的疤痕痂着伤痛和对未来的憧憬。

2018年8月12日,晓晓拿到了SCA——全球精品咖啡协会基础知识认证。可没有咖啡店愿意聘请没有工作经验的视障咖啡师。她们四处联系各种创意工作坊和咖啡展。

摆摊,学习,和客人交流。晓晓拖着农夫山泉和行李箱,奔跑在广州的大街小巷。

04

“生活有很多可能性,不一定是那样的”。

米色毛衣,米色蝴蝶结。扎着马尾的女孩笑意盈盈。

11点开店。她总是提前来备货。“试试咖啡的味道”。意式浓缩咖啡。92℃的热水,透过蒸气,高压冲过研磨成很细的咖啡粉末。咖啡的基底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每天的咖啡粉、出水时间不一样,才能保证咖啡出品一致。

“假如给你三天光明,”我问,“你还会选择做咖啡师吗?”“哇噻”,晓晓后仰头,哈哈大笑。她想了想说:“三天真的很少……”

“会选择成为咖啡师吗?”

“其实还是会的。因为我真的、真的很喜欢咖啡。”

2019年4月,“一起开工”创业社区愿意给在广州四处“打游击”的晓晓提供一个做咖啡的空间和一张吧台。晓晓很爱这家咖啡快闪店。在吧台上工的机会太难得了。不过以公益组织形式存在的“手心咖啡”,客人的消费实为捐赠。她们就靠这些钱,继续努力。

未来就像眼前的咖啡,晓晓拼尽全力也看不清。但她说:“问题永远存在。我关心的是机会。”

公益是注重每一个人的价值,看见他们的成长。商业的最终逻辑是这件事情能不能成,也就是“你做的咖啡有没有人买。”

“手心咖啡”变身为一家商业机构。晓晓和小伙伴花了5个月,用心塑造这家店。木头架子,自己设计搭建。每张桌子都多次修改打磨。植物摆位也有讲究。每件零碎在可移动吧台上的各种卡槽里,都有专属位置。“根据视障人士的使用习惯来设计”。“将来,还打算移植咖啡树,打造成一个咖啡博物馆。”

她们想了很多办法。“这里还可以让客人体验如何冲泡咖啡。”考试时,老师说,咖啡的风味、咖啡师的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不要忘记,这是一个服务行业。

店长陈柳晓的工作清单越来越长。“采购、仓储、成本、产品、研发、店面陈列服务,收款、复盘、统计。还有对外营销,线上线下。”她总拿着小小的线圈本,写写画画,整理思路。

“做咖啡前,我不会很大方地跟别人说,我看不清、我看不到”。“以前我就认为多少岁就该嫁了,多少岁又应该去做些什么”。

晓晓说:“生活有很多可能性,不一定是那样子的”。

05

聘请我们干什么?我们能怎样工作?

视障咖啡师的身份是一个好故事。

可对顾客而言,故事听一次就够了。“你做的咖啡不好喝,就没有人来买。如果是一杯好喝的咖啡,那我愿意一来再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结果负责。”

晓晓知道,视障人士融入社会的困难仍然是大众认知。她希望顾客认同自己的产品。

定期更新咖啡的品种,探店、直播,联名文创。晓晓的“手心”渐渐小有名气。她还希望能在更多的企业开设“手心”咖啡角。

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用人单位需要按不少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这是政府对我们的保护措施,”但晓晓说,企业聘请我们干什么?我们能怎样为企业工作?

晓晓说,开咖啡角“不仅能实现残障人士就业,也能让更多人知道手心”,她希望更多人能接纳视障人士,能够认识到他们除了做按摩师,也可以是一名咖啡师。

他们的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性。

晓晓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

工作、恋爱、旅行,多姿多彩。

她还学了绘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手心”的墙上有她的画作。

合木创新每年底有一个共建日。2019年底,所有同事,一边听音乐,一边喝咖啡,一边画出自己看不见的五颜六色的世界。

第一排右起第二幅。

“这是我眼中的咖啡”,晓晓说。

大片大片的金色和橘色。

绿色线条包成一颗心。

还点缀着一些小亮片。

“形状上有点像拉花,给我的感觉是柔软的,所以全部都是曲线。咖啡蕴藏在下面的部分有股能量。上面香气就会喷发出来。黄色、咖啡色代表温暖。”

“红色绿色就是那一点点的酸味,是一些小惊喜。”晓晓笑着。画作的底部还有一个开口,形状像心脏。“象征着咖啡香气的爆发”。

“咖啡治愈了我。它之于我,就是氧气。”

她的眼睛像夜空。

看似暗淡无神,却有星星一闪一闪亮起来。

Z问 Z答

●和上一代相比,Z一代有何不同?

陈柳晓: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打车、旅游,做我们之前根本没有想象到的事情,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Z一代的担当应该是什么样的?

陈柳晓:我希望视障群体真的可以改变所谓的命运,然后我也希望可以改变自己的一些自认为会既定发生的一些事情,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视障人士有更多就业的机会,让社会对视障群体有一个新的认知。

,